[转贴]“刘文彩最后一位管家”合上人生账簿
<FONT size=5>他是银匠的儿子,有着祖传的好手艺,打出来的凤冠精美绝伦。他活了90岁,大多数时间都在四川成都安仁小镇上经营一家杂货铺,可这个原本平凡的小生意人,却因为早年的一段经历变成了传奇人物。他叫刘泽高,媒体称他为“刘文彩最后一位管家”。4月11日,他静静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BR> 以前老人健在的时候,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外地游客,都会来听听老人讲过去的事。前两年,总有一拨拨的媒体前来采访,让老街很是热闹了一番。可老人的儿子们很排斥那段历史。儿子刘汝全在老人5个子女里排行老四,在老街上开了一家刘氏饭馆,老人一直和老四同住,“父亲曾经的经历在过去特定年代里给家里带来了灾难。”他说。原来,刘泽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坐过5年牢,所幸他在当地人缘很好,才没有招来更大的灾难。孙子刘勇却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刘勇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爷爷在老街上经营着一家杂货铺,却不停地遭受一些地痞流氓的骚扰,曾一度逃到外地避祸三年。回来后,想到要找一个更大的“靠山”自己才不会再受欺负,刘泽高便到了刘文彩的门下。思维敏捷的刘泽高深得刘文彩的信任,很快便成为刘文彩的一名“内管事”,负责做账和接送来往的客人。刘勇说爷爷讲过他从没有催过租、杀过人,反而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帮助贫困的农民。因此,刘泽高在当时也很受百姓的尊重,很多人都亲切地叫他“刘幺爸”。<BR> 时光流逝,那段历史给安仁镇留下的痕迹,就是镇上那一座座公馆。而刘泽高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成了安仁镇的“活字典”。“老人的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就像安仁镇的‘灵魂’。”成都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5年前,樊建川来到安仁,决定在这里建设博物馆聚落,他拜访的第一个“安仁老人”就是刘泽高。“他带着我四处转,公馆的建筑形式、每一间房子的用途都娓娓道来,让我对安仁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BR> 老街上的居民都很关心老人,不仅因为他年高辈长,也因为他的乐善好施。老人有个坚持了十多年的习惯,每天中午都会走到路口的邮局,把两条老街上居民订阅的报纸、电报、信件用两手环抱,再挨家挨户地送去。老人很清贫,却很爱助人。刘汝全说,一个70多岁的老街坊一直独身,生活无依,刘泽高老人自己并没有多少退休金,却总爱50、100地塞给那个老街坊。老人“爱管闲事”,别人两口子闹架,一方离家出走,老人都要去苦口婆心地劝回来。老人去世,几乎所有的街坊邻居都来刘家拜祭,这让刘家人很欣慰。<BR> 不当“管家”后,老人只有两个爱好,读报和拉二胡唱川剧。老人常年订阅三种报纸———《成都商报》《文摘周报》和《参考消息》。他从来不卖报纸,看完就仔细收好,家里现在都收藏着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报纸。酷爱读报的老人却只上过两年私塾,其他全靠抄报纸来学字识字。<BR> 老人坐在街边,拉着二胡唱着川剧曾是安仁老街上的一景。不少游客在游览时,会沉醉在老人“咿咿呀呀”的唱腔里,老人特别热情,经常会拉着游客,免费讲述安仁古镇的历史。只可惜,这一景永远消失了。<BR> (据《成都商报》柯娟/文)<BR></FONT><BR> 原文由 天天游 发表: <FONT color=#ee1169 size=6><STRONG><EM>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谢谢翻江鼠的辛苦,使我又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和人生的感悟!</EM></STRONG></FONT> <FONT color=#ee1169 size=6><STRONG><EM>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谢谢翻江鼠的辛苦,使我又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和人生的感悟!</EM></STRONG></FONT>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5310357678.gif"><BR><BR> <FONT color=#3300ff size=7><STRONG><U>中国很多的事情就是政治的产物,封建社会在中国过渡的时间太长了,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历史远离了现在,勤劳的中国人最崇尚的还是善良,因为它是我国民风淳朴的基础!</U></STRONG></FONT><br><br>[此帖子已被 颖河居士 在 2008-5-4 9:17:30 编辑过] <P><STRONG><FONT color=#00ff33 size=6>人生易老天难老,</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ff33 size=6>行善积德生活好!</FONT></STRONG></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