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条条1 发表于 2008-6-10 16:35

“诗人节”印象

<FONT color=#dd22dd size=5>&nbsp;&nbsp;&nbsp; 端午节,看了朱军主持的一个端午特别节目。文怀沙、于丹、魏明伦等文化名人出镜。每位都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端午感言(随着温总理在地震灾区学校的黑板上书写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我国的黑板很是走俏)。由于这期节目是联系汶川大地震有感而发的。文老先生的感言是“战斗”,于丹是“爱”。还有许多感言:震撼、感同身受、感动……而魏明伦则直接把端午称为“诗人节”(这是直奔主题)。&nbsp;&nbsp; “诗人节”对于国人来说,不亚于中秋节。屈原与楚国公子政见不同,愤而脱离官场,四处流浪,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在他投江的日子里,都要举行龙舟比赛,往江水中投放粽子,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驱赶水中生物,不让它们侵害屈原。因为人们把屈原当作正义、善良、刚直的代表,不愿意看到他再遭不幸(我们的老百姓真好!)。屈原的《离骚》,更是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我国第一位浪漫(派)主义诗人。可是,在《诗经》里,就有许多比屈原更浪漫的无名氏之作,年代比他可能还更早。屈原能够成为“第一”,我想有两点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一是因为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他的《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亘古至今许许多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世事、人情……,所以,后人写出《天对》来试图解答,但也是言未尽而情未了;二是他处世是非分明、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在几乎所有人都在追名逐利,巴结权贵,趋炎附势,唯唯诺诺努力存活的时候,他却孤军奋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这是老百姓最看重的官员品质。虽说“成则王侯败则寇”。屈原死了,虽死尤荣,流芳千古;权贵活着,行尸走肉,徒留骂名。</FONT>

赤条条1 发表于 2008-6-10 17:55

<FONT size=5>&nbsp;&nbsp;&nbsp; <FONT color=#dd22b8>比介子推还早一些时候的齐国,曾出过一个叫易牙的厨师。相传他曾把自己的儿子做成羹献与齐桓公,以讨好国君。他与齐国大臣管仲势不两立。齐桓公死后,易牙勾结内臣,专权乱政,立公子无亏登基,而太子昭则奔走宋国。于是,齐国开始内乱。由此看来,同样是为国君服务,介子推体现出来的是忠诚,而易牙代表的则是伪善。前者被后人尊崇,后者则遭到唾弃。在晋国,还流传着几位大臣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保护真正的国君后代顺利登基(这类似于宋代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据说晋国朝中权臣曾利用猎犬扑杀正直的大臣,但都没能吓倒他们(这一题材还被福尔摩斯编入自己的侦探小说中,大大地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从寒食节到诗人节,人们推崇的都是人(诗人、哲人)的正直、正义、正派的品行和人格。而邪恶、伪善、奸佞历来是被人们所深恶痛绝的。在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了保护学生,英勇牺牲。还有许多年轻的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学生,自己牺牲了,学生却得以生还。而同样身为教师的北大学生“范跑跑”,在地震发生后,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在同样的人生抉择面前,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我想,这是和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有的人,选择了舍生取义,甚至有的地方干部(包括乡镇领导),不顾自己的家人,先去救助学生和群众。他们说,这是我们的职责和责任。据说,“范跑跑”丢下学生,自顾逃命,是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人人都有,同样的一件事,就会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而让人们不能容忍的是“范跑跑”在网上一则留言:“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怎样的价值观。从汶川地震中,我还看到一位可爱的小学生,他救出了两位小同学,被人们誉为“小英雄”。他在救人过程中,有智有勇,真的是可钦可敬。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地震中涌现的无数英雄事迹,人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华儿女的无畏无敌。这正是诗人节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之一。</FONT></FONT>

赤条条1 发表于 2008-6-10 17:08

<P><FONT size=5>&nbsp;&nbsp;&nbsp; <FONT color=#ee11c2>从楚国大夫屈原的遭遇,我想到了晋国的介之推。他是晋国贵族大臣。在军中断粮时,他割下自己股上的肉做成肉羹为国君疗饥。使国君安然无恙,回国后顺利登基。是为晋文公。但是,晋文公登基后遍赏众臣,唯独忘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也不求封赏,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深处,过起了隐居生活。晋文公发现介之推离自己而去,心里感到大大地不安。便带兵到绵山寻找介之推,准备给他厚赏,委以重任。但是任兵士们在山下喊话,介之推就是不出山。于是,晋文公命令烧山逼介之推出来。最终,晋文公在山中一株被烧枯的大树下,见到了介之推,此时却只有遗骸。介之推是背着老母亲在树下遇难的。晋文公悲痛之余,命工匠用大树的木材制做了一双鞋子(至今日本人还保留着晋文公时代的传统——木屐),每天晋文公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鞋子连称“足下”,伤心流泪,思念介之推。由此,从晋文公时代始,每逢介之推遇难的日子,就举国禁火,以寒食来纪念介之推。由端午诗人节我想到了清明寒食节,这两天,从今年起都成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我想,从寒食节到诗人节,正是我们回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其巨大的精神能量不可多得的日子,祖国就像一座硕大的宝藏,时时给我们以鼓舞和启迪,时时给我们以营养。我们对祖国也应时时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时时要报效国家,报效人民,自己才不愧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FONT></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人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