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 发表于 2008-8-2 19:18

集安高句丽古墓群-将军坟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82191646921.jpg"><BR><BR><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82191624157.jpg"><BR><BR>

寒冰游 发表于 2008-8-3 12:01

<P><IMG onmousewheel="return yuzi_img(event,this)" style="ZOOM: 100%"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82191624157.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body.clientHeight)this.width=body.clientHeight" border=0></P><P><FONT face=华文行楷 color=#f70968 size=7>集安 ;高句丽古墓群值得一看!</FONT></P>

双飞雁 发表于 2008-8-3 14:12

集安没去过,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去啦!

长春冰泳 发表于 2008-8-3 07:57

<P><FONT color=#0000ff size=6><EM>集安——风景秀美的边陲古城</EM></FONT></P>

凇城渔夫 发表于 2008-8-5 15:19

高句丽墓葬群<br>高句丽,也简称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周秦时期,高句丽的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br>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及墓室壁画,是已被历史长河湮没的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的经典。 <br>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br>7000座高句丽时代的墓葬在高句丽王城外,位于群山环抱的洞沟平原上。许多墓室里线条流畅、内容丰富并具有传奇神话色彩的精美的壁画是这些古墓的特色所在,虽然距今已有千余年,仍然色彩鲜艳。洞沟古墓群中以将军坟、太王陵为代表的14座大型高句丽王陵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壁画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句丽的历史进程,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 <br>其中,集安城东北4公里龙山脚下悬崖上的将军坟,据考为二十代王长寿王陵,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将军坟墓基长31米,高12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墓体建筑雄伟,造型明快庄严,是高句丽建筑技艺、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 <br>将军坟的墓道朝向不远处的太王陵,太王陵的东侧矗立着被称为"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而建。碑石由一块方柱形巨石修琢而成,高6米多,四面环刻文字共1775个,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汉字镌刻的碑文记述了好太王一生的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立政权的传说,是高句丽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实物文字资料。 <br>简介 <br>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其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古迹,是奴隶制国家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其中太王陵、将军坟和千秋墓等规模宏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对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进行维修,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br>高句丽政权 <br>   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三十七年,止于公元六百六十八年,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高句丽政权发轫于今辽宁省桓仁县,公元三年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四百二十七年再迁都至平壤。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累计共四百六十五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r>国内城和丸都山城 <br>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国内城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尤存。丸都山城位于向西低矮倾斜的山麓,布局因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合理规划,完美地实现了自然风貌与人类创造的浑然一体。通过考古发掘呈现的宫殿址遗迹,仍可显示原有建筑的恢弘气势。建筑群中发掘出对称结构的两处八角形遗址,国内史学界认为鉴于寺庙等处经常出现八角形建筑,可能是举行祭祀和仪礼的场所。在东北亚地区中世纪时代城址中,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是都城建筑的杰作。 <br>壁画精美的古墓群 <br>    高句丽王城外,在群山环抱的洞沟平原上,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洞沟古墓群的许多墓室里绘有线条飘逸流畅、内容丰富并具有传奇神话色彩的精美壁画,距今虽已千余年,仍色彩鲜艳,著名的壁画墓有角抵墓、舞踊墓、三宝墓、四神墓、五盔坟等。洞沟古墓群中以将军坟、太王陵为代表的14座大型高句丽王陵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壁画墓,不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 <br>"东方金字塔" <br>    集安城东北4公里龙山脚下悬崖上的将军坟,据考为二十代王长寿王陵,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高句丽王陵,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将军坟墓基长31米,高12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全部采用精琢的巨型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墓室顶部用面积约50多平方米的整块巨石覆盖。墓室内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在坟的顶端,四边条石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钩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这与北方古代其他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极为吻合。墓体建筑雄伟,造型明快庄严,是高句丽建筑技艺、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将军坟后面原有四座式样相同的陪葬墓,规模小得多,现仅存一座。 <br>"东方第一碑" <br>   将军坟的墓道朝向不远处的太王陵。太王陵的东侧矗立着被称为"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而建。碑石由一块方柱形巨石修琢而成,高6米多,四面环刻文字共1775个,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汉字镌刻的碑文记述了好太王一生的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立政权的传说,是高句丽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实物文字资料。 <br>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   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 <br>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高句丽项目的考察评估结论认为,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br>

凇城渔夫 发表于 2008-8-5 15:2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width=528 height=30></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144><IMG height=268 src="http://baosong.jl.gov.cn:8090/JLINFO/UploadFile/200611101124474151.jpg" 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1>&nbsp;&nbsp;&nbsp; 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 , 建于公元5世纪初 , 长寿王继位之时。 <br><P>  将军坟早年被盗。清同治末年 , 中原灾民出关谋生 , 进入长白山封禁区 , 见此墓宏伟壮观 , 以为镇守边关的将军之墓 , 讹传之为“将军坟”。</P><P>  将军坟北依龙山 , 西靠禹山 , 东南有鸭绿江 , 前面是开阔的坡地 , 朝向好太王碑 , 遥望高句丽王都国内城。地势优越 , 建筑恢宏。</P><P>  据文献记载 , 高句丽共经 705 年,28 代王。其中 , 应有18座王陵分布在集安洞沟古墓群中。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属于方坛阶梯石室墓。外观呈截尖方锥形 , 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将军坟是用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底部近于正方,边长 31.58 米, 以上有七级阶梯 , 由 22 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 12.40 米。用石条 1100多块。</P><P>  墓室从第三级阶梯筑起 , 墓道口开在第五级阶梯。方向 230 度 (西南)左右。墓室长宽各 5 米 , 高 5.5 米 , 室底顺置一大一小两座石棺床。盖顶石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 ,重约 50 余吨。墓顶部边长 13.2-13.7 米 , 每边有 20 余个孔洞 , 原有栏杆及墓顶建筑。于土中曾清理出一批筒瓦、板瓦、 莲花纹瓦当和錾有“条一”“条六”字样的铁链等建筑构件。</P><P>  将军坟系用巨大石条中间填充河卵石构筑 , 自身重量产生向外的张力。</P><IMG height=268 src="http://baosong.jl.gov.cn:8090/JLINFO/UploadFile/200611101124474152.jpg" width=400 align=right border=1>为抵消张力 , 保证其稳固 , 每面由重 10 余吨的 3 块巨石倚护 , 现存 11 块 ( 后面中间缺少一块 ) 。 <br><P>  这些巨大的石条 , 都是从 22 公里以外的采石场运来。一千五百多年前 , 缺乏运输和起重工具 , 高句丽工匠运用冰上运输、滚木、填土斜坡等办法 , 把石条一块一块运来 , 又一块一块地垒砌上 , 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努力。将军坟的建造 , 充分反映出高句丽人的聪明才智。</P><P>  将军坟曾有一个很广阔的陵园和墓域。在保护维修中 , 曾发现南面约 60 米处有一涵洞 , 将墓顶和墓室的渗水排出。 在将军坟的东北部 , 有一排东南一西北向的陪冢, 现仅存一座 , 为阶坛石室墓。西南200 米有祭祀遗址 , 面积 5 公顷。</P><P>  长寿王十五年 (公元 427 年)高句丽都城南迁平壤。人们常常提出疑问 , 将军坟是否是长寿王陵。我们从高句丽王陵建筑样式 , 形制演变规律及出土的瓦、瓦当、铁链等文物 ,均可证明将军坟为公元 5 世纪初建造。高句丽王是在即位后修建陵墓的 , 长寿王亦如此。高句丽迁都是由于高句丽势力的发展趋向 , 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所至。长寿王迁都之时, 将军坟已然竣工,不会再起陵墓 , 只好死后归葬。而国内城既是故都 , 又是重要城市 , 归葬是完全合理的。同样的个案,在中原地区屡见不鲜。</P><P>  <IMG height=268 src="http://baosong.jl.gov.cn:8090/JLINFO/UploadFile/200611101124474153.jpg" 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1>将军坟陵园设计完美 , 石造工艺精细考究。堪称高句丽积石结构陵墓的巅峰之作 , 亦是绝世之陵一自此之后石造陵墓不再见诸高句</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杨帝 发表于 2008-8-4 16:39

原文由 双飞雁 发表: 集安没去过,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去啦!老乡,很好的()

长泳 发表于 2008-8-6 06:27

<FONT color=#0000ff size=5><STRONG><EM>感谢凇城渔夫详尽的介绍!</EM></STRONG></FONT>

杨帝 发表于 2008-8-7 17:35

原文由 杨帝 发表: 原文由 双飞雁 发表: 集安没去过,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去啦!老乡,很好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安高句丽古墓群-将军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