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 发表于 2008-9-27 17:54

毛主席的三次婚姻

<DIV class=date>2007-06-02 06:26</DIV><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TD><DIV class=cnt id=blog_text><STRONG><FONT color=#0000ff>毛泽东与杨开慧</FONT></STRONG> <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8/xinsrc_1620404281148062224118.jpg" border=0> </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毛泽东与杨开慧》 中央文献出版社</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教授,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他取了名、字、号。7岁时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书香门第出身的杨开慧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9月间来到北京,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正是在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和杨开慧两人开始相爱了。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这一年冬天,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杨开慧和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仅花了6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婚后的毛泽东和杨开慧聚少离多,这对革命伴侣为了执着的信念经常天南海北,劳燕纷飞。开慧的性格自有她刚毅、坚强的一面,但在情感世界里,她又是那样多愁善感。这便注定了杨开慧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承受的情感磨难,而这又是和毛泽东身份的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而毛泽东的内心又埋藏了多少对开慧的依依不舍!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27年夏,八七会议后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永诀!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时,开慧的处境却是那样地险恶。敌人到处在搜捕她,她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地下工作。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抓捕。面对爱人,她是那样地温柔,但面对敌人,她又是那样的刚强,这就是杨开慧。出身书香门弟、“举止温婉”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带着儿子岸英在狱中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 </P><P align=center><FONT size=2><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8/xinsrc_592030424225275024871.jpg" border=0></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FONT color=#0000ff>杨开慧与幼儿时的毛岸英、毛岸青合影。(新华社发)</FONT></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开慧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同年11月14日,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杨开慧牺牲的当晚,尸体被老赤卫队员偷运回家。6岁的岸青和仅3岁的弟弟岸龙抱着妈妈的尸体大哭不止。过了十几天,岸英被营救出狱后,才准备掩埋开慧的遗体,三兄弟与妈妈难舍难分,痛哭不已,岸龙还非要和妈妈“睡”在一起。在场的人无不痛哭失声。岸英是第一个止住眼泪的,他擦了一把眼泪对两个弟弟说:“我们要懂事,要为妈妈报仇!”那时岸英刚刚7岁。 </P><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久,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痛彻心肝,他在给杨家的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时至27年后,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更是寄托了毛泽东对亡妻的绵绵哀思之情。</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4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p1><DIV></DIV><DIV></DIV><DIV></DIV><DIV><FONT size=+0><P></P><P><FONT color=#0000ff><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 毛泽东与贺子珍</STRONG></FONT>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8/xinsrc_1620404281148734195329.jpg" border=0> </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毛泽东与贺子珍》 团结出版社</FONT> </P><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到毛泽东的爱情,就不能不提到贺子珍。 </P><P>&nbsp;&nbsp;&nbsp;&nbsp;&nbsp; 生于1909年中秋的贺子珍,是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她才貌出众,少女时代是有名的“永新一枝花”。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27年8月,贺子珍参加永新暴动,并跟随宁冈农民自卫军上了井冈山。11月初,贺子珍被调任前委秘书,到前委书记毛泽东身边工作。冬天,陪同毛泽东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地区做社会调查,帮助毛泽东整理、抄写一系列调查材料。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28年5月28日,在袁文才、王佐的撮合下,毛泽东同贺子珍结为夫妻。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成婚之前,毛泽东就曾神色黯然地告诉过贺子珍:自己结过婚,妻子杨开慧和3个孩子留在湖南老家,久无音信,生死未卜。婚后,夫妻二人住在附近的攀龙书院八角楼时,他发现子珍总是将一个旧包袱另外放着,便问里边包的什么?贺子珍说:“我的行李。你什么时候将开慧姐接来,我什么时候离开。她带着3个孩子,多不容易呀。”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后来,杨开慧被杀害的消息传来,毛泽东泣不成声,贺子珍也扑到毛泽东的怀里哽咽不已。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毛泽东最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帮助他走出人生与革命事业的低谷。贺子珍与毛泽东共同生活的10年中,共生育子女6人,除娇娇外其余全部丢失或夭折。后来,延安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抗日圣地。国内外各种人物纷至沓来。毛泽东特别繁忙,回家后也顾不上贺子珍,这使贺子珍感到空寂、苦恼、烦躁。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年轻的贺子珍敏感、好强。她恨自己的身体太不争气,想要多做些工作,却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她想动手术,把体内的弹片取出来。可是,延安动不了这种手术,于是她便决定转道西安到苏联去。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毛泽东知道贺子珍要走,极力挽留;执拗的贺子珍此时已听不进去劝告。后来毛泽东又给暂住西安的贺子珍一连发过6封电报,劝她回延安,她依然执意不肯。 </P><P>&nbsp;&nbsp;&nbsp;&nbsp;&nbsp; 事实上,还在怄气的贺子珍并没有忘情于毛泽东。身在西安,她的心却飞回了延安,贺子珍惦记着毛泽东的健康与休息。她想到,自己把那条共同盖了多年、烧了一个窟窿、记录了他们爱情的红毛毯带出来,他的被褥更单薄了,晚上能不冷吗?于是,她用自己积攒起来的津贴费,上街买了一床新棉被,亲手缝好,托人捎给在延安的毛泽东。 </P><P align=center><IMG height=388 src="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8/xinsrc_0921103281403078518824.jpg" width=510 border=0>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终贺子珍还是踏上了赴苏之路。 </P><P>&nbsp;&nbsp;&nbsp;&nbsp;&nbsp; 贺子珍没有想到,这条赴苏之路对她与毛泽东的关系而言是一条不归路,从此她再也回不到毛泽东身边了。两个同甘共苦整整十载的患难夫妻就此天各一方。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后,尽管两人仍彼此牵挂,但仅于1959年在庐山见过一面。北京的大门,始终对贺子珍关闭着。1979年贺子珍终于来到了北京,在毛泽东遗体前泣不成声。两位老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最终演绎成一场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P></FONT></DIV></TD></TR></TBODY></TABLE></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4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p1><DIV></DIV><DIV></DIV><DIV></DIV><DIV><FONT size=+0><P></P><P><FONT color=#0000ff><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 毛泽东与江青</STRONG></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IMG height=336 src="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8/xinsrc_17204042811480781289410.jpg" width=510 border=0></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毛泽东与夫人江青、女儿李讷在一起(资料图片) </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38年,在贺子珍赴苏之后,另一个女人走进了毛泽东的生活,这个女人就是江青。</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37年从上海奔赴延安的江青,象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是怀着一腔热情踏上延安这片热土的。当时的延安,生活环境异常艰苦,斗争形势也很严峻,到了延安受不了苦又离开的人很多,江青能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江青能吸引毛泽东的目光,一方面是由于她的主动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当时的延安,她确实比较出众。当时的江青,头发乌黑、眼睛大而有神。她京戏唱得很好,在当时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环境中很受欢迎。江青的字写得也很好,特别是楷书更为出色。 她还会织毛衣、剪裁衣服,并做得漂亮而合体。 </P><P>&nbsp;&nbsp;&nbsp;&nbsp;&nbsp; 也许是江青让毛泽东感到清新,因贺子珍出走而受伤的心得到了慰籍,毛泽东终于开始把眼光集中到江青身上。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38年11月,45岁的毛泽东和24岁的江青结婚了。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8/xinsrc_17204042811484842287611.jpg" border=0> </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毛泽东与江青生活照(资料图片)</FONT> </P><P>&nbsp;&nbsp;&nbsp;&nbsp;&nbsp; 毛泽东、江青两人的婚姻生活最初是幸福的。江青比较懂得毛泽东的爱好,毛泽东喜食辣椒,江青便会让窑洞飘满辣椒味;毛泽东喜欢京戏,江青就给毛泽东放唱片……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江青履行了一个妻子应有的职责。 </P><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历史因素,再加上自身的个性,出身演员的江青后来却错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又扮演了反面角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的印记。但历史终究不能假设。江青也终于得到了历史公正的裁判。 </P></FONT></DIV></TD></TR></TBODY></TABLE></P></DIV></TD></TR></TBODY></TABLE>

高山 发表于 2008-9-28 16:25

<FONT size=4><STRONG>只是观赏,无从结论。能看到照片很高兴了。</STRONG></FONT>

小白龙 发表于 2008-9-27 20:53

<FONT color=#f70968 size=5><STRONG>我们的伟人也曾艳福不浅!可见,食、色、性,人之本也!</STRONG></FONT>

白雪迎春 发表于 2008-10-1 22:49

原文由 汉鸭子 发表: 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个了不起的革命家庭。

汉鸭子 发表于 2008-9-30 11:11

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个了不起的革命家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毛主席的三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