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无债不成父子
<FONT color=#3809f7 size=5> 旧时里巷间常听见妈妈责骂淘气不听话的小孩子,在气急败坏时总是少不了一句“上辈子该(欠)你的!”意思是上辈子欠了他的账,这辈子他就来讨债,所以那骂孩子的词汇中就有一个“讨债鬼”。一千多年来,人们乐而不疲地编造关于“讨债鬼”的故事,可以算得鬼故事中的一大类型,就叫“殇子讨债”,或称“败家子讨债”吧。<BR> (一)<BR> 讨债鬼故事中,分量最大的就是隔世之报,且看最典型的一例——<BR> 大宋的天兵下了江南,此时南唐小皇帝李煜作为战利品也被送到了汴京,封了个“违命侯”软禁起来。到了太宗爷当朝,李煜仅剩下的女人小周后也不时被召进宫中,供那肥黑的滥兵皇帝强奸。美人不顺从,被宫娥们强按着。李后主脾气再好,这活王八做的也不舒心,但只是背地里唱了两句“悔不该”,便给下了牵机药,死得很惨。这国仇家恨的债自然是要讨的,于是李后主便投胎做了宋太宗的第几代嫡孙,先封端王,后来成了道君皇帝,其名即叫赵佶。<BR> 既然李后主转世成了宋朝的皇帝,偌大的家业落到自己手里,这债不是已经讨到手了么?但债却不是这种讨法。<BR> 这位总债主便采用了“败家”的方式,在“六贼”的协助下,好不容易总算把大宋朝弄得没了气数。这还不算完,宋徽宗又让自己做了金人的俘虏,后妃以下的六宫粉黛成了鞑子的慰安妇,自己的二十来个女儿也在其内,而且大多蹂躏至死,这才出了最后一口鸟气,算清了老账。<BR> 认真说起来,李后主的转世讨债就是要复仇。历史上这种转世复仇的帝王级人物,从南朝的齐东昏侯转世为侯景向梁武帝复仇开始,直到叶赫拉那氏祸灭大清,很是不少。<BR> 中国人的报应思想与西方的轮回说很有些异样,轮回是灵魂自家转世受报,作福作孽是自己的事;我们是恩仇施报于子孙,父债子还,积德积善则余庆归于儿孙后代。用简单的比喻来说,中国的存折是留给阳世的儿孙享用,而佛家的存折是给自己下辈子预备的。太祖太宗作的孽,应该让他的子孙们偿还,这是中国式的报应法;李后主转世讨债复仇,却是西方的报应法。二者如果各行其是,倒也说得通,可是一旦搅到一起,结果就成了个没人能想明白的浑账模式:李后主为了让赵家子孙做亡国奴,把老赵家的脸丢尽,就不惜让自己做了宋徽宗。可是宋徽宗知道自己这一生所担负的使命么?他裹在生羊皮里坐着爬篱子 (假定如此)向着冰天雪地的流放地五国城进发时,即使不会想着天下百姓,但也许会想到自己那些一个个被轮奸而死的妃嫔和女儿们,他还会有一种成功的快感么?<BR> 不要以为这种拎不清的故事只是我们愚民才能编出来的,就是饱读诗书的大人先生们也一样是这个水准。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卷一中就记录了一个比宋徽宗更为高深莫测的讨债鬼。这是纪学士老家河北献县的事。一个姓胡的土豪看上了邻村老儒张月坪的女儿,要纳为小妾。张月坪不肯,姓胡的就趁张家母女回娘家,派人点了把火,把张月坪及其三个儿子全都烧死。姓胡的又假装好人,协助营葬,周济张家母女,过了些日子,就又向张妻透露出娶其女为妾之事。张妻感激胡某的恩惠,便同意了,但张女执意不肯。于是这天夜里,张女便梦见亡父前来,说到:“汝不往,吾终不畅吾志也。”于是张女便成了胡氏的小妾,一年之后,生下了儿子胡维华,而这胡维华正是张月坪所投胎!胡维华长大之后,弄了个邪教,准备造反,结果为官府察觉,一队官军包围了胡家,纵火而攻,全家老小全被烧死,胡维华自然也在其内。于是张月坪就遂了他的复仇之志,灭了胡家的满门!<BR> 此类故事如果传到东洋西洋,便会让番邦的鞑子们笑掉大牙的:什么“靖康耻”,“民族恨”,不过是你们自家讨债罢了。一切都是宿命,国恨家仇就那么轻松地消解了。<BR> (二)<BR> 故事如果只是荒诞离奇,好歹也能蒙住一些人,可是如果弄到“拎不清”,恐怕连呆子也骗不过。试想,假如你向朋友借十万元钱,说,这辈子我不还你了,下辈子你做我的儿子吧,生下来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外加小儿麻痹,如果觉得不够本,那就长大之后再做个二流子。即使你这朋友和你是“过命的交情”,而且很有些缺心眼,恐怕也不会把钱借给你吧。所以,如果以为人们编出此类故事仅仅是为了惩戒赖账者,那就未免过于低估了古人的智慧。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讨债鬼的故事——那就是用因果报应之说来疗治丧子之痛——既然儿子不过是债主,死了就死了吧,与我何干。<BR> 比较典型的是《聊斋志异》的那条“四十千”:一个有钱人,忽梦有一人奔入,道:“你欠我的那四十贯钱,现在该还了。”说罢直入卧室。此人突然惊醒,而正在此时,他太太生了个男孩。于是此人“知为夙孽”,遂以四十千钱捆置一室,凡儿衣食病药皆取给焉。过三四岁,视室中钱仅存七百,便对此儿道:“四十千快完了,你也该走了罢!”话刚说完,此儿颜色蹙变,项折目张,已经断气了。剩下的那七百钱就做了埋葬费。真是钱账两清!<BR> 所谓“夙孽”,就不是此人此世所欠,而是前世留下的孽债。此人算是明达,既然是某世自己做赖皮时所欠,他绝不争辩,而老婆肚子里出来个债主,他更无须赶着去自作多情,认什么父子。明达是明达了,不过也太冷了些吧。但此类故事要的就是这个冷,冷到让丧子的父母好像卸掉一个包袱,割去一个赘瘤,送走一位泡在家中不走的债主!<BR> 平心而论,世上没有一家的父母把养儿育女当成还前世之债的,即是嘴上骂着“讨债鬼”,心里却存着溺爱。但如果家中有个永远治不好的病儿,缠绵病榻,困苦万状,或者家中出个孽子,不仅对父母不孝,对社会也是个祸害,那么他的死去,却未尝不让父母感到一种解脱。但殇子未必全是病秧子或败类,父母的亡子之痛本来就很难消解,拳拳于心,悲叹痴哭,以至伤生殒命都是可能的。但这又无疑是无济于事的,于是“讨债鬼”的故事的大量出现,用虚构的债务关系来把父子关系“无情化”,这个“无情”就是把有情化解到“无”,以此试图对他们起些安慰和消解悲痛的作用。可是大家总会看出,这无情背后仍然是很深的难于化解的有情。<BR> (据《万象》2008年第10期栾保群/文)<BR></FONT> <FONT color=#3809f7 size=5>用虚构的债务关系来把父子关系“无情化”,这个“无情”就是把有情化解到“无”,以此试图对他们起些安慰和消解悲痛的作用。</FONT> <FONT color=#3809f7 size=5>世上没有一家的父母把养儿育女当成还前世之债的,即是嘴上骂着“讨债鬼”,心里却存着溺爱。</FONT> <FONT color=#0909f7 size=6><STRONG>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给自己的子女都是无私的,而且不图回报.</STRONG></FONT><br><br>[此帖子已被 颖河居士 在 2008-11-3 8:22:04 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