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野生大熊猫震后断粮之争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曾在多个场合称,卧龙野生大熊猫今冬将挨饿,面临生存危机。不过,亦有多方专家称,地震对卧龙野生大熊猫“影响有限”,“过冬不会有什么问题”。纷争中,目前尚缺最权威的数据支持。约10年一次的大熊猫普查,因为地震而被提前提及,是否应该提前进行第四次大熊猫普查,亦面临抉择。与张和民奔走疾呼不同,留守卧龙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汤纯香,对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境况持乐观态度。汤纯香说,依照他们的初步调查,地震对野生大熊猫“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他们实地考察发现,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比较严重,但是大熊猫一般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平缓地区,滑坡并不严重。所以对竹子造成的损毁也不是很严重。
来自第三方的结论,也印证了汤纯香的说法。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王大军说,他们在去年6月震后不久赶赴卧龙,卧龙保护区下面的木江坪保护站离震中最近,损毁最严重,但是木江坪区域并不是卧龙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
王大军注意到的另一个事实是,野生大熊猫对震区环境的适应性。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四川整个大熊猫生存区域就是历史上的地震高发区,基本上20年左右就有一次大地震。1900年到2005年间,四川的整个大熊猫保护区地域发生了4.7级以上地震251次。他说,事实上,这些震中区到现在依旧有大熊猫生存。
一个事实是,目前尚缺乏关于整个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生存状况的详实报告。卧龙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刘世才介绍,震后他们已经对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三次调查。三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地震对大熊猫生存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大。但刘世才坦承,调查范围有限,只是针对代表性地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局局长徐海滨,也意识到他们的调查覆盖范围有限。徐海滨说,此次地震后,他们也觉得“最好搞一次”普查,以全面摸清震后大熊猫生存境况,“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单独保护区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已经把建议申报到了省里,具体要看省厅和国家的意见。
与普通人忧虑大熊猫的吃喝问题不同,王大军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人的安置问题。他分析,卧龙的房屋、设施损毁严重,首先严重影响人对大熊猫的监测、保护能力;同时地震也会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从而可能影响大熊猫。在卧龙保护区山内,目前还散居着5000多农民。王大军说,比如地震后电没有了,人要取暖,会砍树,加大对森林的破坏,进而影响到熊猫栖息地;还有可能,地震造成人的食物短缺,打猎的有可能增多,从而增加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压力。因此,“首先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尽快安顿好保护区职工后,才能加强对大熊猫的巡逻,监测”。
(据 《新京报》 杨万国/文 张涛/图) 山不再青,大熊猫当向何处栖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