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与众不同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这样一个实验:他请了几个大学生自愿做他的实验对象,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事先串通好了的,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的。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实验对象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真实验对象开始迷惑了,他是坚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这就是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以求和他人保持一致。
在我们的生活里,要使一个人相信并坚持自己的判断而不随波逐流真的不容易。我们每个个体其实内心深处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我们需要与别人一样而寻求认同,可是,如要过分依赖于“求同”,就可能塑造出千篇一律的庸才,使我们失去活力、个性与创造力,所以就有古人“外圆内方”的人生哲学,也有现代人“白天是集体主义晚上是个人主义”的生存智慧。当然,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与众不同! 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以求和他人保持一致。 :o :o :o :o :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