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 发表于 2009-3-15 04:52

被驯化的鹰

转载http://hi.baidu.com/crazycrazycrazy12/blog/item/bab1bafc33f0acfefc037f81.html

一只大鹰在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中盘旋飞翔,在它那铁灰色翅膀是无边无际苍茫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突然,大鹰发现了猎物,立刻迅猛如闪电般俯冲而下,坚硬如铁钩一般的爪子不差分毫地将一只褐黄的、索索作抖、无助而又绝望地挣扎着的野兔牢牢钳住。那一刻我为苍鹰那矫健、凶悍、勇猛而强烈地震憾着。这是许多年前,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镜头。可接下来的情节让我难以接受,并让我的有种急遽下沉并深深剌痛的感觉。只见,镜头摇向远外,在空旷的草原上,站立着一个头戴毡帽,身穿着长袍,面目黝黑发亮,锲刻着道道深深浅浅皱纹、面目苍桑的老人。老人将干枯、青筋裸露的手放在嘴边,带有蒙古人特有的粗犷的口哨声在空旷的草原上尖利地响起。只见那只让我心灵震憾的大鹰,叼着猎物,扑腾着翅膀飞起,然后稳稳站在了老人的肩上。
原来这是一只被被驯化的大鹰;是一只已失去了固有的凶悍野性的大鹰;是一只不再舛傲的大鹰。刚才所见到的,也是为了拍片所做的演示。心中就有一种很悲凉的情绪在升腾漫延。
因年久,已不能准确地记忆那部短片的名字,只依稀记得好象说的是草原上最后的驯鹰人的故事,也不记得那个驯鹰的老人叫什么,但片中老人所讲述的种种在关驯鹰的细节,却一直清楚地记得,并深深在印在我的脑中,并长久的折磨着我。
在那无边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在需要对主人忠诚、并帮助他们看羊牧马、驱赶狼群牧羊犬的同时;也需要在茫茫大草原上为他们猎取兔雀作为食物的工具,那就是猎鹰。于是也就有了驯鹰这一特殊的行当。
老人说,他驯鹰的本领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他说要把大鹰这样一种猛禽驯化成温驯听从人们指挥并为人们服务的猎鹰,不仅要有胆识还有耐心毅力,要和大鹰斗智斗勇,让大鹰在经历了饥饿、疲劳、恐惧、绝望和无奈之后曲服,最后俯首称臣。老人面对镜头述说时,对自己高超的驯鹰技能充满自豪,而我的心中却感到堵塞。老人所讲述的驯鹰的过程就更让我心惊胆战。
人们通过各种机关、手段捕获到大鹰,凶猛、仇恨、敌视、愤怒、刚烈而剽悍大鹰,会向任何靠近它的人发动攻击。首先要泯灭其野性。把一只端系着一只大铁球的铁链拴到大鹰的脚上,然后把它带到旷野,把它扔在那儿,什么也不用做,只是远远地注视它。被带上链的大鹰,被放到野外的一霎那间,并未意识到它的命运有了怎样的改变,它奋力展翅要飞向属于它的蓝天和草原。但是铁链让它重重地跌落尘埃;一次次地扑击,一次次地跌落。在徒劳无功的扑击之后,大鹰终于明白,让它不能展翅的是捆着鹰脚的铁链。它发出苍凉的悲鸣长啸,不顾一切地用虬劲有力的鹰爪不停地抓着,用它弯曲的巨喙拚命地啄击着铁链。鹰在长久的、猛烈的、不知疼痛地啄地啄击后,鹰喙早已鲜血淋漓,它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尽管对站在远处的驯鹰人充满敌视和仇恨,而由于体力消耗怠尽,只能仰头对着苍天发出几声悲愤而苍凉的鸣叫。在一次次的挫败之后,大鹰停止了无谓的博击。就是在老人挑衅地用长杆触击它时,它也只是哀怨地发出尖叫。叫声里早没了那鹰击长空的锐利和横空出世的威慑;显得那么无奈和无助。大鹰的野性在铁链的捆缚下磨灭怠尽。
接下来是消除大鹰的意志,让大鹰产生恐惧,并对人生产生敬畏。雄鹰在草原上飞翔的时候,是没有恐惧也不会感到害怕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它失去了自由,沉重的铁链让它无法展翅飞向蓝天。而在和老人的对峙中,它也耗尽了体力。这时候如果它的天敌出现,它只能缚手被擒,成为敌人的食物。鹰有了恐惧,也感到了害怕。特别是当夜幕降临时,鹰更会因紧张而收紧翅膀,将身子畏缩着,那么地孤独无助。而当阵阵儿狼嚎传来时,大鹰更是浑身颤栗。它的意志就这样被摧残到了崩溃的边缘。老人使出最后的绝招,食物诱惑。此刻的大鹰早已是饥肠漉漉,求生的本能让它低下了高傲的头,它眼里甚至有了几分乞怜。老人试探着走近,大鹰已没有胆量向来人进攻了,只是恐惧地向后倒退着,在铁链的羁绊下,再次跌倒于地。老人将其抱起,大鹰不再反抗,当老人将羊肉放到手上时,大鹰便迅捷地叼到口中。大鹰终于败下阵来,被驯服了。而遭受驯服命运的动物,又岂止是大鹰?
片子的最后,老人流露出了他的遗憾,眼里有着浓浓的忧郁。他的儿孙向往草原以外的生活,不愿留下来承继他驯鹰的手艺,让绝活后继无人,面临失传,他成了这草原上最后的驯鹰人。还有的大草原上,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鹰已越来越难以见到,能让他进行驯化的大鹰微乎其微了,几乎没有了。
而我对驯鹰这一泯灭动物天性的“绝活”的绝传,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对草原上越来越少的大鹰却和老人一样由衷地感到忧虑,如果有一天,大鹰真的从草原不消失,这草原还能算是草原吗?

冰岩 发表于 2009-3-15 05:11

1)早期发育阶段的驯化:这种驯化方法是利用幼龄动物可塑性大的特点,进行人工驯化,其效果普遍较好。如产后30日龄以内未开眼的黄鼬,通过与母兽隔离而人工饲养,在开眼以后即接触人为环境,于是能很好地接受人工饲养管理。如仔兽在产后受母鼬哺乳的则往往经过几年人工驯化,也改变不了其野性行为。又如从产后吃初乳起即进行人工哺的仔鹿,其驯化基础都很好,长大之后在鹿群放牧活动中都是核心群中的骨干鹿。而产后接受母鹿哺乳的仔鹿,数日之后再想进行人工哺乳已很困难。这样的仔鹿在接受其它方式驯化,或在长大后的放牧活动中都表现出驯化基础较差,一般不能成为骨干鹿。
  2)个体驯化与集群驯化:个体驯化是对每一个动物个体的单独驯化。如马戏团的每一个动物都要训练出一套独特的表演技能,动物园中营单独生活的大型兽类克服惊和易激怒的训练,役用幼畜的使役训练都属于这种驯化。在野生动物饲养业上,对个别集活动性能较差(即驯化程度不够)的个体,也需要进行补充性个体驯化。但是,在野生动物养现场,集群驯化具有更大的实用意义。集群驯化是在统一的信号指引下,使每一个动物都建立起共有的条件反射,产生一致性群体活动。如摄食、饮水和放牧等都在统一信号指引下定时地共同活动,给饲养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3)直接驯化与间接驯化:前面所述的个体驯化和集群驯化皆属于直接驯化。间接驯化与之不同,它是利用同种的或异种的个体之间在驯化程度上的差异,或已驯化动物对未驯化动物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的。这种驯化也就是在不同驯化程度的动物中,建立起行为上的联系,而产生统一性活动的效果。例如,利用驯化程度很高的母鹿带领着未经驯化的仔鹿群去放牧,这是利用幼龄动物具有“仿随学习”的行为特点而形成的“母带仔鹿放牧法”。在放牧过程中又不断地提高了仔鹿的驯化程度。再如利用驯化程度很高的牧犬协助人去放牧鹿群,是一种很得力的工具,在人一犬一鹿之间形成一条“行为链”,会取得很好的放牧效果。另外,训练家鸡孵育野鸡,乌鸡孵育鹌鹑,水獭捕鱼,母犬哺虎,这样的成功事例在我国都己出现。
  4)性活动期的驯化:性活动期是动物行为活动的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增高,出现了易惊恐、激怒、求偶、殴斗、食欲降低、离群独走等行为特点,给饲养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必须根据这个时期的生理上和行为上的特点,进行特别的针对性驯化工作才能避免生产损失。如保持环境安静,控制光照,对初次参加配种的动物进行配种训练,防止拒配和咬伤,特别是利用灯光、音响或其它信号,在配种期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指引动物定时交配、饮食、休息等,形成规律性活动。不仅可以保证成年动物避免伤亡,而且可以提高繁殖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驯化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