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国外怎样保护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泄露如今已成了困扰全世界的问题,发达国家对个人信息的重视和保护值得中国思考和借鉴。■美国有“不许打电话”服务
在美国,电话公司或邮局可以把用户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等信息出售给专门的广告商盈利。不过美国有法律约束,拨打一个专线电话,申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 “不许打电话”服务,便可以禁止这些公司再来骚扰。不过这个事例也表明,企业在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方面,不总是尽心的。
一个典型案例是惠普间谍案。2006年惠普怀疑部分董事会成员和记者串通泄露公司战略,并聘请了一些私家侦探调查。这些私家侦探假冒董事会成员和记者的名字,向电话公司索取了通话记录。丑闻曝光后,惠普董事长和总法律顾问被迫辞职。惠普同意赔偿1.45亿美元了结这项民事诉讼。5名侦探被以 “共谋”和“身份盗窃”罪起诉,最高可判12年徒刑。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在保护消费者信息方面打击企业不法行为的“总管”。惠普案后,联邦贸易委员会对电信公司泄露消费者信息的行为加强了监管。
近年来栽在联邦贸易委员会手上的案例不胜枚举。在用户要求不许打电话骚扰后,如果哪家公司再打电话推销,每打一个电话罚款1.1万美元。目前被联邦贸易委员会罚款最高额是650万美元。
■日本立法严防个人信息外泄
掌握大量个人信息曾经是日本企业用来推销产品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日本个人信息外泄情况一度泛滥,很多记载着学生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的学校毕业名册都被公然销售。2006年,著名电信公司KDDI的个人电话用户记录被职员大量倒卖,一度成为当时报刊的头版头条,该公司负责人最终不得不公开谢罪。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颁布了保障用户个人信息的相关法案,对个人信息泄露和买卖等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个人信息外泄事件仍然屡禁不止。直到2003年,日本出台了包含具体细则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关联五法》。根据该法律,如果企业没有采取有效地防范个人信息流失的措施,将依法受到刑事惩罚。法律出台后,日本企业先前的行为得以约束。
(据《齐鲁周刊》管江平/文)
中国就显得太随便 发达国家对个人信息的重视和保护值得中国思考和借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