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7-31 20:45

甲骨文中的盂国

阅读提示:
       在被称为中国最古老文字的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着一个古老的国度——盂。盂,乃远古至夏商时期商丘古老国度之一,位于今睢县西北8公里梁庄附近,史书中所载“盂方”、“于夷”、“唐盂”即指此地。这里是远古社会睢县最早居民栖息地,夏、商时期为两朝方国,春秋时期为宋地,以宋襄公为首的“盂之盟”六国联盟会议在此召开,宋襄公死后葬盂襄陵。盂国还是于姓起源地之一。现带大家一起走进睢县,探寻这个几乎湮没于现代记忆的古老方国……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7-31 20:59

盂夷:
            远古社会睢县最早居民聚居地
         
         远古时期睢县的文明史,是一部东夷西进与华夏东迁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发展史。当东夷民族的先民从山东半岛由东向西迁徒,在盂(今睢县)定居形成盂部族的同时,豫西一带的仰韶文化先民,也由西向东发展,来到民权、睢县一带,但是睢县成为东夷、华夏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地域。睢县以西居住的主要是属于仰韶文化的华夏先民,睢县以东居住的主要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东夷先民或属于先商部族先民。
      甲骨文中记载的盂方,在远古时期称作盂夷。《竹书纪年》记载:“(后相)七年,盂夷来宾。”
    历次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均坐落在古河道两岸的丘岗之上,遗址常伴随出现大量的蚌螺壳和动物化石。睢县文化局副局长、文物馆馆长徐永峰说,这说明在数千年前,睢县周边一带曾是河流纵横、湖泊沼泽连片。丘岗起伏连绵、水草林木茂盛、各种动物出没的地方。睢县这片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为远古的氏族部落提供了理想的生息繁衍条件。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7-31 21:13

睢县周龙岗遗址和乔斋遗址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栖息生存,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古人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文物古迹与文献资料相印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睢县文化。
      盂夷,作为远古社会睢县的最早居民,最初生活在今睢县西北一带。这是一个擅长制作“盂”的部族。盂,一种器皿。
       在龙山时代,沿河旁常常五六里一个村庄,结成氏族联盟,较大的村庄可以住上百人左右。随着盂部族的兴旺壮大而向四周扩展,国家雏形基本形成。夏朝之前更形成了自己的氏族方国——古盂国。
       龙山文化古盂国时期,生产工具种类增多,磨制更加规范、光滑、锋利,陶器普遍采用快轮制作。此时期粮食作物以粟为主。在生活用具中,盂地的人们喜欢蒸煮事物。农业生产工具除了沿用仰韶文化时期的部分石器和骨器外,还制作了一些新型的农具,如半月形石刀、蚌刀等,这些在盂国故址睢县梁庄不远的周龙岗龙山文化遗址都有出土。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7-31 21:31

盂方:
          夏、商时期豫东古老方国


       著名历史学家李绍连在《中原诸侯国与商廷的关系》一文中考证,除“商前期附近的诸侯国和方国,离王都较远的地区,还有更多的诸侯国,其中有应国、杞国、孟国、息国、温国等。”盂国作为东夷民族建立的国家之一,在夏、商时期是以伯国(诸侯国分公、伯、子、男五等,盂为伯爵国)诸侯方国存在的。
      商朝中央与地方诸侯或独立性更强的方国的关系复杂,包括进贡、交涉、战争,时好时坏。商朝晚期,国势日衰,东方夷人各部趋于强盛,“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后汉书·东夷传》),不断侵袭商统治地区。在此期间,商王帝乙、商辛(纣王)相继对东方夷人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未完待续……)

洹水花 发表于 2009-7-31 23:44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8-1 13:50

       盂方在武丁时期曾归附于商,后又叛变,受到商王的多次征伐。帝乙九年(公元前1093年)二月,商王得知夷人欲大举攻商,乃率军出征夷人,因中途遭盂方(今睢县附近)军截击而回师。帝乙十年二月,商王率诸侯大军伐讨盂方。《甲骨文合集》中关于“余其从多田于多伯征盂方伯炎”、“王来征盂方伯炎”的卜辞记载了帝乙将征伐盂方,出征前祈求平安无祸。此次征伐,商胜,盂方伯炎投降。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使商朝国力大损,加速了商的灭亡,故有“讨克东夷而损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之说。另外,中原地区先进文化随着战争传播东方,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起着积极作用。
       商王在征讨盂方后,帝乙封其子为盂侯。在诸侯的国境内,商王是可以随时去打猎的。盂国风景秀美,适合游玩打猎,因此,盂国成了当时皇室、大臣经常光顾的地方。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8-1 14:02

盂之盟:
             春秋时期宋楚争霸中原


       春秋时期,盂成为宋国的西部屏障。公元前639年,多国盂之盟会在此召开。据《左传·僖二十一年》记载:“诸侯会宋公,盟之盂”。
       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春,为成就霸业,宋襄公发起鹿上(今安徽阜阳南)之盟。会上发出公告,邀请各国国君参加即将在盂(今睢县)召开的盟会,同时约定任何人不准带兵,因为这是和平、友好的“衣裳之会”。
       是年秋,宋襄公前去盂城会盟前,公子目夷提醒他楚国并不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家,建议宋襄公率领军队前去赴会,或者让军队到附近以防意外,结果遭到宋襄公的拒绝。目夷又建议,由他带领百辆战车,在会盟场附近埋伏,以防万一,宋襄公亦不同意。为防止目夷秘密带兵前往,宋襄公要求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不让离开。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8-1 14:15

到达盂城,宋襄公与楚成王及陈、蔡、许、曹、郑等国国君相见。会上,楚成王因争盟主之位与宋襄公翻脸。只见楚国大臣与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利刃的士兵,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亲楚的郑文公适时请楚成王登坛主盟,于是楚成王手持牛耳,主持了诸侯盟会。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来,然后指挥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大臣早有防备,团结民众,坚守城池,使楚成王灭宋的阴谋未能得逞。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后来,过了几个月,在齐国和鲁国的调节下,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写到诸侯各国听任楚国主盟为所欲为而宋襄公败事受辱的史实时,附上一首诗:“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是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睢县小鱼 发表于 2009-8-1 14:22




盂国:
      盂姓、于姓的起源地之一


       盂姓的来源之一主要有三,均出自河南。其中一支出自盂地子姓,为殷商王族后裔。
       据考古资料记载,盂又作于、邘。商朝盂方被商王帝乙征伐后,帝乙封其子为盂侯,后迁到今河南泌阳市西北。商朝末年,子姓盂国被周文王所灭,盂侯的子孙分迁到濮阳东南和山西盂县,以国为氏,即盂、于氏。



      睢县政府正在重修宋襄公陵园!

易风易水 发表于 2009-8-3 14:09

学点历史好

阳光少年 发表于 2009-10-27 10:37

有关“盂”的更多内容

还有关于“盂”的更多内容吗?

阳光少年 发表于 2009-10-27 10:45

“盂”

它的甲骨文地名也是盂吗?现在地理位置在哪里?现在叫什么地名?有什么含义?

阳光少年 发表于 2009-10-27 10:47

请教

请版主“睢县小鱼”帮忙解惑

易风易水 发表于 2009-11-1 17:40

睢县具有悠久历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骨文中的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