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得龙 发表于 2009-11-9 13:21

检阅宽容:向讨厌的人学习

讨厌,很感性;学习,很理性。《论语》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觉得别人讨厌是修身,向讨厌的人学习是修行。明星、公众人物、名人、15分钟名人、博出位者,被“明恋”的同时,也被另一部分人“暗厌”。当信息量和信号的强度变得超出需求时,就会一看都烦、一听就笑。但讨厌的对象身上,也有你欠缺的正面品质。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标尺,检阅着你的宽容、气度和自信。
讨厌是刹车,学习是油门如何对待最讨厌的人?
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如何对待最讨厌的人形成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学,它既是关于自身的心灵学,也是关于他人的哲学思考,还是社会学意义的助推器、动力阀。
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带来怜悯,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带来反感和不喜欢。谚语说了上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它缺了下句:讨厌的人必有可学之处。
对讨厌机制的研究,心理学家说:“当我们讨厌某个人时,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拥有和我们相同的缺点。”对方将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所以我们也将讨厌他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是讨厌发生的秘密。
刘索拉有一本书叫《活着就是为了寻找同类》,这是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活着绝不是为了讨厌异己,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有评论家说: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此话不假,最讨厌的人的优点是有待发现的幽灵。
有个著名的禅宗公案是讲苏东坡和佛印禅师,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看他像谁,佛印说看他像佛,苏东坡则讥笑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不语。苏东坡高兴地回家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哥,你这次又输了,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你的看法是内心的投射。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几乎最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人们的普遍应激反应是同情弱者、讨厌强者。强大者必有讨厌之处,最讨厌的对象往往是因为强大而“获罪”。美国哲人爱默生讲了一句话,他说:“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人们用讨厌的模式来取得某种平衡和平等,从而适应“强者生存”的达尔文生态环境。
抛开这一点不说,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话,最讨厌的人只是少数派,他们的存在具有清道夫的功能,能够让人看清楚存在与不足。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是对待周遭事物最好的方式。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人,最讨厌的人也是相对的概念。记住一句有用的话:“请你最讨厌的人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寻艺者 发表于 2009-11-9 13:37

“请你最讨厌的人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以后千万不能轻易吃请了啊:lol :lol

白云515 发表于 2009-11-9 14:19

:( 请问?向讨厌的人学习什么?学习他的讨厌之处吗?学习讨厌的人是为了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讨厌的人么?

大度英雄 发表于 2009-11-9 14:40

这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境界。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辩证地看人。

钓鱼得龙 发表于 2009-11-9 15:07

想想我们身处的娱乐环境,郭敬明、宋祖德、陈凯歌、杨二……总之,列出来会是一长串单子,会在“最讨厌的人评选”中都有点击量,摒弃世俗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思考,他们真的一无是处?恰恰相反,他们的许多能力、努力、耐力倒真值得我们学习。学无定规。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开启的是学习模式。可人们也会担心,“我终于变成我所讨厌的人”,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因此有人打趣道:“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讨厌是刹车,学习是踩油门,在经济提速的历史快车道,讨厌使人清醒;而在如今金融危机的滞速车道中,学习则使人进步。

云水林海 发表于 2009-11-9 15:18

楼主的观点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研究的课题。即便是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也都存在争议。
讨厌是一种负面情绪,有程度之分,“不喜欢”、“厌恶”是浅显起码的区分。就此点看,若厌恶“强奸犯”、厌恶“杀人犯”、厌恶“见死不救”,也要向他们学习吗?
因而,此处不应去费那个脑细胞琢磨应该各类家们琢磨的事情。让他们去争议,咱们游咱们的泳,寻找咱们的快乐吧!

泳痴 发表于 2009-11-9 20:51

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钓鱼得龙 发表于 2009-11-9 21:01

尼采这样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令我们讨厌。”他解决了一个哲学问题,我们讨厌的对象,是我们所不能胜任的事物,哪怕它是善。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学习,学习也会令我们讨厌。之所以有最讨厌的人存在,因为那也是个我们不能胜任的人。没有任何道理不去学习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检阅宽容:向讨厌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