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 发表于 2007-2-17 10:24

警惕!有人从源头上否定中国历史

<P><FONT color=#3300ff size=5><STRONG>甲骨文中确实记载三皇五帝!</STRONG><BR></FONT>  <BR>  <FONT size=4><STRONG>截引一段1999年的国人争论内容:<BR>  <BR>  “然而,一些海外学者见不及此,从其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出发,鄙视华夏古文明,对早期华夏文明采取诬蔑性的低估。此辈秉承胡适倡导的世纪初疑古派的余绪。对六经以来传承有自的太古华夏文明采取否认和鄙视的心态,一概斥之为战国秦汉人的造谣。王震中抹杀古史可信性的观点正是承其遗绪。实际上,本世纪中国考古的辉煌成就,已以一个又一个铁的事实证明20世纪初叶那班疑古派的荒谬。例如甲金文中早有证据证明伏羲(“东方曰析”)、黄帝、女娲(在甲骨中记为娥),帝夔、尧、舜、禹、汤及夏启的实存,证明《尚书》等古经典的可信性。但对此辈只相信西方爱琴文明为人类文明本根和正统的疑古派来说,这些证据仍可以视而不见。对他们来说,不仅五帝三皇仍不存在(“五帝”一辞多次出现于甲骨文中),夏王朝也不存在。中国文明至晚于西方,直到殷商才形成一种野蛮奴隶制形态。因此某些学者甚至将殷商王朝形态的辉煌宗教文明——绝不低于西亚南亚及希腊罗马的太古华夏文明,比附于亚非地区一些落后粗陋的丛林原始文化,把作为中国上古宇宙观中重要的太阳之树—扶桑,妄指作所谓原始萨满巫师作法求通天地这树,将华夏古宗教贬低为仍近同于原始萨满教及图腾主义的低级巫术文化形态(代表作如张光直著《中国青铜时代》。)这不仅凸显其个人的浅学,而且反映了考古文化中的西化主义思潮。”</STRONG></FONT></P><P><FONT size=4><STRONG>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商王朝后期的都城所在)发现了一种用铜7J割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又叫卜辞。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文字体系。它的发现,为我们解决古代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供了证据。 <BR>  ??历史学家把用甲骨文的记载和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对照着研究商代历史,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尽管两者相距一千多年,可是《史记·殷本纪》所记述的商代世系竞和甲骨文中所反映的商代世系基本相符。司马迁写史态度谨慎、一丝不苟,这是公认的事实。不过,由于无法找到其他证据,所以,人们对司马迁的记载还不敢完全相信,然而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直接印证了《史记·殷本纪》的可靠性。 <BR>  这样,我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夏代的世系。在《史记·夏本纪》里,司马迁也把夏代的世系一一列了出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用夏代文字来直接核实《史记·夏本纪》的可靠程度。但是,既然甲骨文可以证实《史记·殷本纪》是确有根据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 <BR>  ??《史记·夏本纪》也不会是没有根据的。也就是说,根据《史记·夏本纪》来判断,历史上确曾有过一个夏王朝。 <BR>  ??当然,我们确定有夏王朝存在,也不光是依据《史记》,还有其他一些文献记载,也有重要的价值。举一个例子说,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篇叫做《荡》,里面说:殷人应汲取的教训并不算远,夏代就是前车之鉴。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左传》和《孟子》。这就是说, <BR>  商以前就是夏代。 <BR>  另外,要说历史上有过夏王朝,单靠文献记载也不行,还需要与考古发掘结合起来。历史文献可以为考古发倔提供线索,而考古发掘又常常以它的遗迹和遗物为文献记载提供物证。按照古代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商王朝之前就是夏王朝,那么,在考古发掘中能不能找到夏代的遗迹呢?能不能找到夏代文化呢?下面我们就回答这个问题。 <BR>   我们说的夏代文化,是指从夏禹到夏梁十七君十四世,即约自公元前2100年到前1600年这四、五百年间的文化。要寻找这种夏代文化,就要先看看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在哪里。 <BR>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一个传说,说是距今大约四、五千年以前,在草木榛榛的中原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灾。洪水从地底下喷涌而出:,象脱经的野马四处奔腾。白茫茫的大水淹没了平地,包围了丘陵和山岗。为了同洪水作斗争,人们推举出一个人来领导治水,这个人的名字就叫鲧可是鲧辜负了大家的希望,治水很不得法。他只知道堵截洪水,不知道疏河、导流,结果失败了。古书上说鲧又号“崇伯”,住在嵩山,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登封境内。 <BR>  ??继鲧之后领导治水的是他的儿子大禹。禹和他父亲不一样,办事认真,治水有方。他接受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发动民众,用堵截、疏导并举的办法,治服了滔滔洪水,留下了万古美名。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至今还流传着。大禹又住在哪里呢?古书上说他住在阳城,有的说“禹都阳城”。据考证,这里所说的阳城就在现在的河南登封县告城镇。最近在告城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阳城遗址,出土的陶豆上还印有“阳城食官器”字样。此外,在出土的汉瓦上也有“阳城”字样,这说明古来这个地方就叫阳城。 <BR>  禹的儿子启也活动在这一带。据《左传》记载,启曾在钧台这个地方大会诸侯。钧台在今河南禹县,距告城只有几十里。 <BR>  ??从登封西去就是伊、洛流域。很多古书,如《尚书》、《国语》、《史记》等,都说伊、洛、河、济之间是夏王朝禹、启以后的活动中心。甚至有的记载说由于伊、洛二水枯竭而导致夏王朝的灭亡。这虽然不是夏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也可以看出伊、洛二水对于夏王朝是 非常重要的。 <BR>  ??我们要寻找夏代文化,首先应把重点放在伊、洛流域及其周围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豫西地区(登封也在豫西)。 <BR>  ??经过多年的努力,考古工作者终于在豫西我到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它是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期和中期,而早于商代的文化遗存。为便于了解它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这里举出两个重要遗址。 <BR>  一个是王湾遗址,位于洛阳市西郊涧河右岸的台地上。这是一处有多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其中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就分了三层。最下面的那一层叫做一期,时代最早,属于仰韶文化i中间一层是二期。属于仰韶文化向龙山过渡阶段,上面的那一层是三期,也就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王湾遗址的这一、二、三期之间既 另一个是煤山遗址,位于河南临汝县境汝河北岸的台地上。根据地层唯积和包含遗物的特点,它也分为三期。一期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早期,三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中期。什么是二里头文化,下面还有说明,这里我们先说说临汝煤山一期的情况。它与王湾三期是同一类型的文化。拿陶器来说,多为炊具和容器,制作以轮制为主,少量手制。纹 饰以蓝纹为主,也有少量的方格纹、绳纹。器形一殷多是小平底。这些正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主要特征。 <BR>  ??王湾三期的绝对年代,根据碳14测定,是公元前2000土95年。树轮校正年代是公元前二千三百年左右。至于煤山一期,它和王湾三期的文化性质相同, 绝对年代也比较接近。 <BR>  ??从以上看出,以王湾三期和煤山一期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不仅在历史上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地区普遍发现,而且从年代上说,这种文化也恰恰在夏代的纪年范围以内。这样,我们就把它确定为夏代文化,很可能是夏代早期的文化遗存。 <BR>  ??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相联系,又稍晚于它的一种文化是二里头文化。上面在谈煤山遗址的文化层次时已经提到二者的关系。二里头文化是由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而得名的一种文化。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县城西南十八里。在洛阳平原的东部。它北靠洛河,南临伊水。遗址范围很大,东西约五里,南北约三里。发现了古代的墓葬、窖穴、冶铜、制骨作坊,以及大面积的建筑基址。遗物相当丰富,。 <BR>  ??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叠压关系来判断,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一种文化。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也就是说,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后紧接着是商代文化。 <BR>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层次。本身可分成四期,用一期至四期分别出土的遗物,经碳14测定,确定其考古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正好在夏王 朝的纪年范围。 <BR>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二里头类型文化分布的地区和历史记载的夏王钥的地域基本相符。在今天的豫西、晋南,沿着黄河向东,直到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都分布着这种文化,历史上所说的夏王朝的活动范围大体上也是这些;地区。尤其是在夏王朝的中心地 <BR>  ??带豫西,二里头类型的文化遗址更为集中。例如在登封玉衬、告城,洛阳东干沟,荣阳**,偃师灰咀,陕县七里庙,巩县稍柴、小芝田,济源庙衔等地,都相继发现过这种文化遗存。值得注意的是,象幅师二里头、巩县稍柴、济源庙街、登封告城等遗址,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恰恰与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一些国都所在地相符合。这样看来,二里头文化确实应该属于夏代文化,很可能是夏代后期的一种文化遗存。 <BR>  ??夏代文化终于找到了脉络,一个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一个是与它紧紧相接而稍晚于它的二里头文化,无论从地域分布上,还是从地层关系、时代范围以及文化性质上进行分析,都说明二者应属于夏代文化。</STRONG></FONT></P><P><FONT size=4><STRONG>有人就一定要看到出土文物才能相信,而对史书中大量记载硬是视而不见,实在是让我感到不可思议。<BR>  <BR>  司马迁就是一个敢于讲真话,勇于牺牲而不畏强权的人,他不可能有意造假<BR>  <BR>  请大家看如下记载:<BR>  <BR>  《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BR>  <BR>  《淮南子》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BR>  <BR>  《吕氏春秋·先识》记载:“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本周。”<BR>  <BR>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不仅夏存在,而且仓颉造字大概也是史实。</STRONG></FONT></P><P><FONT size=4><STRONG>三星堆文化的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BR>  2000年之久。<BR>    第一期,其时代大致距今4900—4070年,出土文物主要有陶平底<BR>  器、宽沿器、镂孔圈足豆、喇叭形器、陶缸、花边口沿的炊器和极少<BR>  量的小平底陶罐等。<BR>    第二期,其时代大致距今4070—3600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喇叭形<BR>  大口罐、高柄豆、孤、陶酒瓶、陶*、圈足盘、陶杯等。<BR>    第三期,其时代距今约3600—3300年左右。出土的主要器物有鸟<BR>  头把勺、宽沿三足形炊器、陶壶、长颈壶以及大量的酒器等。<BR>    第四期,其时代距今约3300—2900年。出土器物主要有尖底陶罐、高圈足陶罐等。<BR></STRONG></FONT></P><P><FONT size=4><STRONG>&nbsp;</P></STRONG><P><BR>  <BR><BR><BR></P></FONT>

山东迷踪拳 发表于 2007-2-17 22:50

中国一定要强大   不能给偷窥者任何机会   不然我们的后代将怎样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一段历史      更不能给任何人任何借口否定中国    对那些有意歪曲历史的人没什么可客气的

熊图腾 发表于 2007-2-18 11:04

原文由 山东迷踪拳 发表: 中国一定要强大 不能给偷窥者任何机会 不然我们的后代将怎样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一段历史 更不能给任何人任何借口否定中国 对那些有意歪曲历史的人没什么可客气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有人从源头上否定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