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加碘盐的好处和坏处
最近,许多媒体对“全民食盐加碘”提出质疑,认为部分地区“补碘过量”导致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甲状腺疾病增加。
我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
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食用盐均强制加碘。而实际上,一些地方盐业公司为追求利润,在高碘地区也一律销售碘盐。
究竟该如何认识“全民食盐加碘”?食盐加碘策略应否调整?
对此,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表示,明年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
《人民日报》报道,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少数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水碘问题自2007年以来,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初步形成了调整现行食盐加碘量的意见,并于2008年经由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目前正按程序报送食品添加剂标准专业委员会审核,随后向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报批。据估计,有关调整方案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公布。
一、碘缺乏和过度补碘,都是致病根源
食盐加碘是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项重要举措,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十多年之后,食用碘盐为何被怀疑成了致病杀手了呢?
碘缺乏会致病
正常情况,人体内储备的碘可用2个月,在碘缺乏早期,碘储备和机体的强大调节机制尚可保证甲状腺正常运作。长期碘缺乏后,甲状腺素的合成困难,最终导致健康失衡,发生系列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IDD)。
《南都周刊》报道,人们俗称的“大脖子病”也是一种碘缺乏病。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组织根据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而运作,当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时,甲状腺滤泡细胞就处于活跃状态,胶质减少,上皮细胞变大。
碘缺乏时,由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不足,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较少。这时候控制甲状腺的下丘脑垂体,开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督促甲状腺细胞活跃起来,满足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于是,甲状腺细胞开始增生,变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浮肿的“大脖子”。
另外,碘不容忽视还因为,它在脑发育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在脑发育期,甲状腺激素是主要的调控因子,负责促进神经元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功能完善。碘缺乏,甲状腺激素降低,就会导致大脑生长发育落后,脑重量减轻,沟回减少,大脑皮质变薄等,造成儿童智商低下。
碘过量也会致病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双面性的,碘过量和碘缺乏一样,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减退。2008年,天津医科大学桑仲娜等6名研究生对成人碘的安全摄入量进行了临床实验,在4周内,研究者将161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分为7组,每日分别服用500到2000微克不等的碘剂。
由于过量的碘能随尿液排出体外,在实验中只要根据尿碘的分量,研究者就能判断体内碘的需求情况。通过验血验尿,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补碘一开始,各组人群尿碘水平明显增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明显上升,达到正常水平的1到2倍,但甲状腺依然正常工作,2周后,才开始出现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事实上,甲状腺对于碘的摄入有严格的控制机制,来防止碘对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甲状腺细胞对于碘的摄取受钠-碘运体(NIS)调控,NIS是一种糖化膜蛋白,在身体中是搬运工的角色,主要负责从血液向甲状腺细胞运转送碘,使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的20-40倍,当机体摄入过量的碘时,身体就会抑制NIS生成,从而减少对碘的摄取。
此外,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同时受大脑和甲状腺的双重调节,大脑通过下丘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活动,而甲状腺又向大脑反馈自身需求,这种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身体根据生理需要摄取碘。
碘过量虽然并不能使体内碘含量成倍增加,但是,如果高碘状态持续存在,为了保护机体免受损伤,钠-碘运体(NIS)将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碘不能使用,最终随尿液排除。一段时间后,甲状腺组织中碘含量减少了,甲状腺激素也减少了。这时候,为了维持甲状腺的正常运行,机体又上调NIS的含量,增加碘的供给。于是,身体在自我调节与高碘抑制作用的反复折腾中,最终发生异常,从而造成甲状腺损伤,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等不良反应。
高剂量补碘发生并发症
大规模补碘政策到了2000年,我国碘缺乏疾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但是,曾经的碘缺乏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补碘并发症。虽说尚无定论,但医学界普遍认为,补碘确实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长期缺碘的甲状腺细胞说,突如其来的碘,不是救星,而是杀手!
早在1983年,学者MonM.C在动物实验中就曾发现,多余的碘在被氧化、有机化后,可能对碘缺乏的甲状腺细胞产生毒性。而2003年,天津医科大学的罗玉玉硕士在一组动物实验中,对缺碘的小鼠实施5倍到50倍的生理试剂碘摄入,结果显示,对于已经缺碘一段时间的小鼠来说,如果肿大的甲状腺突然暴露于高剂量的碘面前,可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坏死。
人天生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人在长期缺碘后,甲状腺组织“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形成了功能自主的甲状腺结节,从此不再听从大脑的吩咐,而根据碘的储量尽可能地制造甲状腺激素。这个时候,突然性的补碘,身体就会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这种症状在医学上成为“碘性甲亢(IIH)”,是最常见的一种补碘并发症。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群尿碘水平在100~200微克每升是碘营养最适宜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下,碘缺乏病和高碘疾病的发病率是最低的,而高于300微克每升则认为是摄碘过量。150微克/每日的摄取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
二、食盐加碘是国策 我国曾是最缺碘的国家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
于是,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食用盐均强制加碘。而实际上,一些地方盐业公司为追求利润,在高碘地区也一律销售碘盐。
三、沿海省市疑因补碘过量致甲状腺病剧增
星岛环球网消息: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近期,南方尤其是沿海城市开始对全民补碘进行反思,一家媒体甚至提出了惊人的“碘盐致病”一说。
《重庆晚报》报道,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15年之后的今天,来自民间和医学界自主补碘的呼声越来越高。甲状腺疾病频发是否与碘营养过量有关?中国食盐加碘“一刀切”政策或将面临深层次的调整。
四、甲状腺疾病剧增 碘过量被视为重要因素
在“食用加碘盐,健康全家人!”标语传播下,各地碘营养的复杂情况被严重低估。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沿海地区,食盐加碘政策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
天津、沈阳、福州、广州、上海等城市,每年都有大批医学调查表明甲状腺疾病正在剧增,而碘过量被视为一个重要因素。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崔功浩说,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这意味着,根据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计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惊人的220~850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线。
五、加碘一刀切要修改 碘添加量要因地制宜
“在全民补碘的大运动背景下,5亿碘充足人口的健康被完全忽视了。”崔功浩说。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本身属于轻度缺碘地区,人群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富碘食物较其他地区多,全人群食盐加碘浓度有下调的余地。
今年5月,卫生部专门就碘盐问题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在浙江、福建、辽宁、上海四地展开“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普查。普查提出的方针即“科学补碘,分类指导”。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杨月欣解释,“分类指导”就是指碘在食盐中的添加量应因地制宜。
事实上,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滕卫平领导的科研小组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的“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的项目,得出的结论显示:缺碘和富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2002年的“两会”期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滕卫平教授领衔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修改全民食盐加碘法规。
六、许多专家建议,可逐渐供应非碘盐
“我们也长期吃加碘食盐,会不会造成碘超标?”针对南方尤其是沿海城市对全民补碘的反思,重庆市一些市民也提出担心。
重庆市作为国内碘缺乏病的重点地区之一,从1997年开始,重庆市就采取统一供应碘盐等多种方式消除碘缺乏病。截至目前,重庆市碘盐覆盖率达90%以上,仅有丰都等区县,碘盐覆盖率为90%以下。按照“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重庆市将在2012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肖邦忠介绍,1997年前,重庆市碘缺乏病相当严重,以武隆、城口、黔江、巫溪、巫山等地最为突出。作为碘缺乏病的评估指标,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达45%,尿碘为每升57微克。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重庆市碘缺乏病已实现基本消除的目标,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下降到10%以下,尿碘为每升200微克以上。
针对“碘盐致病”的担忧,市盐务管理局市场营销处处长许志明说,重庆人食用加碘盐是健康安全的。
据介绍,目前如有市民需要购买非碘食用盐,也非常方便,重庆市40个区县盐业公司均有非碘食用盐供应、销售,消费者只需持医院证明即可购买。但许志明说:“重庆市碘过量人群不多,非碘盐这些年的销售量还不足半吨。”
“涪陵、丰都等地在碘盐覆盖率低,碘缺乏病比较严重的地区,碘盐的供应还应进一步加强。”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肖邦忠认为,从目前重庆市碘缺乏病的消除现状和碘盐覆盖现状来看,主城大部分地区居民已完全脱离了碘缺乏病的困扰,他建议主城区可逐渐实行不统一供应碘盐,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购买碘盐和非碘盐,保证自身健康。
七、加碘不能多,也不能少
碘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主要从饮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环境中摄取。4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需碘量为70微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50微克,孕妇和乳母每天需200微克左右。
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力低下、身体矮小,成人缺碘会乏力、身体浮肿,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碘摄入量过多也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甚至引起碘甲亢以及其他甲状腺疾病。
要做到不多不少刚刚好,对谁都是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毕竟吃喝不能从餐厅搬到实验室,拿着量筒量杯进行吧。
非缺碘地区的居民不需食用加碘盐。像山东菏泽地区的一些县,属于高碘地区,已经取消了强制补碘;还有以海鲜为主食的渔民,据计算,日摄入海鱼750克以上的人群,就不需要再补碘了。
提示:
甲亢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剧病情。
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患者不要食用碘盐,补碘会加重炎症症状。
甲状腺瘤患者,关于甲状腺癌和碘营养水平的关系,目前的医学研究尚不明确。因此甲状腺癌患者在食用碘盐与否的问题上更要慎重,结合病情,听从医嘱为上。
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对于这类人群是否需要补点,也存在争议,因为甲减的致病因素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通常认为,只有甲状腺肿大患者需要补碘,但实际上缺碘和碘过量都能诱发甲状腺疾病,所以还是需要结合病情和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选择。
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碘营养水平与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需要结合个体情况遵从医嘱,或采取单独对哺乳期婴幼儿补碘的方法。
缺碘地区的居民必须科学的、长期地食用加碘盐,否则,一旦停用碘盐,碘缺乏病就会复发。
每次购买碘盐不要太多,因为时间久,碘元素易挥发。
放碘盐的容器应为加盖的,并放置在干燥、遮光、避高温处。
在菜肴将起锅时再加入碘盐,不要用碘盐爆锅、长炖、久煮,因碘易挥发。
最近,许多媒体对“全民食盐加碘”提出质疑,认为部分地区“补碘过量”导致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甲状腺疾病增加。
我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
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食用盐均强制加碘。而实际上,一些地方盐业公司为追求利润,在高碘地区也一律销售碘盐。
究竟该如何认识“全民食盐加碘”?食盐加碘策略应否调整?
对此,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表示,明年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
《人民日报》报道,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少数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水碘问题自2007年以来,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初步形成了调整现行食盐加碘量的意见,并于2008年经由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目前正按程序报送食品添加剂标准专业委员会审核,随后向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报批。据估计,有关调整方案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公布。
一、碘缺乏和过度补碘,都是致病根源
食盐加碘是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项重要举措,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十多年之后,食用碘盐为何被怀疑成了致病杀手了呢?
碘缺乏会致病
正常情况,人体内储备的碘可用2个月,在碘缺乏早期,碘储备和机体的强大调节机制尚可保证甲状腺正常运作。长期碘缺乏后,甲状腺素的合成困难,最终导致健康失衡,发生系列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IDD)。
《南都周刊》报道,人们俗称的“大脖子病”也是一种碘缺乏病。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组织根据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而运作,当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时,甲状腺滤泡细胞就处于活跃状态,胶质减少,上皮细胞变大。
碘缺乏时,由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不足,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较少。这时候控制甲状腺的下丘脑垂体,开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督促甲状腺细胞活跃起来,满足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于是,甲状腺细胞开始增生,变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浮肿的“大脖子”。
另外,碘不容忽视还因为,它在脑发育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在脑发育期,甲状腺激素是主要的调控因子,负责促进神经元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功能完善。碘缺乏,甲状腺激素降低,就会导致大脑生长发育落后,脑重量减轻,沟回减少,大脑皮质变薄等,造成儿童智商低下。
碘过量也会致病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双面性的,碘过量和碘缺乏一样,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减退。2008年,天津医科大学桑仲娜等6名研究生对成人碘的安全摄入量进行了临床实验,在4周内,研究者将161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分为7组,每日分别服用500到2000微克不等的碘剂。
由于过量的碘能随尿液排出体外,在实验中只要根据尿碘的分量,研究者就能判断体内碘的需求情况。通过验血验尿,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补碘一开始,各组人群尿碘水平明显增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明显上升,达到正常水平的1到2倍,但甲状腺依然正常工作,2周后,才开始出现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事实上,甲状腺对于碘的摄入有严格的控制机制,来防止碘对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甲状腺细胞对于碘的摄取受钠-碘运体(NIS)调控,NIS是一种糖化膜蛋白,在身体中是搬运工的角色,主要负责从血液向甲状腺细胞运转送碘,使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的20-40倍,当机体摄入过量的碘时,身体就会抑制NIS生成,从而减少对碘的摄取。
此外,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同时受大脑和甲状腺的双重调节,大脑通过下丘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活动,而甲状腺又向大脑反馈自身需求,这种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身体根据生理需要摄取碘。
碘过量虽然并不能使体内碘含量成倍增加,但是,如果高碘状态持续存在,为了保护机体免受损伤,钠-碘运体(NIS)将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碘不能使用,最终随尿液排除。一段时间后,甲状腺组织中碘含量减少了,甲状腺激素也减少了。这时候,为了维持甲状腺的正常运行,机体又上调NIS的含量,增加碘的供给。于是,身体在自我调节与高碘抑制作用的反复折腾中,最终发生异常,从而造成甲状腺损伤,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等不良反应。
高剂量补碘发生并发症
大规模补碘政策到了2000年,我国碘缺乏疾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但是,曾经的碘缺乏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补碘并发症。虽说尚无定论,但医学界普遍认为,补碘确实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长期缺碘的甲状腺细胞说,突如其来的碘,不是救星,而是杀手!
早在1983年,学者MonM.C在动物实验中就曾发现,多余的碘在被氧化、有机化后,可能对碘缺乏的甲状腺细胞产生毒性。而2003年,天津医科大学的罗玉玉硕士在一组动物实验中,对缺碘的小鼠实施5倍到50倍的生理试剂碘摄入,结果显示,对于已经缺碘一段时间的小鼠来说,如果肿大的甲状腺突然暴露于高剂量的碘面前,可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坏死。
人天生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人在长期缺碘后,甲状腺组织“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形成了功能自主的甲状腺结节,从此不再听从大脑的吩咐,而根据碘的储量尽可能地制造甲状腺激素。这个时候,突然性的补碘,身体就会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这种症状在医学上成为“碘性甲亢(IIH)”,是最常见的一种补碘并发症。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群尿碘水平在100~200微克每升是碘营养最适宜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下,碘缺乏病和高碘疾病的发病率是最低的,而高于300微克每升则认为是摄碘过量。150微克/每日的摄取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
二、食盐加碘是国策 我国曾是最缺碘的国家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
于是,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食用盐均强制加碘。而实际上,一些地方盐业公司为追求利润,在高碘地区也一律销售碘盐。
三、沿海省市疑因补碘过量致甲状腺病剧增
星岛环球网消息: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近期,南方尤其是沿海城市开始对全民补碘进行反思,一家媒体甚至提出了惊人的“碘盐致病”一说。
《重庆晚报》报道,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15年之后的今天,来自民间和医学界自主补碘的呼声越来越高。甲状腺疾病频发是否与碘营养过量有关?中国食盐加碘“一刀切”政策或将面临深层次的调整。
四、甲状腺疾病剧增 碘过量被视为重要因素
在“食用加碘盐,健康全家人!”标语传播下,各地碘营养的复杂情况被严重低估。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沿海地区,食盐加碘政策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
天津、沈阳、福州、广州、上海等城市,每年都有大批医学调查表明甲状腺疾病正在剧增,而碘过量被视为一个重要因素。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崔功浩说,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这意味着,根据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计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惊人的220~850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线。
五、加碘一刀切要修改 碘添加量要因地制宜
“在全民补碘的大运动背景下,5亿碘充足人口的健康被完全忽视了。”崔功浩说。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本身属于轻度缺碘地区,人群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富碘食物较其他地区多,全人群食盐加碘浓度有下调的余地。
今年5月,卫生部专门就碘盐问题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在浙江、福建、辽宁、上海四地展开“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普查。普查提出的方针即“科学补碘,分类指导”。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杨月欣解释,“分类指导”就是指碘在食盐中的添加量应因地制宜。
事实上,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滕卫平领导的科研小组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的“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的项目,得出的结论显示:缺碘和富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2002年的“两会”期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滕卫平教授领衔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修改全民食盐加碘法规。
六、许多专家建议,可逐渐供应非碘盐
“我们也长期吃加碘食盐,会不会造成碘超标?”针对南方尤其是沿海城市对全民补碘的反思,重庆市一些市民也提出担心。
重庆市作为国内碘缺乏病的重点地区之一,从1997年开始,重庆市就采取统一供应碘盐等多种方式消除碘缺乏病。截至目前,重庆市碘盐覆盖率达90%以上,仅有丰都等区县,碘盐覆盖率为90%以下。按照“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重庆市将在2012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肖邦忠介绍,1997年前,重庆市碘缺乏病相当严重,以武隆、城口、黔江、巫溪、巫山等地最为突出。作为碘缺乏病的评估指标,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达45%,尿碘为每升57微克。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重庆市碘缺乏病已实现基本消除的目标,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下降到10%以下,尿碘为每升200微克以上。
针对“碘盐致病”的担忧,市盐务管理局市场营销处处长许志明说,重庆人食用加碘盐是健康安全的。
据介绍,目前如有市民需要购买非碘食用盐,也非常方便,重庆市40个区县盐业公司均有非碘食用盐供应、销售,消费者只需持医院证明即可购买。但许志明说:“重庆市碘过量人群不多,非碘盐这些年的销售量还不足半吨。”
“涪陵、丰都等地在碘盐覆盖率低,碘缺乏病比较严重的地区,碘盐的供应还应进一步加强。”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肖邦忠认为,从目前重庆市碘缺乏病的消除现状和碘盐覆盖现状来看,主城大部分地区居民已完全脱离了碘缺乏病的困扰,他建议主城区可逐渐实行不统一供应碘盐,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购买碘盐和非碘盐,保证自身健康。
七、加碘不能多,也不能少
碘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主要从饮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环境中摄取。4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需碘量为70微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50微克,孕妇和乳母每天需200微克左右。
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力低下、身体矮小,成人缺碘会乏力、身体浮肿,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碘摄入量过多也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甚至引起碘甲亢以及其他甲状腺疾病。
要做到不多不少刚刚好,对谁都是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毕竟吃喝不能从餐厅搬到实验室,拿着量筒量杯进行吧。
非缺碘地区的居民不需食用加碘盐。像山东菏泽地区的一些县,属于高碘地区,已经取消了强制补碘;还有以海鲜为主食的渔民,据计算,日摄入海鱼750克以上的人群,就不需要再补碘了。
提示:
甲亢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剧病情。
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患者不要食用碘盐,补碘会加重炎症症状。
甲状腺瘤患者,关于甲状腺癌和碘营养水平的关系,目前的医学研究尚不明确。因此甲状腺癌患者在食用碘盐与否的问题上更要慎重,结合病情,听从医嘱为上。
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对于这类人群是否需要补点,也存在争议,因为甲减的致病因素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通常认为,只有甲状腺肿大患者需要补碘,但实际上缺碘和碘过量都能诱发甲状腺疾病,所以还是需要结合病情和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选择。
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碘营养水平与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需要结合个体情况遵从医嘱,或采取单独对哺乳期婴幼儿补碘的方法。
缺碘地区的居民必须科学的、长期地食用加碘盐,否则,一旦停用碘盐,碘缺乏病就会复发。
每次购买碘盐不要太多,因为时间久,碘元素易挥发。
放碘盐的容器应为加盖的,并放置在干燥、遮光、避高温处。
在菜肴将起锅时再加入碘盐,不要用碘盐爆锅、长炖、久煮,因碘易挥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