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日照重庆》影评
本帖最后由 海底森林 于 2011-1-6 17:05 编辑转:电影《日照重庆》影评
“都是收来的旧钟,连时间走得都是旧的。”对着堆满一个墙面的旧挂钟,退休后爱摆弄钟表的老金对老林这样说。老林是山东日照市的一名海员,十四年前抛妻别子离开重庆后就再没回来过。这次航海归来,他意外地接到一个通知,说与前妻所生的儿子林波涉嫌在超市抢劫行凶,被警方当场击毙了。这桩意外使他又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重庆。重庆的前妻并不理睬他,无奈之下老林只好来找这边唯一的朋友老金。老金前面的这声感叹大有与后者惺惺相惜的味道:虽然不至于像老林那样与儿子十余年未见,他也深感自己与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僵,他遵循着一套老的生活方式,儿子则有一套他不理解的年轻人的行事准则,父子间的隔阂早已不是一日两日。
《日照重庆》。山东的日照与西南的重庆隔着遥远的距离,这段距离也横亘在一位父亲与一个儿子之间,王小帅的这部电影首先是关于父亲和儿子的。
为了弄清楚儿子的意外死亡究竟是“为了什么”,老林回重庆后走访了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当事人。电影叙事的重心就是通过这些当事人的一段段回忆去展现那起事件的本来面目,去复现老林“早已想不起什么样”的儿子林波的模样。这种通过不同人士的记忆去展现一个人物或者一起事件的叙事方式非常经典,常被作为教材引用的《公民凯恩》便是采取这种结构。当来源各异的各种微小的细节组合到一起,说服力往往是惊人的,它可以使一个人物的性格异常丰满,也可以让一起事件在多角度审视下变得玲珑剔透。《日照重庆》很遗憾没能达到这种效果。老林的走访与追问,是出于对网上关于那起事件的视频和报纸连篇累牍报道的不信任,他进一步想知道“为了什么”,他不相信旁人的解释。让人失望的是,几位当事人的回忆并没有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作为一名观众,我们并未看到足以揭示人物动机的更多诱因,却只看到一位父亲的到处碰壁和他异乎寻常的执拗。这使电影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归于无效,观众只在电影快结束,林波的女友小文开口时,才刹那间被导演推入了这种一厢情愿的逻辑:林波的悲剧是因为他缺少一个父亲。
这位父亲却早已把他遗忘,在离开14年的时间里,父亲从未回来看过林波一次,甚至没有通过一封信、打过一次电话。父亲早已再婚,生了一个“林小波”,在遥远的日照过着另一种正常生活。在漫长的时间里,他肯定极少回忆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否则便不至于“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他长什么样了”。当儿子意外的死突然唤起了他的责任感,回到重庆的老林忏悔的第一步是试图补全自己脑海里模糊的儿子形象。他不断地向人索要林波的照片,未能如愿之后,他只能让林波的朋友小昊把视频中截取的儿子头像打印出来,再一遍一遍地放大,直到图像中充满大团的色块——儿子的面目却仍旧是模糊的。放大图片的意念来自安东尼奥尼。他的电影《放大》中的摄影师意外地拍摄到了发生在公园里的谋杀案,他想进一步从照片里找出事情的真相,将底片一遍遍放大冲洗过后得到的却是一团团模糊的颗粒物。安东尼奥尼借此告诉观众,影像复现现实的能力是有限的,影像与真实的关系充满吊诡之处。在《日照重庆》里,影像与真实的关系似乎反了过来。父亲放大儿子头像的举动有一种“恋尸癖”的味道——儿子的遗像仿佛替代了真实的儿子,父亲心心念念的是那个自己迟来的爱未能触及的,活在视频里、活在别人回忆中和放大的图片里的儿子的图像。 本帖最后由 海底森林 于 2011-1-27 15:49 编辑
在这亲情关系普遍疏离的时代,借助影像为一段被忽视的父子亲情“招魂”,王小帅的用意是好的,但在形式和细节方面,《日照重庆》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任何一种父子亲情都离不开它由之产生的社会背景,在《日照重庆》里,这层背景却始终是模糊的。电影对父子两代人之间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展现都显得差强人意。作为电影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地点,重庆的地域文化背景也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除了几个展示高楼林立、城市建设的远景镜头之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等造成父子隔阂、漠然的因素便被简单地一笔带过。其次,王学圻饰演的父亲老林从电影角色刻画的角度来讲并不成功。他的到来是由于儿子林波意外的死,但他真实的心理动机同样是模糊的。电影没有告诉观众当年他为什么离开林波母子,也没有补充叙述在离开的那么多年里,他对儿子是否有过任何牵念。这个“抽象的人”到来之后,既没有表面上的忏悔,也没有实质性的补救行动,他唯一的行动只是在一股未知力量的驱使下去走访事件的当事人,以补全残缺的儿子形象。当父亲被唤起的爱找不到一个被爱的对象,这种爱就成了心里的一个情结,父子关系很大程度上成了单方面的自我与情结的关系,对儿子的找寻成了对情结的展现,而情结的实现则仅仅带来自我的救赎。这正是电影在情感上让人感到别扭的地方。从儿子这方面来说,对父亲的渴望和对父爱的呼唤同样是出于一种寻父情结。王小帅一厢情愿地认定所有的孩子都在寻找他们现实和想象中的父亲,并在对社会层面原因展现不足的情况下,相当草率地把他们的悲剧归因于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这种思想层面上的羸弱显然影响了本片社会现实关照的力度。其实,《日照重庆》的故事在现实中是一个普通、大众的故事,我们常常讨论的问题少年啊,少年犯罪啊,已经屡见不鲜,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时常能够看得到,我想王小帅正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现象来探讨社会的本质,或者是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源。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刚刚满城风雨的“我爸是李刚”的事件,从其中我们发现父亲说具有的一切已经能够使得一个孩子将其作为隐权力的代表,作为一种社会生存的砝码,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父亲的角色是在失职,并没有取到一种正确引导和教育的功能,也反应出现在家庭中父母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少年的成长出现了障碍,认知上出现了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父权社会的问题呢,这不仅仅是《日照重庆》的一种反思,更是现代这个社会所出现问题而应该思考的。转自新浪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8304d30100n73u.html
爱好广泛
海豚大侠 发表于 2011-1-7 11:17 http://bbs.china-ws.org/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L 赞一个ie的 赞一个ie的
shuifenzi 发表于 2011-1-19 17:37 http://bbs.china-ws.org/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回复 7# 颜影嫣
:L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易风易水 于 2015-4-29 12:53 编辑 <br /><br />回复颜影嫣
好片
回复 9# 易风易水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