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转峡市
本帖最后由 蓝月亮 于 2011-1-12 14:41 编辑2011年1月9日,一个寒冷而晴朗的礼拜日,应李天祥老师的学生之邀,我和冬泳朋友一行9人前往三门峡风景区游玩,
早上8点,顶着刺骨的寒风,我赶到了溶花宾馆的门口,和冬冬见面后,不一会,泳友段小红就开车过来,上车,车西行,又接住了市人大的邵军成老师和司法局的崔建丽副局长,在总医院门口和逸人的车辆会合,我们一行9人,分乘两辆小车,向三门峡进发了。
我们的车子快速的行驶在平坦的310国道上,外面寒风呼啸,车内其乐融融,我是第一次和这几个冬泳的朋友一起出行,虽然前一段冬协开会时,我们都彼此见过面,可毕竟不太熟悉,所以,才上车时,还有些拘谨,面对崔局和邵老师的谈话我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不敢随便插话,慢慢的,我被他【她】们风趣热闹的话语打动了,不由自主地也加入了车内热烈的谈话中去了,快乐的时光总的过的飞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峡市,在峡市通往甘山的路口,我们遇到了在·那里等候我们已久的李老师的学生,三门峡旅游局的x局长,下车,寒喧,一一见过面后,三辆车,往着甘山方向飞奔而去。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南部窑店林场境内,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距离市区28公里,车程大约40分钟,属国家3A级旅游区。景区总面积为3800公顷 ,最高峰海拔 1884以米,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500多种,动物 20余种,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风景十分优美。10点半,我们进入景区,由于入冬气候干燥,甘山同样也进入了冬季的防火期,任何车辆都要严格检查,所带打火机都必须上交,怕的是万一有人不小心丢下火种,引起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在进行必要的检查过后,发了通行证,车辆进入景区后,在最高点瞭望塔下停住了,下车,开始爬山了,刚上山不远,突然,松林中,出现了一只大锦鸡,甩着斑斓的大尾巴,羽毛火红火红的,好漂亮,青青松树下,白白雪地里,它在踱步,觅食,看见了我们这么一大群人,它并不惊慌,回头看了我们一眼,自顾自地走进路边的草丛里去了。
不一会 ,我们登上山顶,沿瞭望塔拾级而上,站塔远兆,冬季的甘山在前一段一场漂雪的映衬下,山舞银蛇,银装素裹,好一派北国风光,塔顶上,我们被满满的清新空气包围着,那空气清新的侵人心脾,直达人的五藏六肺,心灵深处,而这清新也洗去了我心灵在尘世上的喧嚣与疲惫,恢复了它原有的纯净与安详。塔顶四周是那么静,那么静。。。。。。。静的空山寂廖,静的能听到耳边风在轻吟,在诉说。。。。。。这一刻,我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无限安稳与宁静。
下塔后,车子沿着七钮八拐的山道,继续前行,我们要到甘山滑雪场游玩,甘山滑雪场就坐落在甘山森林公园内,你说,来甘山不到甘山滑雪场转转,我会后悔来这里的,在论坛也经常看到驴友们来这里滑雪留下的优美身姿,对这里,我早就心驰神往,心仪已久,十几分钟后,车行至到了滑雪场的门口,今天是周日,来的人却不多,停车场空荡荡的,对面的小水库也结了冰,也许是天太冷的源故吧,整个大门口,没见一人,一片荒凉,进入大门,绕过服务区,一个巨大的滑雪场便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个东西两山夹持的一个山谷,两边群山松涛阵阵,峡谷里却是一个冰雪的世界,一个冰雪的舞台,耀眼的白雪,满世界的纯净,滑道从上到下开阔平坦,滑道上,有不少的人穿着鲜艳的滑雪服在雪地上练习着,更有那些胆大的老手,在白雪皑皑的雪道上,从上到下,踏着雪板,如风的飞驰下来,好羡慕啊,由于今天天太冷,滑道上的雪好多都结了冰,很光,我上去踩了踩,差点摔倒,同去的泳协的人,岁数都不小了,看到我这个样子,都没有了滑雪的兴致,看到大家都不滑,我也放弃了,狠狠心,回头,走人。
上车直奔地坑院,地坑院是中国民间的“建筑奇迹”,是黄土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也就是在平地挖一个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也俗称天井窑院,它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穴居”地坑院仅在我们三门峡市境内保存的比较好,我前几年就听说过三门峡有这样的民居奇观,同时,我在论坛和好友的日志里也见了不少它的照片,很吸引我,早就有亲临其景观看它的愿望,在滑雪场的时候,我就斗胆对陪同我们的领导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领导很爽快的答应了。
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位于陕县西张村乡庙上村的天井窑院民俗村,进入大院,一下车,我便被一座座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一孔孔精美别致的窑洞所吸引,心里不禁暗暗称奇,还真是如书中所说的【入村不见房,听声不见人】啊,停车场的旁边,就是民俗村最大的一所天井窑院,入口是在四合院的外围,用砖铺地,斜慢坡通过门洞,进门洞约一米,在窑门洞 北边,有一眼水井,过门洞进入四合院,四四方方的院落,四周都是掏的窑洞,院内窑洞分为上主窑和下主窑,两侧为偏窑,主窑由长辈居住,偏窑“论资排辈”,也有的作为储藏室,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主窑为一门三窗,偏窑为一门两窗,主窑明显比其他窑高,每间屋子只有靠院的地方有门有窗,用来采光,1号院是客人住的房间,每孔窑内四张席梦思,雪白的被褥,彩电,灯光一应俱全,而且温度冬暖夏凉,是个非常好的避暑山庄,院子与院子之间都是通过地下通道来回穿梭,院内有超市,餐厅,卫生间,每个院子还有水井,来供正常的生活用,排水有下水道,我们逐个参观了各个院落,每个屋子都进去观赏了一番,有几个窑院完全是原始生活的还原,有最初的纺花车,织布机,古老的桌子,椅子和屏风,照明用的油灯,做饭烧火用的风箱,还有干活用的农具,碾盘等等,总之,在地上面生活用的、吃的这里面应有尽有。
走出主窑院,来到地面,四周还有好多类似这样的院落,据说政府在近期内都要把他们上迁到地面上,准备开发成旅游区,当前,住在地坑院里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可能是对这种生活已经习惯的缘故,不愿走出过去的生活方式,村里也没有很好的规划,地坑院和盖起的楼房混杂在一起,好多窑院破败不堪,有的都快要塌倒,很可惜,这种珍贵的建筑和文化如果不加以保护,肯定会逐渐消亡的。天井窑院作为陕县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相信这一奇特民居必将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人来参观游览。
离开天井窑院,我们启程赶往市里吃午饭,车子行驶在塬上的清风与阳光中。路边两排高大挺直的白杨树,护卫着一片片的苹果园,坐在车里,我就能想像到这里的秋风会是何等的香甜和醉人。很快,就回到了市里,x局长早已在一品香酒楼为我们定好了美味佳肴,看时针,早已过了吃饭的时候,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一行几人早已饥肠碌碌,简单的仪式过后,我们便推杯换盏猛吃猛喝起来,一时间,酒足饭饱,下午的行程就是冬游黄河水,天鹅湖畔看天鹅了。
车子沿着滨河大道西行,几分钟,就到了天鹅湖旁的黄河边,5月23日,我曾和冬泳的100多名游泳爱好者一起,来这里参加过三门峡第16届国际黄河旅游节收尾之作——“千人横渡母亲河”的健身活动,那时候的天鹅湖畔,是何等的热闹和壮观啊,那一片片的彩旗,一队队的方阵,一张张兴奋的笑脸,还有那美女各种颜色鲜艳的泳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那时候的陕州一号码头,黄河水波涛汹涌,从上游流下,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啊,如今,黄河就如一巨龙锁在了三门峡的大坝里,黄河岸边,只见整条黄河都冻得硬梆梆地成半透明色,层层叠叠的,冰块就像干涸的大地一般皲裂开来,厚度达十几厘米的冰层清晰可见。整个河道冻成了玻璃一样的整块,我们在岸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往河道中央掷过去,石头撞击冰面发出“噗”的一声闷响后,沿着湿滑的冰面向对岸孤独地滑行。岸边三艘大船抛锚在那里,船与船之间像铁链捆着一般被河水冻得纹丝不动。如今的黄河水就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用“千里冰封”和“顿失滔滔”来形容封冻的黄河那样,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在上次下水的地方,几名峡市冬泳人正拿着大锤奋力地砸着冰块,冰结的好厚啊,一锤下去,就是一个白点,我们也加入到了砸冰的行列中去了,人多力量大,我们几人协助峡市的泳友砸的砸,捞的捞,不一会,就砸出了十几平方的一个小水面,李老师首当其中跳到了漂满浮冰的黄河水,在冰冷的黄河水里,年近60的李天祥老师表演了蛙泳和入水,他挑战严寒的勇气,赢得了岸上许多驻足围观的游客的喝彩。
天鹅湖畔 往日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也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只有湖的中央,有一片水面未封冻,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和野鸭子在哪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飘游、嬉水、觅食,它们或飞、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态,构成一副副动人的画面,今天是礼拜天,天气晴朗无风,好多游人争相走出家门, 天鹅湖畔,人群如织,我也是头次见到天鹅,不禁为它翩翩起飞的优美身姿所吸引,那优雅的舞步,慢妙的舞姿可是费了我照像机不少的电池,看,黄河桥上的一排长枪短炮,可都是冲着它们而来的,我们绕湿地慢行一圈,欣赏到了天鹅不同风格的造型,留下了很美好的印像。
一行9人于下午五点平安到家!
非常感谢李天祥老师的学生盛情宽待 ! ! ! 感谢司机段小红一路辛勤开车的无私奉献!!!感谢和我一起同行的朋友们,出行因你们而更精彩!!!!
期待下次你我再次同行! ! !
蓝月亮
2011年1月9日 回复 2# 蓝月亮 回复 3# 蓝月亮
本帖最后由 山水星 于 2011-1-12 15:03 编辑
好帖,顶 玩的挺开心!辛苦了 有意义的活动,顶。 祝贺义马泳友在峡玩的开心愉快! 祝贺义马泳友在三门峡玩的开心愉快! 继续发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