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森林 发表于 2011-1-31 07:25

除夕


除夕 “除夕”中的“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又叫“年三十”。“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除夕”,在古代还有许多雅称,如:除傩、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除夕守岁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青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海底森林 发表于 2011-1-31 07:25

本帖最后由 海底森林 于 2011-1-31 10:27 编辑

闭门守岁传说传说很久以前,老天爷每逢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打开天门,将仓库里的金银撒向人间,使人们能够过上好日子。届时遍地金银耀眼,往日的砖头瓦块和石头都变成了金银。老天爷为人们立下了一条规矩:谁拣到的金银都必须放在屋内,等到天亮时才能开门。李家庄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狗崽,爱财如命:弟弟叫五子,善良忠实。有一年三十晚上,他们两个人都坐在各自的家中等待天门开启,可是等了好长时间,还不见有金银撒下。狗崽心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费力就能多搬些金银回家呢?他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他将许多大石头、石碾等都搬到了自家门口,准备天门一开就将它们统统搬进家中。弟弟五子只静静地坐在蜡烛旁等待。半夜时分,天门开启,院子里的砖头瓦块和大石头果然变成了金银。狗崽将事先准备好的东西搬进屋里,看见满屋的金银,想着自己马上就要变成天底下最富有的人了,他欣喜若狂,竟一时忘了“不到天亮不开门”的规矩,手舞足蹈地走出了家门。等他再回到屋里,出现在他面前的不再是金银,而是一堆大石头、石碾,他气得痛哭起来。弟弟与哥哥相反,用筐将金银抬回家以后,等到天亮才开门,得到了许多的金子和银子。因为天下像狗崽那样贪婪的人越来越多,老天爷一生气就不再开天门撒金银了。可是人们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仍然和以往一样在屋里燃烛守岁到天亮,年复一年,形成风俗。踩岁在过去,北京有在除夕夜“踩岁”的习俗。在除夕夜将芝麻秸铺在屋门到大门的过道上或者院子里供人踩踏。因芝麻开花节节高,且芝麻粒多,此俗即取“高寿多福付之意。与北京此俗相仿的是,现代人将瓜子、花生壳丢于地上,踩上哔叭作响,亦有“踩岁”之意。灯明火旺“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放炮,老头戴顶新毡帽,灯明火旺最重乒I”除夕夜最讲究灯明火旺。过.去大年三十晚上,有钱的人家总在大门前高高地挂上红色纱灯,再把所有屋子里的灯都点上,院子中央再竖一根长竿,用绳子高悬一盏天灯。炉子里添足煤,使火苗熊熊燃烧,一夜不封火,也不能让火灭掉。这时即便是贫寒人家,也要点油灯,生旺火。据说只要除夕夜灯明火旺,来年日子定会红火、幸福。
本文转自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27f410100o2lj.html

晋中海豹 发表于 2011-1-31 07:40

:victory::victory:

颜影嫣 发表于 2011-1-31 08:38

张兴 发表于 2011-1-31 08:49

好贴!支持!:victory: :victory:

海底森林 发表于 2011-2-3 08:00

回复 3# 晋中海豹


    新年快乐!

海底森林 发表于 2011-2-3 08:01

回复 4# 颜影嫣


    谢谢,新年好!

海底森林 发表于 2011-2-3 08:01

回复 5# 张兴


    谢谢,新年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