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夫长》影评
电影《百夫长》影评战争史诗片的没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就算是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也频频遭遇滑铁卢,年中的那部《罗宾汉》兵败如山倒,但确实也是“实至名归”的。拖沓的剧情,无力支撑的战争场面,加上八卦牵强的感情戏,这叫观众如何去影院买单。元老级导演亦如此,就更别提那些不知名的新秀小将了。众所周知,史诗片最大的瓶颈在于投资方面,各种兵器、铠甲造价不菲,外景地搭建平台,还原历史原貌昂贵,还有大量的马匹,而这所有的一切仅仅是预算的开始。随意地几场稍大规模战役,就足以使制片方乍舌了。其次就是片长的问题,150分钟算是标准的最基础时间,而且很多时候往往都超过这个时间段,没有足够的片长保证,就难以有强大的说服力,光看着演员抛头颅洒热血丝毫不能引起观众感情的共鸣。为此,大量诸多的原因,使得导演们对拍摄战争史诗片畏首畏尾,能避则避,触碰这个主题的越来越少。
这部英国冷兵器影片《百夫长》,出自导演尼尔·马歇尔之手。稍微熟悉英国片的观众都应该知道《黑暗侵袭》系列,第一部上映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暴力血腥与惊悚悬疑的拿捏把握,他做得相当到位,用小成本赢得了超高的票房及口碑。关于莎拉的何处何从,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迫不及待地去期待第二部。再往前一部比较著名的就是《闪灵战士》,当时记得央视介绍的时候号称是英国历史上最血腥的电影。这一次,不知是否是突发奇想,还是一时冲动,居然拿神秘的“第九军团”开刀。剪辑风格极为凌厉的预告片,充斥着杀戮与血浆,这对偏属“暴力控”的个人来说,确是个很大的噱头。当然了,在开始观看之前,我就从没期待影片中有什么浩浩荡荡,气吞山河的战争场面,试想应该重点着墨于小规模的短兵相接,能做到铿锵有力就基本完成任务了。事实上,完整的影片呈现过后,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面对罗马帝国的疯狂扩张,英国北部的蛮夷纷纷联合起来,利用地形优势与罗马人周旋,采用游击战的策略。久而久之,屡屡的小规模败退使得罗马损失惨重,鉴于此,派出了屡创奇功的第九军团要不惜一切代价清剿皮克特人,妄图一举平定苏格兰。在这个背景之下,影片的故事由一个名为昆图斯·迪亚斯的百夫长开始讲述,正如他所说的,这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开篇不久的丛林大战是影片唯一算得上是大场面的戏码,随着滚滚巨火石的冲击,杀戮正式粉墨登场。这场戏干净利落,闪烁跳跃的镜头将刀刀致命的力道表现得一览无余;后期CG制作的飙血,极具鲜明之快感。短短的几分钟,到底满意了心里一点小小的发泄欲,关键是剧情的主线已经逐渐明朗了。第九军团除了七人生还之外,其余全军覆没。我不知道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但是这无不让我联想到举世闻名的条顿堡森林伏击战。罗马大军在秋季连绵的大雨中迈上了海尔曼为瓦卢斯所指明的“捷径”。行军路线起初还都是平原,但渐渐地势开始起伏,泥沼开始遍布,让罗马人每前进一步都要费尽力气。最后他们踏进了海尔曼为他们圈定的死亡之谷――条顿堡森林。由于道路泥泞,罗马的行军队伍渐渐拉长,就在此时,日耳曼人吹响了奇袭的号角。在雷鸣般的呐喊声中,日耳曼人象山洪爆发一般从森林里冲了出来,一场厮杀拉开了帷幕,整整两万罗马士兵,最终生还的不足百人。叛徒—丛林—伏击—全军覆没,联系到一起,相似度惊人。
其实要把本片归入到战争史诗片里,还是很心虚的,整部影片其实就展现了苏格兰秀丽壮美的冬季风景。大量的航拍加上超远镜头,使得在气势上占得了先机,有《指环王》中,护戒团队的霸气,不过一个是在新西兰,一个是在英格兰,而同样都是风情画卷。但影片除了这点风景抓拍之外,其余的关键元素实在是乏善可陈了。就剧情而言,不说是硬伤或者纰漏,至少在很多细节方面是极其没有说服力的。始作俑者的“叛徒”艾泰恩,整一个就是GPS,精确到令人瞋目结舌的追踪定位能力,这叫对手如何是好。而导演仿佛也觉得这样叙事太离奇了,就稍稍提了一下类似石头什么的痕迹观察,这种蜻蜓点水的方式只能欲盖弥彰。当艾泰恩进入“女巫”家里搜寻的时候,居然没感觉到近在咫尺的三个纯爷们。按说三个爷们奔命几天几夜,身上都是兽皮衣物,那气味一定是非常刺鼻。在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里,居然没发现这点异样,这叫观众怎么去信服“要是艾泰恩追杀你们,那就永远逃不掉了”这句话?还有让英国人说拉丁语(应该是),让罗马人说英语,这是入乡随俗还是怎么的了,更不用提士兵们发色的问题了。有时候,影片的极低错误可能应该跟诚意挂钩了。
不能说尼尔·马歇尔这次的尝试是失败的,只能说是剧本、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种种的纰漏。拿之前的作品与之比较,还是并不失水准的,加上本身敢于触碰冷兵器就已经令人钦佩了,打个七十来分绰绰有余。 本文转自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8304d30100pwq8.html 欣赏了! 回复 4# 刀锋
谢谢! 回复 5# 爱好冬泳
:handshake 回复 7# 海底森林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