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2

集安三日游《原创》

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公元3年至427年,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集安定都长达425年之久,创造了令人称羡不已的辉煌 文明,留下了大量闻名遐迩的历史遗存。现有高句丽遗址42处,古代城址、关隘8处,古墓群75处,仅洞沟古墓一处就有7000余座,碑碣石刻7处。  
集安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北与通化市接壤,西南与辽宁省桓仁县、宽甸县毗邻,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素有“吉林小江南、国家生态园”之美誉。境内有国家AA级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和云峰湖旅游度假区及鸭绿江国家水利风景区、老虎哨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是集自然秀色、人文古迹、边境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城市。  
集安发展旅游业有四张王牌,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市。集安的思路是以世界遗产地品牌为首,以秀甲塞北的自然风光为辅,内联长白山、沈阳、新宾的国内游,外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平壤、妙香山、开城、板门店等地的国际游。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政协‘三下乡’”、“集安建县100周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2000周年”、“中国首届高句丽文化节”、“长白山五女峰金秋枫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千年风雨古城,今朝终见彩虹。位于长白山下,鸭绿江畔,历尽世事沧桑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集安境内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地后,这座传载着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遗迹的边境古城,从此地走向世界,再露峥嵘。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3

回复 1# 张希业


    将军坟北依龙山 , 西靠禹山 , 东南有鸭绿江 , 前面是开阔的坡地 , 朝向好太王碑 , 遥望高句丽王都国内城。地势优越 , 建筑恢宏。
据文献记载 , 高句丽共经 705 年,28 代王。其中,应有18座王陵分布在集安洞沟古墓群中。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属于方坛阶梯石室墓。外观呈截尖方锥形 , 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将军坟是用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底部近于正方,边长 31.58 米, 以上有七级阶梯 , 由 22 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 12.40 米。用石条1100多块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3

回复 2# 张希业


    墓室从第三级阶梯筑起 , 墓道口开在第五级阶梯。方向 230 度 (西南)左右。墓室长宽各 5 米 , 高 5.5 米 , 室底顺置一大一小两座石棺床。盖顶石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 ,重约 50 余吨。墓顶部边长 13.2-13.7 米 , 每边有 20 余个孔洞 , 原有栏杆及墓顶建筑。于土中曾清理出一批筒瓦、板瓦、 莲花纹瓦当和錾有“条一”“条六”字样的铁链等建筑构件。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4

回复 3# 张希业


   
  将军坟系用巨大石条中间填充河卵石构筑 , 自身重量产生向外的张力。为抵消张力,保证其稳固,每面由重 10 余吨的3 块巨石倚护, 现存 11 块(后面中间缺少一块 ) 。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5

回复 4# 张希业


    在墓葬四面32-36米开外,有一周石墙似的砾石堆积,平面呈方形,应是墓域的残迹。墓葬东北面紧靠墓域石墙外,原是四座(五座)呈东南-西北方向排列的陪冢,现仅存一座,为方坛阶梯石室结构。



  长寿王十五年 (公元 427 年)高句丽都城南迁平壤。人们常常提出疑问 , 将军坟是否是长寿王陵。我们从高句丽王陵建筑样式 , 形制演变规律及出土的瓦、瓦当、铁链等文物 ,均可证明将军坟为公元 5 世纪初建造。高句丽王是在即位后修建陵墓的 , 长寿王亦如此。高句丽迁都是由于高句丽势力的发展趋向 , 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所至。长寿王迁都之时, 将军坟已然竣工,不会再起陵墓 , 只好死后归葬。而国内城既是故都 , 又是重要城市 , 归葬是完全合理的。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6

回复 5# 张希业


    将军坟陵园设计完美 , 石造工艺精细考究。堪称高句丽积石结构陵墓的巅峰之作 , 亦是绝世之陵一自此之后石造陵墓不再见诸高句丽王陵。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6

回复 6# 张希业


    好太王碑是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了纪念他父亲的功绩和铭记守墓烟户,于公元414年(东晋义熙十年,长寿王二年)而建立的。好太王是高句丽王朝第十九代王,名安,朝鲜史书《三国史志》称其名为“谈德”,他的全谥是“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好太王碑又称广开土好太王谈德纪勋碑。
好太王碑碑体巨大,高达6.39米,由整块天然角砾凝灰岩石修琢而成,呈方柱形。四面镌刻碑文,原文1775字左右,由于岁月久远,风雨侵蚀,除去剥落损失者,目前尚存可辨识者1590字左右。碑文书体熔篆隶楷于一炉,统体方正,用笔浑圆,极有艺术特色。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7

回复 7# 张希业


    好太王碑虽刻于东晋时期,但它一直默默无闻,史书上并无记载;而高句丽故都从金代起也失去历史记载;长白山一带广大地区又被清朝划为封禁之地,好太王碑立于荒烟蔓草之中,无人相识达1000多年。直至光绪初年,人们才发现了此碑,当时碑面为苍苔漫没,碑文难识。乡人为了捶拓碑文,使用马粪涂抹碑面,粪干后用火焚烧,苔藓虽被除掉,但碑身被烧裂,受到严重破坏。好太王碑一经发现,即受到一些历史学家和金石学者的关注,潘祖荫、李鸿裔、王懿荣、傅云龙、郑文焯、叶昌炽、罗振玉、杨守敬等人,均对此碑有记录或作考释。山东诸城人王志修曾写过这样的诗句:“鸭绿江水流汤汤,有碑矗矗江之阳;大书深刻石四面,千秋风雨莓苔苍。手剔莓苔索点画,追摹秦汉超隋唐。”这几句诗描述了好太王碑所在的地点、形状和刻法,且赞了它书法的艺术价值。
好太王碑的书法,古拙浑厚,气象不凡,杂多种书体于一身的隶书风格,正反映了魏晋时期汉字转变的特征。尤值一提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书法艺术的昌盛及审美趣味的多样化,好太王碑书法,受到特别的重视,出现了专写此碑风格的书法家,此碑作为一种典范,也被书法学者写进《中国书法史》中。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48

回复 8# 张希业


    云峰大坝修建于伪满时期,由占领东北的日本人设计、伪满洲国和当时的朝鲜当局共同出钱,朝鲜负责建设大坝主体,伪满洲国负责建设电厂,40万千瓦装机。到现在,一直沿袭日伪时期原来的管理方式,大坝由朝鲜管理,发电由中国管理。此时的大坝正在维修、改造中,是在朝方的委托下由中方负责的,主要是开凿新的引水洞和维修大坝主体,要增加发电装机。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0

回复 9# 张希业


    右边就是朝鲜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0

回复 10# 张希业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0

回复 11# 张希业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1

回复 12# 张希业


    右边就是朝鲜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1

回复 13# 张希业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2

回复 14# 张希业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2

回复 15# 张希业


    鸭绿江(汉语拼音:yā lù jiāng)是位于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一条界江。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流行着两种说法:一说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二说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然而,上述两种说法都有欠妥之处,经不住认真推敲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3

回复 16# 张希业


    集安鸭绿江大桥是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个桥孔。以第11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中朝集安鸭绿江大桥两方各自维修分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265米。
  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是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于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当年9月1日通车。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一军、十六军等42万志愿军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4

回复 17# 张希业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4

回复 18# 张希业

张希业 发表于 2011-9-19 05:55

回复 19# 张希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集安三日游《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