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 发表于 2012-1-18 17:18

饮食养生之道(二)

三、合理调配

人是杂食动物,必须食各种食物,通过营养成分的互补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我国人民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在《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记载。在这里古人全面概述了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几个方面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出了它们在体内有补益精气的主要作用。但补益精气的前提是“合”,即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就必须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一日三餐饮食的选择越来越讲究了。以主食而言,优质大米和优质面粉备受青睐,而五谷杂粮则几乎销声匿迹了,再如在副食上,人们过分追求肉、鱼、虾等,而粗菜、豆类制品则受到冷落。其实,这并非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粗米、粗面、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并不亚于精细的米面,甚至营养价值更高。

    此外,吃荤与吃素,亦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现在有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出现精神萎靡、乏力倦怠、头昏、头痛、思维及判断能力降低等症状,然而又查不出原因,其实这既不是过度疲劳,也不是器质性疾病所致,而是过量食用肉类、鱼虾等水产品及糖类等酸性食物所引起的。吃素长寿,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一条“真理”。最有代表性的事例莫过于清心寡欲、粗茶淡饭、素不食荤的出家人。人们往往认为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寿星大多出自山门。最近,安徽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对上述见解提出了挑战。他们对九华山里一些寺庙中的90多名僧民做了大量营养调查,结果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原因主要是饮食中摄人的蛋白质、脂肪不足,鸡、鸭、鱼、肉缺乏。人体在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和脂肪酸。素食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含量较少,而且营养价值较低,不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鱼、肉中,尤其是鱼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能够降低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人体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由上可知,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注意荤素搭配、比例适当,使吃的既可口又有营养。进入人体的食物,酸和碱性物质(热性与凉性食物)要相对平衡。因猪肉、鱼肉在体内代谢会产生酸性物质,故宜配以含钙、钾、钠等碱性较高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白菜、萝卜等,可达到食物的酸碱平衡。

四、五味调和

    食味之五味,即酸、甘、苦、辣、咸,它们分别补养心、肝、脾、肺、肾五脏,综合而补养气血。饮食中若调剂适当,对人体健康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但若调配不当则不利于健康。

首先要浓淡适宜,即所谓可口,这是指饮食的浓淡程度。近年来已有许多调查数据证实,食盐摄取过量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吃盐多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每日吃4克盐,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也没有随年龄血压相应升高的现象。日本北方居民每日吃盐约26克,高血压发病率高达39%。据我国1982年的调查结果,高血压发病率北京为9.5%,广州为2%,这与北方人喜吃咸,而盐的摄人量过多有关。

其次是指各种味道的搭配,即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一是味道不同,二是营养作用不同。辛甘者发散、酸甘者化阴,均由五味相伍而成。

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是《内经》中最重要的一条养生原则,同样也是饮食保健必须遵循的根本法则。原文出自《素向·四气调神大论》。正如原文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对此诸家有争论,其基本看法是,春夏养生气、养长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所谓养阳,即不应宣泄太过或内寒太甚,而伤阳气;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盛的规律,所谓养阴,即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但若是阴阳偏盛偏衰之体则应分别对待。如素体阳虚,则要“冬病夏养”。于春夏之时注意调养阳气。给予培补,且不可食冷食凉,较于冬季病发再用热药效果好。素体阴虚,则要“夏病冬养”,于秋冬时即以滋补肝肾,多可减轻春夏发病程度。

《内经》在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意思是聪明的人有一条重要养生原则是:必须顺从春夏秋冬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寒热温凉气候的变化,也只有这样,人才能够长寿。其原因是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自然气候的变化关系于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因此,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是同一道理;同时又认为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适应的,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正如《内经》里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里的日月,是指日月的运行,也就是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化。

由上可知,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一定要适应自然界的气候环境。那么,不同季节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就需要相应的饮食原则和方法。

====春季食养====

对于春季的气候特征,《内经》里曾高度概括说:“春: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当春回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天的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风既是绿色的信使,也是落叶的祸首,历来它就以温顺和蔼,狂暴凶残两张脸谱对人类施以福祸。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在晚春是以风温邪气致病,但贯串于整个春天的是风邪致病。《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连。但当风和日丽时,万物便生机萌动,对于人体来说,其生理变化主要是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由于气候温和,人们的户外活动逐步多起来,因此,人体气血流向四肢。同时人们的精神活动亦开始活跃起来,这些生理上的变化,都给春天的饮食带来了新的要求,其具体要求如下:

    (1)春天饮食要养阳:即是要吃一些能够起到温补人体阳气之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以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在饮食上养阳,还包含有养肾阳的意思。

那么,又有哪些饮食符合上面要求呢?

    ① 韭菜:尽管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正如俗话里所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正如《本草拾遗》里所说:“在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李时珍亦云:“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

    ② 大蒜:春天多吃大蒜,不仅因为其性温,也可补充人体之阳,而且它还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对由细菌引起的感冒、扁桃腺炎、腮腺炎还有明显疗效。因此,春天应多吃些大蒜。此外,大蒜还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效能。

③ 葱:有大葱、小葱、冬葱之分,是人们制作菜肴的一种常用调味品。春天多吃些葱,不仅可以补阳散寒,也因其含有葱蒜辣素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吃些生葱有预防作用。

要使人体健壮、抵御严寒,最好多食用连根带皮的蔬菜。其原因是蔬菜的根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营养素。因此,蔬菜根皮部的各种矿物质和营养素含量相对会多些,而矿物质又与人体健康、御寒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在早春气候较冷时,人们可以适当地多食莲菜、胡萝卜、山药、薯类等,要洗净,不削皮,放在锅里慢慢煮,连汤一同食用。

    总之,春天能温补阳气的食物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但对于阴虚有火之人,则不宜使用上述食物。

    (2)多食蔬菜:因为人们经过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所造成的营养失调所致。因此,在春季一定要多吃些新鲜蔬菜,下列蔬菜可供选择:

    ① 菠菜:是春天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是从尼泊尔传人我国。菠菜柔嫩味美,营养丰富,蔬药兼优。若每天吃50克菠菜,其维生素A就可满足人体正常需要,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红柿高l倍多。此外,它可促进胰腺分泌,帮助消化。

    ② 荠菜:茎叶鲜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类及钙、磷、钾、铁、锰等多种有益成分,且吃起来清香可口,鲜而不俗,别有一番风味。中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清热利尿,对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等,有一定疗效。

    ③ 莴笋:以春季质量最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铁的含量较为丰富。莴笋中的尼克酸是人体内一些重要酶类的成分,可激活胰岛素,促进糖的代谢,对患糖尿病的老人非常有益。但吃莴笋时,一定不要把莴笋叶扔掉,这是一种很大浪费。因为,莴笋叶的营养成分高于莴笋。

除以上蔬菜外,春季可供食用的时令蔬菜还有一些,如芹菜、油菜、香椿芽等,也要尽可能多吃一些。

(3)一些人春天宜适当吃些能清除里热的食物:所谓里热,即指体内有郁热或者痰热。热郁于内,到了春季,被外来风气所鼓动,就会向外发散,轻则导致头昏、身体烦闷、胸满、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

    体内郁热的形成是由于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往往喜欢穿起厚厚的棉衣或皮裘,拥坐在旺旺的炉火旁边。喜欢吃些热腾腾的饭菜,喝灼口的热粥、热汤,有些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
尽管清除郁热的方法很多,但还是以多吃点能清除里热的食物较好,最好是选用一些药膳,常用的食物和药膳有:

    ① 荸荠:性凉,功能开胃下食,除胸中实热,疗五种隔气,消宿食:作粉食之,明耳目,消黄疸,厚人肠胃,能解毒,所以李时珍总结道:“生吃煮食皆良”。若风火赤眼,用鲜荸荠洗净去皮、捣烂,用纱布绞汁点眼;若预防流脑,用鲜荸荠不拘量、生石膏适量,煮汤代茶饮;若咽喉肿痛,用荸荠绞汁漱服。

    ② 啤酒:具有解热利尿及强心镇静作用。其原料中的淀粉,大部分转化为可直接为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小部分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这又使它具有兴奋神经、益气活血和增进消化的功能。对于春天体内有郁热之人,可适当喝些啤酒清里热。

③ 药膳方“鲜芦根汤”:将鲜芦根洗净,鲜藕去节,梨去皮,荸荠去皮及麦冬或甘蔗各适量,切碎,捣汁,冷服,不拘量。

    “葱油黄瓜卷”:将黄瓜400克横切成寸段,用少许盐腌一会,滗出水分,再去除瓜瓤,切成黄瓜卷,再用白糖、盐腌制1小时左右;葱切末,在用香油煸炒,在腌好的黄瓜上淋葱油即可食用。本药膳清热解渴、利尿。

    (4)要吃些能补充津液的食物:这是因为春天风为主令,风可使人腠理疏松而汗出,造成口干、舌燥、皮肤粗糙、干咳、咽痛等病症。因此,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能补充人体津液的食物,如梨、蜂蜜、山楂等。其补充标准以不感口渴为度。

    春天的饮食原则,在具体运用时,还要根据人们的体质、年龄、职业、地区、疾病等而定。如糖尿病病人即使在春天,也不要吃甜食。阳盛体质之人,大可不必补充阳气。必须在使用时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病制宜,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夏季食养====

夏天应重视饮食调养,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许多水液从汗液流失。此外,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和水液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

    由上可知,夏天的饮食营养极为重要,具体方法是:
(1)应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

    ① 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② 要补充维生素:这是因为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有人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毫克。

此外,汗液中还含有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因此,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平时要高1倍或l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维生素A、维生素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亦可适当服些酵母片。

    ③ 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因为当机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而缺钠可引起严重缺水,所以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还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及海带、蛋类等。

    汗液中除含钠、钾外,还含有钙、镁、铁、铜、锌、硫、磷、锰、铬等,若不及时补充,同样能引起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影响耐热能力,极易诱发中暑。所以,夏天一定不要忘了补充水和无机盐。

    (2)多吃些能清热利湿的食物,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外,还必须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

    ① 西瓜:炎夏盛暑,吃上几块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西瓜所含的糖、盐类、蛋白酶,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抗坏血症、治肾炎水肿等。但因“春夏养阳”,故夏季不宜吃冰镇时间过长的西瓜,以免伤脾胃,引起各种疾病。一般地说,冰镇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

    ② 苦瓜:因味苦得名,历代名医皆认为苦瓜有清热解暑、明目解毒的功效。如李时珍说:“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日。”的功效。夏天,人易中暑,加之多雨、湿热,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致使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多有发生。所以,夏季常食苦瓜对身体极为有利。若烦热、口渴,用鲜苦瓜1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用苦瓜做成凉茶,夏季饮用,消火消暑。
③ 乌梅:盛夏之际,最好多喝些乌梅汁、酸梅汤。乌梅性平、味酸,具有解热、除烦、止泻等功效。盛夏多食乌梅,能有效地分解肌肉组织中的乳酸,使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④ 草莓:具有清暑、解热、助消化等功效,是夏季的理想保健品。其吃法很多,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果酱、果汁、果酒、果脯等。



⑤ 西红柿:尽管一年四季皆能见到,还是以夏季最多,其营养丰富。中医认为,本品味酸甘、性平,有清热解毒、解暑止渴的作用,适用于中暑、胃热口苦、发热、烦渴等。

    ⑥ 绿豆:热天,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绿豆汤可冷饮也可热食,可甜服也可以淡喝,能适应不同人的口味,方法简便,效果满意。

    ⑦ 黄瓜:《本草求真》里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在凉拌时加上大蒜和醋,不但好吃,还可杀菌、可防治肠道疾病。

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炎热的刺激,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引起消化能力减低、胃口不开、不思饮食。因此,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

    (3)饮食以温粥为宜: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如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莲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气强志,对腹泄、失眠,遗精、白带多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最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有利水消肿,止渴生津的功能,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银耳粥有生津润肺滋阴养肺的功能,可以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黄芪粥则可治脾虚所致的水肿;豆浆粥和皮蛋淡菜粥则可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4)谈谈喝冷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五颜六色的饮料,几乎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饮品。一般地说,夏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人们时时感到口渴,所以喝点冷饮,能帮助体内降温,补充体内水分、盐类、维生素、可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但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贪凉而暴食暴饮。如果过量,会损伤人体脾胃的阳气,使人胃胀难受,以致腹痛、腹泄,所以民间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

此外,大汗之后不要过量饮用冷饮,因为冷饮饮用太多,不仅不能尽快地补充和调节体内盐类和水分的丢失,反而冲淡了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力,使致病微生物通过胃肠道引起胃炎、肠炎、痢疾等疾病,尤其是对某些慢性病患者,喝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和节制。例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不宜多吃冰冻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或诱使旧病复发。对于胃溃疡病、胃酸过多的疾病,不宜多用酸味冷饮;糖尿病患者,在自制冷饮中,应少加或不加糖,否则饮后会感到口中甜腻或胃部不适。

    还须说明的是,喝饮料不能替代饮水,因为饮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饮料中的糖水越高,渗透压也越高,越不易为细胞所吸收,反而会带走细胞内水分,容易引起体内失水。另外,以冷饮解渴常难以达到目的,导致频繁多饮,对消化道是一个很强的冷刺激,会引起消化道异常蠕动和功能紊乱,导致腹痛、腹泻等。

    目前,夏季饮料品种繁多,除了传统的中药保健冷饮外,还有汤汁饮料、固体饮料、果汁饮料、强化饮料、乙醇饮料等等,例如,山楂晶、菠萝晶、酸梅粉、橘粉等,皆有消暑止渴之功,饮用方便,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使用。乙醇饮料如啤酒、小香槟、汽酒、含有少量乙醇、有消暑止渴、舒筋活血、开胃醒脑之功,适量饮用,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疲劳。果汁饮料,如草莓汁、刺梨汁、猕猴桃汁等,味甘酸、寒凉、营养丰富,不仅酸甜适度,而且清香可口,有健胃消食,滋补强壮的作用,可适量选择饮用。

    有条件的,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职业、病情、亦可有针对性的自制一些饮料。现简介如下:

    “三鲜饮”:用鲜竹叶、鲜荷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用,可起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

    “五豆汤饮料”:取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本汤营养丰富,味道甜美,既可补充盐分,又能清暑解渴。

    “三花饮”: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有清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夏季饮用饮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用凉开水配制饮料;

    二是配制出的饮料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当天配制当天饮用;

    三是自制饮料时,所用的蔗糖、牛乳、淀粉等原料,需要首先加热灭菌,待晾凉后,兑入适量凉开水,迅速放入冰箱冷冻室以备用,以免混合料被微生物污染。

冷饮尽管喝着舒服,也有一定的解暑效果。但总的来说,解暑还是茶水好,温热的茶水是夏季较理想的饮料。研究人员曾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皮温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而冷饮仅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水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这是因为与体温相近的温茶,水分子能较快排列整齐地进入肠壁,能很快起到解渴功效。

====秋季食养====

在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秋季从饮食方面来说,又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

    (1)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饮食: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皱裂等病症。在饮食方面,就要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饮食:

    ① 银耳:又称白木耳,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健脑、益气等功效,秋天常吃,可防燥邪伤肺。

    ②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及胃津不足之干呕、热邪伤津所致的口渴心烦。

    ③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适用于秋燥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④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⑤乌骨鸡:本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其功能为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对于阴虚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咳嗽效果很好。

    ⑥ 猪肺:味甘,性微寒,其功能为补肺。中医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脏补脏”。

    ⑦ 豆浆: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血气不足、久病肺虚咳嗽及痰火哮喘。

⑧ 饴糖:味甘,有补虚、润肺、止咳、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体虚者及小儿、产妇的滋养品。对于肺虚、肺燥咳嗽、乏力亦有疗效。

    ⑨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蜂蜜含果糖39 %、葡萄糖34 %,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2)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下述食物可供选择:

    ① 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效。

    ② 石榴:性味甘、酸、涩、温,含苹果酸和枸橼酸,维生素C含量比梨高出12倍。若是声嘶.咽干者,用鲜果1~2个,去皮、颗粒慢慢嚼服,每日2~3次。

    ③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现代医学认为,葡萄除含有大量葡萄酸、果糖外,还含有氨基酸、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C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质。

    ④ 杨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据古代医书记载:“止渴解烦、除热、利小便,除小儿口烂,治蛇咬伤症。”秋天若患风热咳嗽,咽喉肿痛,将鲜杨桃洗净生食,每日2~3次。

    ⑤ 柚子:性味酸、寒、无毒,其功能理中除胀、健胃消食,其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⑥ 柠檬:味极酸、甜,具有生津、止渴、安胎等功效。

    ⑦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营养极丰富,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居第三位。山楂有解毒、化痰、散瘀、增进食欲等功效。

   (3)提倡早晨喝粥: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喝粥,如明代李梃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那么,秋天究竟该喝什么粥较好呢?

    ① 甘蔗粥:用新鲜甘蔗,榨取汁约100~150ml,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本药粥功能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② 黄精粥:选用干净的黄精l0~30克,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药膳功能为补脾胃、润心肺,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或干咳无痰等。

    ③ 玉竹粥:先将新鲜肥玉竹8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汤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即可。本药膳功能为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

    ④ 沙参粥: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本药粥功能为养胃、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

   ⑤ 生地粥:将生地黄25克(鲜品)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后,滗去汁,再复熬1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将75克粳米淘洗后,煮成白粥,趁热时掺人生地汁搅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调味。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咯血、食少、消瘦、热证心烦等。

    以上所述的诸粥的确有益于健康。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粥,特别是喝些药膳粥,于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如《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冬季食养====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1)宜增加热能的供给: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热能消耗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基础代谢增强,出现寒战及其他不随意运动,防寒服装负担等所引起的能量代谢率上升所致,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谢方面的证明,如甲状腺功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提高氧的摄取量等。国外有报道,同一劳动强度的人每日热能需要量在33℃时为约13 000千焦,而在一35℃时则增加到约20 501千焦。20世纪80年代,有人对我国南方、中部和北方居民的热能需要量的调查分析表明,除体格因素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北方比中部和南方居民热能需要量分别高约5%和8%。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专家们认为,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热能。摄人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适当增加油脂摄入;保证蔬菜、水果和奶类供给充足;维生素的供应,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若能达到上述要求,则可抵抗冬季的寒冷,保证身体的健康。如果不能保证人体对各种营养素摄人之需要,其结果会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感冒、哮喘、气管炎等旧病复发。

(2)冬季宜多食的食物:

① 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认为它是助阳气、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由于羊肉含丰富的钙质、铁质、高于猪、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病、气管炎、哮喘和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一切气虚寒证最为有益。

② 狗肉:味甘、咸、性温,其功能为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若老年体弱、腰痛足冷,可于腊月取狗肉煮食。冬天里常吃狗肉,可感周身温暖,能够有效地抗御外来寒邪的侵袭。

③ 鹅肉: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本草纲目》上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也正因为鹅肉能补益五脏,所以常食鹅汤、鹅肉,不会令人咳嗽。中医学认为,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在深冬食之符合中医养生学“秋冬养阴”的原则。此外,用鹅肉炖萝卜,还可大利肺气、止咳化痰平喘。而深冬感冒较多,经常吃一点鹅肉,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有良效。总之,鹅肉物美价廉,尤适用于冬季食用。

④ 萝卜: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上述谚语,虽有些夸张,但却很有道理,萝卜功能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如用白萝卜煎汤,可治伤风感冒;若煤气中毒头晕、恶心,可服白萝卜汁。

⑤ 核桃:因其产热量为粮食和瘦肉的2倍,且含脂肪40%~50%,含蛋白质15%左右,故冬令常吃核桃,非常有益于健康。凡冬季身体虚弱者,每天早晚吃1~2个核桃仁,可起到滋补保健及治疗作用。若冬季便秘者,可用核桃仁60克、黑芝麻30克共捣烂,每早服1匙,用温开水送下,功效显著。

⑥ 栗子:栗性甘温无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功效,极益于冬季食用。现代医学认为,栗子的营养很丰富,每100克含糖及淀粉34.40克,蛋白质3.74克,脂肪1.18克,热量达3 406.7千焦,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脂肪酶、钙、铁、钾等。它兼有大豆和小麦的营养。

⑦ 白薯;味美价廉,营养价值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白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为薯粮,使人长寿少病”,在严寒的冬天,适当吃些白薯,亦能对身体有较好的滋补作用。国内外科学家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白薯可为人体提供一种独特的黏液蛋白,这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

(3)冬季吃火锅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冬天吃火锅,因为这样最能温补人体热量。   

吃火锅的主料有羊、牛、猪、鸡等肉类和海参、大虾等。肉类则以瘦肉为好,精选过的瘦肉块经过冷冻后切成薄薄的肉片。吃火锅特别讲究调味,主要调料有酱油、芝麻酱、卤虾油、香油、韭菜花、腐乳、辣椒油、料酒和醋等。另外,还可加上香菜末、葱丝、雪里红末、糖蒜等。火锅汤可用鸡汤、肉汤或口蘑汤,还需放些辅料,如酸菜丝、粉丝、菠菜、冻豆腐、黄花菜等,根据火候随时添入汤内。

所谓火锅药膳,是指既具有火锅的特色,又具有滋补营养之功效,此为冬令进补的好方式之一。常用的火锅药膳如下:

“当归火锅”

    原料:鱼肉400克,冻豆腐30块,白菜适量;冬菇5个,鸡汤5碗,当归30克,切成薄片备用。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先将鱼肉切成薄片,冻豆腐切成小块,白菜斜切成片,香菇泡软,洗净切丝,再将鸡汤放入火锅内,并将切好的当归片全部放入火锅内。用大火煮开后,再用文火煮20分钟,使当归的药效成分煮出来,加适量盐、味精等调味,然后再将鱼片、豆腐、白菜、香菇等下锅,煮开即可食用。本药膳功能活血御寒、温暖身体,可使生命力旺盛。若常吃还可增进皮肤容颜的健美。

还有,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即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莲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

六、合理烹调

光谈吃的养生,不谈烹调的养生,肯定是偏颇的。现代营养学的很多数据,来源于未经烹调的生的原料所含的营养成分,并据以做出许多论断,且用以指导人们应当这样吃、不该那样吃。有些人甚至说,不按照他们说的去吃就是不科学,等等。连篇告诫之余,于生原料经加热(加调味料等)制成食品后所产生的营养变化状况,却极少涉及。加热必然引致多项理化反应,这也该是一种常识。

最近,读到两位德国研究者提出的报告,很令人思索。他们的研究发现,烹烧——烘烤及腌制食物,虽然提供了特定的香味和颜色,却会降低营养价值,有些甚至有毒性。他们于研究了迈拉德反应中的一些反应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和日本的烹调技术,要比西方使用的温度为低,因而罹患某些癌症的机会也就较少。这说明,烹调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事实的确如此。西方烹调重烧烤煎炸,往往高温,不论肉食、面食均如是处理,故而不利于健康。美国研究院最近又对此发出了警告。甚至认为,只要牛肉饼与高热金属接触,就会产生致癌因子。这实质上是对西餐的一种批评。

中国烹调术则不然。自从“北京人”发明了用火熟食至今,由火熟法的烧烤,发展到水熟法的煮、汽熟法的蒸,又进入油熟法的炸煎,然后出现了油水混合成熟的炒爆。现在,基本烹调法百余种,复合烹调法几近千种,因原料、季节的不同和食品的需求分别施用。总体的说,以高温快速成熟(炒爆)、中低温恒温成熟(煮焖)为主,即使烧烤也多取远火遥炙法。凡用高温者(如炸煎之类),又常取挂糊、上浆、拍粉等技法加以缓冲。因此,掌握火候成为中国烹调法的关键。也正因此,带来了众多风味,也带来了养生效果。

这些,又非权宜措施,乃是漫长岁月的积淀。我们的祖先早已体察及此。

《内经》上说:“饮食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保养说》则指出“人至中年,肾气日衰……戒一切煎炒炙博……燥热之物。恐燥血也”。即使于婴幼儿也注意及之。《吴氏儿科》曰:“炙煿煎炒,腥鲜异味,久尝皆足使胎儿……生后多病。”如此等等,岂非是说明我们十分重视烹调法的养生功效。

七、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对于人们的健康至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化学性污染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加快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制订的步伐,已成为防止食品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卫生部组织各有关单位,积极展开研制活动,至1977年已积累了近30万个数据,提出了粮、油、肉、蛋、水产、乳、调味品、冷饮、酒、食品添加剂、汞、黄曲霉素、放射性物质等14项54个食品卫生标准,由卫生、轻工、商业、外贸、农林、石油、化工、铁道等部门和全国供销总社共同颁发,从197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

    1987年,广东曾发生一起重大的“菜心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多达四五百人,就是因为一些菜农违反《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蔬菜上使用有机磷高毒农药甲胺磷。事实上,所有的农药残毒对人体都有危害作用,特别是有机氯农药因其在自然界中不易挥发,能在食品中长期残留,进入人体后积蓄在脂肪中,导致慢性中毒,伤害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

    在四川的一些农贸市场,曾出现过颇受消费者青睐的“无根豆芽”,人们在尽情品尝时却不知道,这种豆芽是为缩短生产周期用除草剂培养出来的。而一般的除草剂多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由于生产周期短,除草剂在豆芽上残留很多,对人体的危害十分明显。四川东部某城市的一所中学1年内就发生过5起豆芽中毒事件,造成6名学生死亡的悲剧,罪魁祸首就是豆芽中的农药残毒。

    对于饮食卫生,不但现在国家和人们高度重视,即使是在几千年前人们的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候,人们也早已非常关注。如《保生要录》里说:“土厚水深则不易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人赖水以养生,可不慎所择乎。”可见,当时人们对饮水的卫生很重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亦很重视饮食卫生,他曾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粮食的杂质要尽可能少,“脍”(“鱼、肉”做成的菜)也应该进行细致的加工。经过精细处理的主食和菜肴将更有利于肠胃的吸收。《食经》里说:“凡饮食调和,无本气息者,有毒。”意思是:在饮食调配好了之后,尝一尝,发现没有该食品应有的气味,对此必须警惕,谨防中毒。该书还认为:“饮食上有蜂、虫翳螨,并有苍蝇者,有毒。”这种食品,往往已受到苍蝇、蜂、翳螨等的污染,尽管表面看不出什么异常,也最好不要吃它。

    此外,判断干肉脯,鲜肉、鱼肉等是否变质,古人也有一套办法。如:“肉中有腥,如米,不可食之。”这是说肉里面有红点,气味发腥,不能吃。又:“生肉若熟,内有血者,皆杀人。”即生肉好像是熟肉一般,颜色不正常,或者还能发现其中似有鲜血,这种肉也有问题。

以上事实,皆上说明饮食卫生是一个大问题,一定要重视。

八、餐桌上的学问

这是指在人们进食时应具备的知识,在进食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好的养生经验,流传至今,仍有教益。

1.以乐侑食今天世界各国在举行盛大宴会时,往往要奏乐助兴。其实,我国早在周朝,筵席时便开始奏乐了。据《周礼·天官·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由此可见,周代王君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餐毕,还要在音乐声中,将未吃完的食物收进厨房。

“以乐侑食”,在我国不同的朝代和不同规格的宴席中,有着不同的内容,据《东京梦录》记载,一次宋朝皇帝举行的盛大寿筵,“以乐侑食”的盛景十分可观。当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进宫祝寿之时,教坊司仿百鸟齐鸣,然后开始入席。入席后,行酒、上菜之间,反复奏乐。第一、二次行酒,均奏乐唱歌;第三次行酒,演京师百戏;第四次行酒,演杂剧;第五次行酒,琵琶独奏;第六次行酒,蹴球表演;第七次行酒,400童女跳采莲舞等。

    从现代科学来看,“以乐侑食”,有助于消化,有益于健康,故在饮宴时奏乐助兴,得以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成为宴请佳宾的一种礼仪。

    中医养生学认为,心情舒畅时,食欲旺盛,吃得又香又多;而在心情抑郁愁闷、甚至愤怒时,则食之无味,把吃饭看作是一种负担,勉强下咽也会有一种堵心的感觉。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当人们心情愉快时,人的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以协调的活动,消化系统的腺体正常分泌。食物一入口腔,就有足够的唾液浸润;进入胃以后,又有适量的胃液及胃肠的正常蠕动。这样消化才能正常进行,肠胃才能积极吸收,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唾液停止分泌、嗓子发干、饭菜难以下咽、胃的活动失常、出现充血,胃液分泌也会过多,酸性过大。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胃就会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会患胃溃疡。

    由上可知,在进餐时应保持良好的安定的环境和舒适愉快的心情,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有些家庭常常利用吃饭的机会,争论问题,训斥孩子,这都不符合营养卫生学的要求。

    总之,在就餐时一定要保证有好的食欲。食欲是人之本能,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丧失食欲的人,任何美味佳肴,吃到口里也如同嚼蜡,毫无兴趣。保持好的食欲,除了“以乐侑食”外,在进食过程中,亦不要谈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不争吵,不辩论,不急躁,要想令人高兴、愉快的事,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2.进餐方式

(1)食不言:我国民间久有“食不言,睡不语”的谚语,这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食物在口腔唾液的参与下,牙齿将它研磨捣碎,再通过吞咽进入胃中。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使食物搅拌成粥样泥状物质——食糜,再排放入小肠,被消化和吸收。进食时过多的说笑、喧哗,会促使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的运动力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同时,高谈阔论易使大量空气吞入胃肠,还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或引发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患。

(2)不宜蹲食:不少人,尤其是在农村,喜欢蹲着进食,这个习惯不好。因为蹲着进食,全身的重力压在两小腿上,下肢弯曲使腹股沟动脉受到压迫,下肢血液回流受到阻碍,这对血液循环极为不利。而随着食物的不断进入,胃的容积在不断增大,胃受到压迫,所进食物无足够空间容纳,结果会出现嗳气、腹胀、呃逆等不适症状。长久下去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而发生消化道疾病。

(3)正确用筷:用筷子的学问看起来简单,要正确而文明地使用它,并不容易。在使用筷子时,一定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忌窜筷:此指手握筷子,眼睛在餐桌上瞄来瞄去,不知夹哪种菜好;

    二忌游筷:此云拿着筷子,在盘碗中这里拨拨,那里挑挑,犹豫不定;(执箸巡城)

    三忌签筷:当菜肴嵌进牙中,用筷子当牙签,挑牙缝;

    四忌吮筷:即用咀吮吸筷上的汤汁;(品箸留声)

    五忌泪筷:即夹菜后未将菜汤滴净,在持筷途中,菜汁像泪水似地滴个不停;(泪箸遗珠)

    六忌碎筷:即在一盘菜中,每次夹起不多,却一次次地夹个不停;

    七忌半途筷:即先夹一菜又放下,改夹另一种菜;
八忌刺筷:此指以筷当叉,将菜挑起,送入口中。

(4)应适温而食:《内经》在谈到进食温度时,谆谆告诫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勿沧沧”,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早晨,人们去买早点,都希望能买到新出锅不久的炸油条,并喜欢在油条还未凉时食用;对于爆、炒、烩之类的菜肴,也爱稍热时受用,若菜凉则味道不佳。这道出了一个道理,即温度能左右食物的味道。

若食物太烫,会使口腔黏膜充血,损伤食道黏膜;并刺激粘膜增生;留下的瘢痕与炎症时间长了还可能引发癌变。研究表明,长期进食太烫的食物,可发生唇癌、食管癌、胃癌等。另外,长久养成烫食的习惯,还会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人的味觉神经,使人的食欲感下降。   

同样,饮食过凉亦不好。中医学认为,人吃了过寒的食品,就会损害胃腑,甚至引起疾病,会出现腹痛、泻痢等疾病。尤其是体虚胃寒的人以及儿童与老人等,更应慎重。中医还认为,寒饮不但损伤脾胃,而且也损害肺及其他脏腑。如《内经》里说:“形寒寒饮则伤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5)细缓进食:食宜细缓,不可粗速。此指人们在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清代石成金在《长生篇秘诀》中提出:“饮食细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养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食噎咳,三也”。《养病庸言》中亦云:“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不难看出,古人非常强调进餐的速度。原因是:人的食欲中枢有严格分工,有专管饱腹的,有专管饥饿的。食物在胃里堆放到一定程度,饱腹中枢开始兴奋,人就有汤足饭饱之感。有人实验把皮球塞入胃中,充满气后,人就不知饥饿。胃排空时,饥饿中枢兴奋,人就有饥不择食的愿望。如果进餐速度过快,超过胃部饱满信息向饱满中枢反馈的速度,饮食就容易过量。调查发现,胖人多数都有吃饭过快的习惯。因此,吃饭应提倡安静慢咽,每顿饭不少于20分钟,老人还应适当延长。

3.食宜专心此指进食时,应把各种各样的杂事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来,不可边看书、边思虑,心不在“食”。一些人喜欢吃饭时看电视、看报纸,这样会激不起食欲,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更有甚者,不少商家把吃饭当成做生意的战场、攻关的良机,这就更不利于养生了。

九、食后养生

    此指饭后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吸收、消化功能,减少和避免消化不良现象的产生。

    1.饭后宜用茶水漱口在著名小说《红楼梦》里,我们看到贾府许多人皆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进食后用茶水漱口。这样做既能漱去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又可改善牙龈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抗病力和美容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茶叶中含有氟元素,它具有坚固牙齿的作用。又据报道,用冷茶水漱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也有止痛消炎作用。

    人们进食后,口腔里的食物残渣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如不及时漱去,其酸性代谢产物将腐蚀牙齿;导致龋齿等牙病。而茶水属碱性,有中和酸的作用,且能抑杀某些病菌;茶叶所含氟化物,是牙本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如能不断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组织,便能增强牙齿的坚韧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龋齿发生。同时,饭后用茶水漱口,可解油去腻,使口爽齿洁。

    2.食后慢步走《摄养枕中方》里说:“食之行数百步,大益人。”食后缓缓活动,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正如古人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可以一种闲暇之态,缓缓度走,每次以百余步为佳。但千万不可急步快走或登高跳跃,也不可食后即卧。因为食后便卧会使饮食停滞。同时,也不可坐读书画,因其有害于健康长寿。

3.食后摩腹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又说:“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之。”饭后用手摩腹,确对健康大有好处。因为用手轻轻按摩腹部能活血通络、疏通经脉,对胃肠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有独特的作用。简单的方法是:用两手掌对搓,手掌搓热后,以掌心着腹,以脐为中心,从上至下,顺时针方向慢慢地、轻轻地摩动20~30圈即可。

    4.食后宜制怒古人云:“食后不可便怒,怒则食积,怒后不可便食,食则不化。”这里充分说明了进食后,必须保持舒畅的心境,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进食后,若处于状怒烦闷的情绪之中,由于情绪的影响,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5.要注意克服饭后的不良习惯人们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话大错特错,吸烟本来就危害健康,饭后吸烟,危害更大。因为人们吃饭后,胃肠道血液循环加快,蠕动加强,肠黏膜毛细血管舒张,进入准备吸收和输送营养的状态。这时吸烟,烟中的有害物质更易进入人体。

    饭后立即洗澡,同样不利于养生。因为饭后洗澡,肢体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相应减少,消化功能下降。

饭后水果上餐桌,这是近年来,许多家庭、饭店、宾馆的常规,殊不知,这样做,亦不利于养生。












乐分享 发表于 2012-1-18 21:20

      学习了。谢谢小红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饮食养生之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