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发表于 2012-3-16 09:52

转载:毛泽东和游泳 靳怀堾

毛泽东一生钟情于水,最突出的表现是他对游泳的酷爱。而最让他神往的畅游之地不是风平浪静、空间狭小的游泳池,而是浩淼宽阔、洪波滚滚的江河湖海。从青少年时代“中流击水”于湘江,到晚年以七旬高龄“闲庭信步”于长江,终生乐此不疲。对毛泽东来说,游泳不仅是强固体魄、砥砺意志的需要,更是他革命家、政治家意志、胆识和诗人个性情怀的一种独特的展示方式。?

游泳是毛泽东最喜欢、最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生在湖南湘潭水乡的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在他家房前的池塘里游泳,而且泳技在小伙伴中出类拔萃。儿时的水中嬉戏,使毛泽东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生不改其乐。游泳,不仅给毛泽东的少年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同时也使毛泽东瘦弱的身体逐渐变得结实起来。?
16岁以后,毛泽东离别家园,走出乡关,到外面求学。在长沙一师求学期间,一师前面的湘江成为他游泳的好去处。尤其是暑假期间,毛泽东总是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南湖巷和橘子洲头去中流击水,体会与大自然搏击的情趣。游泳之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在江风的轻拂下,在沙滩上或坐或卧,畅叙人生理想,畅谈国家、天下大事。在同学们当中,毛泽东不仅游技好、耐力强,而且坚持不懈,不但在夏日游,而且“直至隆冬,游在江中”。毛泽东曾以浪漫的诗句追述了青年时代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已年过半百,但他爱好游泳的兴致丝毫未减。他不但到“白浪滔天”的大海去游,也到大江大河里去游。他游过湘江、珠江、邕江、赣江、钱塘江、北戴河……,更多次畅游长江。1956年6月,在仅4天的时间内,毛泽东以花甲之年连续三次畅游长江,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那首气壮山河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1966年7月,73岁高龄的毛泽东又一次横渡长江,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迟暮之年的革命老人那过人的体力,那志在千里的雄心。?
他几乎游遍了中国的江河湖海,只是没有游过黄河。1948年春,毛泽东乘小船过黄河时,突然提出要下水游过去。当时正值黄河的凌汛期,冰块夹着浪花在小船周围撞击着。在警卫人员的极力劝阻下,毛泽东只好长叹一声:“唉,遗憾!”终于没能下成水。1959年5月,毛泽东在济南视察工作,看到浩阔的黄河,他充满豪情地说:“全国大江大河我都游遍了,就是没有游过黄河。我明年夏季到济南横渡黄河。”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畅游黄河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难怪他后来说过这样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啊!这句话除了体现出他人生奋斗目标永无穷尽的深刻意义外,也许亦包含着他游黄河的宿愿一直难以了却的耿耿之心。?
征服了中国大江大河的毛泽东仍不满足,他胸中装着整个世界,他深情的目光注视着960万平方公里以外的大江大河。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曾几次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想以中国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去印度的恒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国外大江大河畅游的愿望。如果不是政治上的原因,毛泽东的上述心愿或许真的能够实现。1974年,81岁的毛泽东最后一次离京巡视,深秋季节来到长沙。这位看见风浪就忍不住激动的革命老人,已无法到橘子洲头去浪遏飞舟了。但他还是来到了长沙游泳馆。他先是坐在藤椅上,鼓励警卫人员从十几米高的跳台上往下鱼跃。他的眼睛事实上已看不见什么,但人和水的撞击声还是给他带来莫大的满足。渐渐地,他忍不住站了起来,摸索着走下水扶梯,一游就是40分钟。当警卫人员上前扶托他上岸时,他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吐出了五个字:“自力更生嘛!”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下水游泳,在他扬帆起锚的港湾!?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毛泽东喜爱游泳,且是个技艺高超的游泳行家。毛泽东水性好,耐力强,游程和历时,往往是常人所不及的。即使到了晚年,每次游泳都要在2000至8000米左右。1966年7月,73岁高龄毛泽东又一次横渡长江,历时75分钟,游程30华里,令世人叹服。毛泽东的游泳姿势多种多样,时而蛙泳,时而仰泳。最绝的一手,要算他仰躺在水面上,一动也不动,而且可以躺很久很久。每当这时,仰躺在水面上的他,望着蓝天白云,欣赏看四周粼粼的水波,显得十分惬意。据说他还有躺在水上吸烟的雅兴,何等的怡然自得!?

毛泽东酷爱游泳,首先是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角度出发的。在他看来,通过游泳等锻炼方式使体魄强壮勇武,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身健则体强,体强则气壮,气壮则心勇,心勇则志坚,志坚则事成。要适应激越紧张的战斗或工作,成就伟大的功业,没有强健的体魄做后盾是不可能的。?
12岁那年,毛泽东得了一场大病,人变得十分瘦弱,于是他开始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通过游泳等锻炼活动,毛泽东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开始有意识地把体育、体魄的功能价值,同人格生命的本质、建功立业的前提、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勾连起来。随着使命感的不断增强,他成了自觉的、热烈的体育锻炼者。毛泽东不仅身体力行,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研究》一文,鼓动国人重视体育锻炼,并响亮地喊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他强调说:“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毛泽东还清醒地认识到,体育锻炼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更有磨炼意志品质的功效。他说,体育的主旨在于勇武,譬如猛烈、无畏、敢为、耐久这些勇武之内容,其实都是意志之事。比如,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经常在寒冷的秋冬季节置身冰冷的水中游泳,他还坚持用冷水浴的方式进行锻炼,其目的除了强健身体外,更主要的是为了锻炼猛烈与无畏的意志品质。从长沙一师起养成的冷水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毛泽东的晚年。他还充满自豪地说:“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便不会被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过去练习过冷水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冷也还经得住,锻炼的确是重要的事情。”?
毛泽东一生都不愿在游泳池中游泳,他更喜欢到江河湖海中去畅游,因为那里的大风大浪更能铸就人的坚强意志与品质。毛泽东晚年,对他的侄儿毛远新寄予厚望。1964年,他曾要求毛远新到大江大河里游泳,并让他天天坚持去。一次,毛泽东让毛远新随他下水游泳,由于当时天气较冷,水里较暖和,上岸后,秋风刺骨,毛远新说:“还是水里舒服些。”毛泽东十分不满地批评他:“你就是喜欢舒服,怕艰苦。”游泳、冷水浴、爬山等体育运动给毛泽东带来的是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体育—体力—勇武—意志,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从身体到精神的升华过程。人格的张扬,理想的实现,却端赖从体力开始的猛烈、不畏、敢为、耐久的实践品质。在延安的时候,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曾十分感慨地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同志有这样强健的身体,真是我们党的一大幸运。1936年12月,刚刚经过万里长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窖洞里会见斯诺时说:“我原来在中国南方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有了强健体格的毛泽东,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忙起来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这种超乎常人的体能和精力,使他仿佛有几个大脑交替工作,更精密地筹划军政大事。而在毛泽东身上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和英雄气概,更使他在充满惊涛骇浪的搏击生涯中无往而不胜,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伟业。可以说,强健的体魄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毛泽东具有罕见意志和自信的内在动力之一。?

注定要做大事的人,似乎总有一种躁动不安的冲动需要奔泻,需要释放,由此显示一种有声有色、特立独行的人生风貌和英雄本色。对于巨人毛泽东来说,游泳绝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而且也是展示他体魄精力、精神信念,尤其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挑战性格的一种重要方式。?
毛泽东最大的性格特点是挑战。他盼望挑战,他的一生不曾停止过挑战、应战,若把谁认作对手,他是永远不会服输的,而且必须一决雌雄。这种挑战性格,在游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湘江严冬冰冷的水中畅游,并高喊着“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时候,这种挑战的性格已初显端倪。而当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从毛泽东手中诞生的时候,他已年过半百。但他的这种挑战精神,不但没有因年事渐高而衰退,而且有增无减。这位革命老人,像青年人那样,有使不完的劲,他永远是那样的自信,充满挑战的渴望和冲动,他用从青年时代起最喜欢的游泳运动显示着他的体力,更显示着他坚韧不拔的斗争和挑战精神。1955年夏天,毛泽东来到了北戴河海边。在北戴河期间,他常到大海的浪涛中去搏击。一次,台风驱散了暑气,也卷来了狂风暴雨,堆起了颠狂的海潮。毛泽东依然向威猛耸立的浪潮走去。卫士们为了他的安全,照例冲上去前挺后挡,却纷纷被大浪埋没,被大浪掀起,被大浪狠狠地摔在沙滩上,半天也爬不起来。毛泽东见状,脸色阴沉,皱起眉头叫道:“起不来了?这点水比刘戡的七个旅还凶吗?”接着,他又面对所有的人声色异常严肃地说:“你们可以回去。我可以另组人马,另组队伍跟它斗。”说完,便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风浪。后来,在一次党的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向与会者谈了他在北戴河这次游泳的体会:“我到过北戴河,七级台风,在海里游泳很舒服,平素没有一点风浪倒是很吃力,那要一步一步爬。”?
曾经沧海的毛泽东,面对风平浪静却觉得索然无味,而波涛汹涌的大海却激起了他挑战的豪情,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凶狂的浪潮才配做他的对手。?
1956年初夏,毛泽东提出要游长江。当时陪同他视察工作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出于安全考虑,劝毛泽东不要去,但毛泽东坚持要去,他要向长江挑战。这年6月,毛泽东从武汉下水,首次游长江便实现了“万里长江横渡”的壮举。到达汉口后,他的感觉是“胜似闲庭信步”。他不满足,不过瘾,挑战的目光伸向了上游急流翻滚的三峡,他想到那里再一次征服长江。毛泽东毕竟不是绝对自由的人。因三峡处水流湍急,危险太大,中央没有批准他的要求。尽管毛泽东到三峡击水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挑战的性格却又一次凸现无余。在毛泽东的意识中,温和的挑战,算不上真正的挑战;专寻平庸的对手挑战,也不是真正的挑战。真正的勇士,总是在与强大的、顽固的、最反对自己的对手挑战中,才显出英雄的本色。?
毛泽东的血一直是热的,天降斯人便为华夏民族创造了一个敢于向一切挑战的巨人、超人。从更广的背景来看,毛泽东的挑战性格和斗争精神,与中国的历史发展,与他所坚信的历史发展观念密切相关。作为一个理想远大革命家,他挑战的对象是妨碍社会发展、压抑个怀意志的传统的不合理秩序,他要在打碎腐朽旧世界的同时,建立一个崭新的、进步的新世界。在这种唯物史观和历史使命感的促进下,他的挑战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挑战者来的更彻底、更猛烈、更惊心动魄。就是靠着这种永不服输的大无畏的挑战精神,他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他的晚年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目标中忽视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过高地强调了精神作用,导致了“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性后果。但即使这样,我们在分析毛泽东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的时候,仍然发现,这种对现实永远不满足的挑战性格,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和殉道精神始终是他人格中的一种根本成份,这种成份也正是把他的人格推向无限性和普遍性,使他进入了不朽者行列的巨大力量。

游泳与哲学、与政治似乎不搭界,但特立卓行的毛泽东却把游泳与哲学、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联接的是那样紧密,那样的有生有色、不同凡响。?
1960年初,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客人时,饶有情趣地谈起了他的游泳爱好。接着,他玄思大发,谈起了水的哲学:水是好东西,它有力量把人浮起来,这叫做抵抗力。人也在通过它,但人就是压得下去,结果还是把人浮在上面。?
1955年夏天,正值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之际,中央安排毛泽东等首长去北戴河。离开北京前,毛泽东说:“好吧,我们到海边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就要到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他讲这些话时,两眼闪闪发光,带着一种孩子般天真烂漫而又扑朔迷离的神情。好像施了魔法似的,在他面前忽然展现出一个辽阔灿烂、美好无比的世界,他在向那神秘诱人的未来世界倾诉着心声。在北戴河期间,毛泽东有一个规律,每当心潮膨湃之际,便挥笔如飞,昼夜不停。当他冲动得再也无法从笔下渲泄时,便突然起身,投笔奔向大海,到浪涛里挥洒他的激情。从北戴河归来,他便吹响了向农业合作进军的号角。?
1957年7月10日,一个炎热的夏日,毛泽东在上海向广大干部号召“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在讲话中,他先是以内行的口吻向干部们讲起了“游泳经”,并鼓励人们走出游泳池,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泳。他说,我们的游泳英雄,游泳池里头的教员、教授,原先不敢下长江,现在敢了。你们黄浦江现在不是也有人游吗?黄浦江、长江是一个钱都不花的游泳池。接着,毛泽东的话锋一转,谈起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问题,他说:打个比喻,人民就象水一样,它的领导者,就象游水的一样,你不要离开水,你要顺那个水,不要逆那个水。……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不仅小说上那么写,历史上也那么写。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一个领导,一个被领导。他借此提醒干部们,不要怕群众,要跟群众在一起,要建立像鱼跟水一样的干群关系。?
毛泽东对人民群众伟大的力量看得最深刻,最清楚。他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之所以藐视一切反动派就是因为相信群众站在自己一边;而反动派是纸老虎,因为他们没有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注定要灭亡。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通过放手发动群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仍然坚信通过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滚滚的运动洪流,可不断地把建设事业推向高潮。?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是热火朝天的大跃进的一个前奏。65岁的他在南宁邕江中冬泳了30分钟,似乎要以他内心翻腾的火焰感召和点燃人们大干快上的热情。?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又一次畅游长江。以73岁的高龄作出横渡万里长江的壮举,决不仅是体验一下大自然的情趣。他要考察一下自己是否还有青年时代那种“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和力量。果然,当他的力量和勇气在大自然的风浪中得到证实后,便立即回到北京,健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几百万热血青年深情地挥动起一顶军帽,几下子就“搅得周天寒彻”。?
他还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游泳是同大自然斗争的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河中去锻炼。”并幽默地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游泳中果然出了哲学,出了政治,而且是直接了当的。?
游泳中的政治,还体现在毛泽东运用自如地操纵国际风云的活动中。1957年,赫鲁晓夫访华时,曾和毛泽东在游泳池中较量过泳技。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游泳方面不是毛泽东的对手。游完泳之后,毛泽东穿着泳衣与赫鲁晓夫纵论国际风云和中苏两党两国的大事。谈话中,双方发生尖锐的分歧。唇枪舌剑中,赫鲁晓夫沉不住气了,挥舞着两只手大喊大叫。毛泽东则不慌不忙,用大手在他和赫鲁晓夫之间划了一道,那手势的含意不言而喻。会谈快要结束时,赫鲁晓夫挥动双手,咄咄逼人,可以体会到他的话是充满威胁和压力。毛泽东将手在沙发上轻轻一拍,愤怒而起,胸脯微挺,头高昂地扬起来,神情凛然。毛泽东不但在游泳上战胜了赫鲁晓夫,而且以他的意志和气魄,在政治上也战胜了赫鲁晓夫。?
1959年,在会见美国女作家斯特朗和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夫妇时,毛泽东告诉客人,他经常横渡长江,他打算游黑龙江。斯特朗对毛泽东说:“那你就要游到俄国去了!”毛泽东笑着回答说:“哎,你完成正确!”毛泽东还高兴地挥着手说:如果你们三位允许,我愿去横渡你们的密西西比河。大概另外三位先生——杜勒斯、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不会欢迎我去吧!不过,我是个乐观派。在上述关于游泳的轻松话题中,我们是否可以感悟到毛泽东“我愿去横渡你们的密西西比河”的另一层深刻的含义?1972年,审时度势的毛泽东终于亲手打破了中美对峙的坚冰,他主动向美国总统尼克松伸出了友好的大手。如果不是年事已高,毛泽东说不定真的会以友好使者的身份去畅游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呢!?

毛泽东对游泳的爱好,已渗透到他工作、生活的许多层面,不但哲学、政治中蕴含了游泳的因子,而且在他交友、读书的情趣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就像人们在生活中以文会友、以武会友,乃至有烟友、酒友一样,作为普通人,毛泽东则把好泳的人称为“同志”、“同道”。1960年初,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尼泊尔首相柯腊拉伊为首的访华团。会谈中,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关于游泳的话题。当他得知大部分外客都会游泳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好,都是我的同志。接着又热情地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如果你们有兴趣,哪年夏天你们来,我同你们游长江。毛泽东还主动提出:如果请我的话,我也高兴去你们那里的江河游一回。但不要登报,我是老百姓,是一个群众团体的负责人,这个团体就是共产党。我不是国家主席,不是内阁总理,也不是部长,所以我是老百姓。会见结束时,毛泽东对外宾说,我们已成为朋友了,下次见面就更熟了。除了对国际形势有共同的看法外,所谓朋友,或许还是含着他们是游泳活动的“同志”的意思。?
游泳与读书是毛泽东人生的两大爱好,毛泽东在水中和书中畅游,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对游泳的特殊爱好,也反映在他的读书情趣中。《旧五代史》卷十七《雷满传》载,武陵人雷满,是少数民族将领,为人彪悍骄勇,纹身断发。他曾在家中开辟一深潭,称之为水府,并常在潭边设宴待客。一次,他对客人说有蛟龙水怪皆藏于其中,自己能入水同它们一道游泳。为证其言,他将筵中宝器乱掷于潭中,脱掉衣服,裸露出纹身,遂跃入水底,寻取所掷宝物,并嬉弄于水中,良久方出。然后整衣就座,意气自若。毛泽东读书至此,欣然提笔评论道:“此人习水,是好事。”在《新五代史》卷四十一《雷满传》叙述此事的一段文字旁,毛泽东又批注说:“此人能泳。”?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华温琪传》记述说,农民出身的华温琪年轻时跟随黄巢起义,一直打到长安。黄巢失败后,他逃走滑州,怕被官军认出,于是投入白马河,随流漂下数十里而未死,后被人救起。毛泽东读此,批注道:“此人必略知水性。”?
本来象雷满、华温琪之类的人物,在历史上不足称道,但因他们都善习水性,引起酷爱游泳的毛泽东的兴趣,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游泳在毛泽东生活中所占的份量。?

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是独一无二的,既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既是伟大的哲学家,也是独树一帜的诗人。游情与诗情同在,毛泽东对游泳的酷爱,也融化在他壮丽无比的诗篇中。?
毛泽东最早以游泳为题材写诗始于1917年。他曾在《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批注中写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豆蔻年华到耆耄之年,毛泽东一直喜欢用“击水”的方式锻炼自己的体魄和意志。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魄,则一直贯彻在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等人生信条中。?
1925年毛泽东来到长沙领导革命斗争。在长沙滞留期间,毛泽东游故地而观秋景,忆同窗而见往事,写下了砺斗志而抒豪情的壮丽词章——《沁园春•长沙》。驻足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毛泽东记起了他与一群志同道和的学友在湘江中搏风击浪的往事:“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尽管湘江大浪滚滚,连飞驶的行船都难以行进,但风华正茂、壮志凌云的革命青年们却无所畏惧,敢于到大风浪中去以搏击浊浪急流为乐事。如果把中国革命看作是一条河,那么这群敢于在中流击水者就是长河中的弄潮儿,他们掀起的革命浪涛必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推翻整个旧世界。“中流击水”,这个意象无疑表现的是青年革命家们改天换地的大无畏气概。
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个年头,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好势头。这年夏天,意气风发的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北戴河海滨狂风大作,洪波百丈,银山万叠。毛泽东来到海岸上,极目幽燕,缅怀魏武,兴致盎然,并不顾卫士劝阻,在白浪滔天的大海中畅游了一个多小时,上岸后,依然精神抖擞,毫无倦意,在这次游泳中,毛泽东的心中已孕育着《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豪迈的词章。《浪淘沙•北戴河》以磅礴的气势,抒发了他雄视千古的豪壮情怀,讴歌了新中国劳动人民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伟大精神:“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者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6年5~6月间,在举国上下形势喜人、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即将来临之际,雄心勃勃的毛泽东南巡广州、长沙,来到武汉。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连续三次畅游长江,轰动全国。畅游大江的不平凡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景象和美妙的未来,使毛泽东激情万丈,诗性大发,挥笔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吞山河的词篇。词篇以奔放的热情,雄健的笔墨展示了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在搏风击浪中的不平凡感受,并巧妙地使个人感受与社会主义建设、现实与理想交织在一起,洋洋洒洒,构成绚丽多彩的意境,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词的上片写游泳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诗人非凡的豪情。“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开头两句是叙事,为写游泳作了必要的时空交待,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视察中的无比喜悦和兴奋之情。“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扣住词题,写游泳时的情景:在波涛滚滚的万里长江中,破浪横渡,放眼望去,楚地天空,广阔无际。“万里长江横渡”,写出了诗人征服大江的豪壮之举;而“极目楚天舒”则通过写游泳时所见,表现了诗人与风浪搏击的从容神态和广阔视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这三句是写游泳的感受:任凭大风大浪吹打搏击,在大江中畅游,就好象在闲静的庭院里散步,感到格外舒畅。这里,诗人把游泳同人生乐趣联系起来,抒写感受,反映了他那种敢于向自然和社会中一切庞然大物挑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句两句是写游泳时所想。诗人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想到了二千年前孔子的话,并且赋予新意地表达出这样的思想:光阴易逝如流水,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加紧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造福。?下片在写建设中的长江大桥的同时,还描绘出改造长江的壮美宏图,热情歌颂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现实,并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三个短句生动地描绘了建设长江大桥的动人情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二句写长江大桥建成后的雄姿及其意义,是“宏图”的具体展示。诗人畅游长江时,大桥桥身尚未架起,但诗人却胸有成竹地为我们勾划出江桥飞架南北,阻断南北交通的“天暂”变成畅通无阻坦途的美好情景,令人感到无比振奋。就在诗人畅游长江不久,1957年10月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三句写改造长江的长远规划,是“宏图”的远景展示。读此,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在西江——长江上游三峡一带一座巨型拦水坝拔地而起,截住了长江上游的雨水洪流,在高高的三峡上出现一个平如镜面人工湖的壮丽画卷。“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的收尾两句可谓神来之笔。诗人写前景之美好,不用正面描写方法,而是接用上句典故,借神女的惊叹来衬托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不仅突出了祖国未来的无比绚烂美好,而且进一步升华了全篇的意境。?

毛泽东之所以酷爱畅游江河湖海,与他文化思想意识有紧密的联系。毛泽东是个极善于吸收和融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伟人,其所独具的博古通今的知识和智慧,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毛泽东之所以?青睐于游泳、冷水浴等独特的锻炼方式,一方面,是他深受中国哲学和智慧的精华——天人合一,即生命与自然相契合观念的影响。“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一个将生命遁入大自然,将自然溶为生命的世界。它的核心是吸纳自然之精气。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在给朋友的信中便提出了人生美的极致是“呼太和之气,吸清海之波”的命题。在毛泽东看来,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锻炼的方式应该在自然中寻找,让自己的身体紧紧与自然融为一体。它的目的不仅在于强健体魄,延续肉体生命,更着眼于锻炼意志和“养气”——即培养主体的性情才气。游泳,是毛泽东崇尚自然、含纳自然和人格主体“养气”、“益气”的重要途径。在游泳中所养所益之气,无疑使他获得了无限的诗情和灵感。革命家的人格和文学家的气质在博风击浪的状态中获得了高度的融和,于是,《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不朽之作便水到渠成地诞生了。对于政治家特别像毛泽东这位始终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政治家来说,游泳所养所发之“气”,当然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上,人们不会忘记,他每次在江河湖海中畅游过后掀起的一个又一个政治浪潮,这正是他在游泳中印证自我并饱汲自然精华和伟力后巨大的能量释放。他那豪放的人格,坚毅的意志,开阔的思路,奇异的想象,以及不知疲倦的精力和奋斗精神,很自然地通过游泳方式得到满足和印证,而游泳反过来又深化坚固了他的上述意志品质,使他更加坚定地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关于“水”的观念文化的象征意义,对毛泽东的思想意识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水的激荡不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的性格品质,象征着勇迈古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与毛泽东的性格有惊人相似之处。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以“水”表现其始终不曾磨灭的征服历史风浪、参与历史创造、推进历史进程的雄心和信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毛泽东的基本性格、人生态度和世界观。( 成稿于1998年8月下旬)

崔大嘴 发表于 2012-3-21 17:42

海螺号 发表于 2012-3-21 18:10

本帖最后由 海螺号 于 2012-3-21 18:29 编辑

和毛泽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叹蟾蜍》
蝇营狗苟榨民膏
团城湖里布荆罗
礼崩乐坏朝纲乱
天意难违待秋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毛泽东和游泳 靳怀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