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老K 发表于 2012-11-23 17:01

《愿酒文化源远流长》

本帖最后由 扑克牌老K 于 2012-11-23 17:23 编辑

          这两天新闻媒体折腾的“酒鬼酒”事件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据说是“酒鬼酒”牌的白酒里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俗称塑化剂)两倍超标,受其影响股票被停牌,停牌4天的酒鬼酒昨晚发布公告,称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并很温馨地告诉消费者,“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 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为证明此酒无问题,其股票侥幸复牌,可复牌即获跌停报复。由此事件引起我对酒的兴趣。      万物造人的同时也造就了陪伴人类的活灵活现的“酒精灵”,酒神。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状态他总伴随在你身旁。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这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酒精灵”。总是义字当先。你对得起朋友,朋友就对你两肋插刀、义气千秋;你对不起朋友,那只有拔刀相见、各显神通。      在中国,酒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象征。在古代就有,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的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在现代有,李玉和喝了这碗酒顶天立地雄赳赳去拆鸠山的地狱,还有惊天地、泣鬼神大渡河十八勇士的壮行酒。我想这正是追求绝对真理、忘却生死利禄,中国酒的精髓。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里,酒文化酒精神无所不在。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总之,酒神这个“酒精灵”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既然做了朋友,就要真诚地对待他、善待它不要孽待它。像“出厂以后在流通环节上出现的“塑化剂”超标,不是我厂的责任”类似这样的话就不要再说了,别总计算成本,把塑料桶换成装酒的家伙才是正道,自责比道歉更踏实。但愿中国的酒文化必能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

崔大嘴 发表于 2012-11-24 09:5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愿酒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