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高屋建瓴,精品建构。柳州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作为市委 、市政府的文化战略,以多元的彩立方格局,彰显出柳州文化建设的大思路 、大视野 、大气魄。2009年迄今,建成一批,增补一批,储存一批。“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既有与民同乐的文化设施,也有历史底蕴的深度开发,还有文艺精品的经典重塑,发挥着龙头效应,引领我市的文化建设,推动我市文化强市的步伐,朝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强势跨越。
年年都有新地标
市委书记陈刚多次强调,“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理念要创新,谋划要创意。要经得起公众推敲,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既泽及当今,也福延后代。
从项目启动到持续发展,从“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到新建文庙到军事博物园,再到今年横空出世的工业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群的遍地缤纷,我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年年都有地标性建筑巍然矗起,不同凡响。
市长郑俊康指出,“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立足于柳州实际。有文化事业,有文化产业,还有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多元布局。
禀赋独特,创新引领,各具创意。
作为城市文化地标,今年5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柳州工业博物馆,堪称我市文化地标的典型范 例,填补了广西工业文化的空白。
在国内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项目中,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 第一个立项兴建 、第一个率先建成 、第一个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国内同类博物馆之最,馆藏工业文物数量也在国内独执牛耳。
自治区党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沈北海对此称许道:“工业博物馆是柳州工业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凝聚了柳州人的精神特质,铸就了柳州的发展辉煌。”
卓尔不群柳色新
工业柳州的“柳州智造”,闻名遐迩。其创新精神,也濡染浸润到柳州文化建构中。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是“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上的又一佳作。堪称国际级的创意 、设计,但源头在于柳州的本土原创。
迁址重建的文庙设计,是循规不蹈矩的建筑杰作。选址费尽思量,山环水拥,择优兴建,风物殊佳,国内无二。气势恢弘的大成殿,建筑体量为国内之最。在国内文庙建筑群中,“北有曲阜,南有柳州”的美誉,由此不胫而走。
临江兴建的柳州军博园,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 、广西唯一的综合性军博园,不设围墙,不收门票。飞机 、坦克 、火炮 、舰艇等军事武器陈列其中,成为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确立的全国8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之一。
上世纪50年代,由柳州人创排的彩调剧《刘三姐》,是“刘三姐文化”的滥觞起源。时隔半世纪,柳州人老歌新唱,与央视合作,摄制完成了30集电视连续剧《刘三姐》,将“大美柳州”的山水文化 、民俗文化 、风情文化 、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是“刘三姐文化 ”的集大成之作 。
26集动画教育电视连续剧《心灵之窗》,结合思想道德建设,于2009年8月在央视少儿频道热播 。
“鲤鱼造型 ”的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在河东大桥与壶东大桥的沿江路段矗然而起,将作为柳州的“城市文化客厅 ”,进一步优化“百里柳江景观带 ”的文化设施 。
根据“完成一个、增补一个 ”的 原则,新增项目中,“博物馆群 ”建设已有15家民间馆开放 ;千个阅报栏首批建设已分布在我市的社区、校园之中,成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 。
山水滋润新财点
文化就是生产力 。
我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 ”,经过周密的调研、各行业专家的多方咨 询、四家班子的反复论证后付诸实施,成为科学发展观柳州化、具体化的成功范例,助推柳州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
以水文化串联的水上大舞台、文庙、工博、军博、人工瀑布群、水上音乐喷泉等,既着重于文化事业,也致力于文化产业,已是一条置于国内都属高端精品的文化旅游线路 。
享誉国内外的“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 ”,民间投资的“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 ”等文化项目,以市场化的 运作方式为主,其巨大的文化产业经济含量中,不乏惠民的文化事业发展基因 。
其实,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已是国内“文建 ”品牌的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 ”,彰显出超强的聚集效应,为“五美五好 ”柳州超大城市建设聚集人气,吸纳财气 。这样的文化创举,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量 ”,也是我市文明推进的核心动能 。日报记者 叶子 报道摄影
建设新柳州,推介新柳州。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