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锚 发表于 2012-12-22 20:18

体魄健康才能救己

本帖最后由 铁锚 于 2012-12-22 20:19 编辑




            “体魄健康才能救己”

                  徐迅雷 文 赵维明 图



http://epaper.jwb.com.cn/lnsb/res/1/221/2012-12/21/04/res01_attpic_brief.jpg
焦虑症



      “我们要将灵敏的脑力,寓寄于健全体魄之中。”早在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提出了“体魄健康才能救国”的思想。如今,我们简直是“体魄健康才能救己”了。
      近日有报道说,“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压力山大”背后,是一种集体焦虑感……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的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上海社科院研究者分析了92个过劳死案例,发布报告指出,近年来“过劳死”发病率直线上升,其中以男性人群居多,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熬夜,加班,疲惫,失眠……过度的劳累,过大的压力,让“死”变得很容易。
      有人说,中国的中青年人是“薪有余而力不足”,这话只对了后半句。不久前有报道说,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才能“不惶恐”,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面对这样的“生活不惶恐”,有多少中青年人能够“薪有余”?事实就是“薪无余、力不足”。
      身心压力,环境污染,缺乏锻炼,加上食品安全等因素,健康受到危害,基本就是常态。一种说法是: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个理想很美好,可现实还很严峻。
      健康是保障出来的。无保障则无健康。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
      “我国古重六艺,其中射、御二者,即习劳作,练体气,修养进德。”梅贻琦说,“身体之强弱,关系一己之成就甚大。”“至于如何锻炼,自不全在每日赛跑蹴球,必须对于起居、饮食、眠憩种种方面时加注意,方可增进健康。”对个人而言,增进健康确实需要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锻炼,讲饮食,抗压力,抗打击。
      拿一个“你幸福吗”的问题,问一个病人和一个健康人,答案必然是大不一样的。没有健康,何来幸福。所以,健康的事,是个人的事,是社会的事,是国家的事,是民族的事,是真正值得好好问一问的大事:“你健康吗?”



转自12月21日天津《中老年时報》第4版副刊 满天下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2-12-22 20:48


身体不好何谈幸福?身体不好何谈事业?身体不好万事皆空。

夏橙 发表于 2012-12-22 21:21

:victory::victory::victory:

项少龙 发表于 2012-12-24 20:24

好文章,写的深刻受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魄健康才能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