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荷!花! 发表于 2013-4-11 23:16

转载《湖边课堂》之王教授。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3-4-12 10:53 编辑

独自走完人生——《湖边课堂》之王教授作者:元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9052760101aae4.html

下午到畅春堂去找大侠老师兄妹,结果亭子是空的。想起他说过,这个亭子就是他的家,忽然闪念:也许有一天这个亭子里就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
正是风吹落叶的时节,细小发黄的柳叶在风中像雪花一样飘落,乍见只觉得美,看多了,就勾起一些伤感,人啊,总难免情绪此一时彼一时地波动。
颐和园泳友中著名的“三大乞丐”,如今已经走了两位:总是赤身裸背的郑教授和与陈景润一样知名的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的王教授,他们一个73岁,一个86岁,一个是去年夏末在颐和园东宫门心梗发作去世,一个是今年初秋在家悬梁自尽,现在“三大”中只剩了我的大侠老师,72岁了,今年春天在颐和园无故被警察打掉两颗门牙……如果知道有一天会失去,人的心就会开始变淡,因为感情深了,就会为失去而伤心,有时候还很难愈合。
一直想把86岁王教授的事写出来,一直觉得时间紧张,拿不出大块的工夫好好记录有关他的那些零星的传闻。是啊,对他的所有了解,都是我从大侠老师和他妹妹那里听来的,几年来一直想着有机会能够和老人交谈交谈,但迎面几次相遇,都因为没有勇气开口而擦身而过。
也许是这个老人神情中孤高的成分,也许是他中科院院士的名头儿……总之,这又是我此生深感遗憾的一次错过了。
最早听大侠老师提到王教授,是从他特殊的衣着说起的。
这老头儿,夏天的背心胸口缝着一个手帕大的补丁,蓝背心黄补丁,像戏里当差的衙役的服装,可是穿在他身上,你只觉得好看,没有一点寒酸。老人很瘦,骨干而结实,头像一颗饱满的果实,光秃秃的头顶冒着亮光,一双眼睛还是那么有神,不是80多岁老人那种虽然慈祥但也少有精气的样子,他的眼光还是很锐利的,所以会让我不敢贸然搭话。
秋天,老人会穿一条红绒裤,上着一件部队那样的绿棉袄,戴个绒线帽,从冰冷的湖水中游过泳之后,就绕着湖小跑两圈,借以暖暖身子。
王教授是颐和园冬泳圈里年龄最大的一位,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泳友们关注。大侠老师说,王教授是他的榜样,从10几岁开始他就每天在颐和园西边的团湖游泳,游了将近70年,冬天顶着寒风,脱掉厚厚的羽绒服,赤身跳入冰窟窿里游上一两分钟,这样的毅力和体力,让围观的壮小伙汗颜。
大侠老师说,王教授穿的衣服都是几十年前的旧物,没有一件是新的。据说他的家里,家具沙发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连一台电视都没有,只有一个半导体每天听听广播,他说自己前半生的目标是不断攻克科学难题,晚年的人生目标就是——独自走完人生。
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孩子也跟他少有来往,据说不是孩子不管他,而是他拒绝和他们来往,有时儿子来看他,买了点心却进不了门,只能放在门口。真是一个奇怪的老头儿。
郑教授活着的时候,有一次很羡慕地给我讲了王教授的一件艳事。他的一个女学生爱了他很多年,后来也退休了,就每天到颐和园来陪着王教授,老头儿在游泳,她就一个人在颐和园里溜达,等着王教授一起回家。
我在颐和园三四年,一直很注意这个老头儿,却从来没见过郑教授说的那位女学生,想来即使真有这么个人,也已经是一个老太太了,人世间的情愫,在大自然之中显得多么韶华易逝啊。
大侠的妹妹二侠阿姨,讲起王教授,说了另一个故事:有一年王教授在家摔了一个跟头,摔断了两根肋骨。按照常理,谁都会想办法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可是王教授偏不去,就一个人在家休养,要靠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结果整整15天,老头儿没出过家门,也没打电话叫子女来帮忙,饿了,就爬着到厨房自己凑合着熬碗小米粥喝……等他歪歪扭扭又出现在颐和园团湖游泳的时候,泳友们发现王教授的眼圈都是黑的,“我们都心里以为这下老人摔得够呛,都担心他过不了这个坎。”二侠说,“可谁也没想到,两个多月后,王教授完全恢复了,跟原来一样结实!”
这件事成了大侠兄妹宣扬“人体具有自我康复”理论的又一个力证,我知道后把这段事讲给旁人听,大家最初的反应却都是觉得老头儿可怜,“空巢老人病了连个照看的人都没有啊!喝粥都要自己爬着去做,唉唉唉!”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向他们解释:“正是因为没有依靠别人的心理,完全要调动身体的自我能力生存,所以老人才能康复,否则早早地走路有人搀着、吃饭有人端到眼前,人自我的能力就退化了,就真的衰老得特别快了。”
用大侠老师教育我的话就是:我们的身体潜能很大,不用则废,不进则退,所以人老了以后,更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包括多干力气活儿,多操持家务,绝对不能依赖子女,更不能自己可怜自己,自己娇惯自己。
回来再说王教授,春天的时候,湖边的桃树、梨树开满了粉的、白的花,地上的草也开始泛绿了,有两次看见王教授穿着他那身绿袄红裤在湖边练习抖空竹,像个孩子似的兴趣盎然。还有一次傍晚时分,看见他和几个泳友一起出园,手插在袖筒里,背着缝着补丁的双肩背包,虽然衣着破旧但神情泰然,望之不俗。
这就是我对王教授的全部印象了,想不到也是诀别的样子。
今年秋天的有一天,具体月份日期记不清了,二侠阿姨忽然很少有地主动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跟她哥哥说会儿话。第一次打电话来时我正在写稿,没太在意地推了,说等过两天空闲了,再到颐和园去看他们,结果过了三四天,阿姨又打来电话:“小程程,你忙吗?我哥想跟你说会儿话。”
电话那头儿传来了大侠老师轻柔的声音,在他面前,我总像个受宠的孩子,问了两句近况,大侠老师忽然说:“小程程,王教授前天在家上吊自杀了!”
我惊呆了,什么?!一个86岁健康的老人为什么要自杀呢?
“是因为团湖被封死了,不能游泳了吗?”我问大侠老师,颐和园团湖历来是水务局和游泳人争夺的一处自然水域,争端已经持续了10多年了,今年水务局出了狠招绝招,用2米多高一拳多粗的钢管做成围栏,把整个湖像一个监狱似的封了起来,不仅看不见美丽的湖水,而且把西山绵延起伏的山脉都遮挡住了,好好的颐和园多了一座“监狱”,少了太多美景。
为了这件事,大侠老师遭到执法者殴打,被打掉两颗门牙,想不到王教授也居然为此而以死抗争。
“王教授自杀前一天还来颐和园河道游泳,我们还说了两句话,我当时没在意他情绪有什么变化,不然我也许能把他劝回来!”大侠老师很自责,也很少见地伤心了。
“王教授从10几岁就开始在颐和园游泳,游完泳他习惯绕着湖散散步,和游友们聊聊天,心情就开朗了,现在湖被封了,大家换到河道里游泳,上下都很不方便,对他这样86岁的老人就更不方便了,毕竟腿脚没那么利落了,而且,这里的环境跟湖边没法比,大家游完泳就都走了,他也觉得孤独。”
这个电话,大侠老师跟我说了1个多小时,流露出对王教授的离去深深地不舍,“本来我是把他当作榜样的,他八十六我七十二,我们一起努力健康地活过100岁该多好!”
得知王教授的死讯,最大的感受是遗憾,居然和他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颐和园,我遇到了大侠老师兄妹、郑教授,还有王教授,这“三大乞丐”所展现的生活跟现在社会人们所追求的大相径庭,但他们又是那么自足自乐健康洒脱,我曾经想过以《湖边课堂》为题采访这三个人,让他们讲讲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可是,“三大”中两位已经离世,只剩下了大侠老师。
……
几天后,心里还是放不下王教授去世这件事,专门抽时间到颐和园找了一趟大侠老师。
坐在畅春堂阳光照耀的亭子里,大侠老师讲起了王教授辞世的细节。
王教授决定自杀前一天的晚上,他给自己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让儿子第二天早晨9点到回家一趟,他有事要让儿子办。
第二天早晨9点,当他的儿子走进家门后,发现父亲已经吊死在屋里。桌子上放着写给儿子的遗书。
遗书上写着3句话:
第一.   颐和园很美,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山一水都很美,但现在不美了,被毁坏了。第二.   他很留恋泳友们,并写了几个熟悉的泳友的名字和电话,让儿子通知他们一声。第三.   他多年前已经签了遗体捐献的文件,让他的儿子务必在24小时之内连续有关部门,把遗体器官全部无偿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同时,他留下了遗体捐献机构的电话,希望其他泳友将来也能捐献器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
听大侠老师讲了这些,我对王教授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他的离世不完全是像我先前想的那样,是单纯地为了不能游泳而抑郁悲观地自杀,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一定是运用自己科学家的头脑进行过严密无误地理性推算,得出的结论是自杀一定比病痛而亡所受的痛苦是最小的。也许,对他来说,早在多年前就选择好了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了,他说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独自走完人生。既然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何不趁自己健康有用时结束生命,把健康的心脏、眼角膜、肾脏、肝脏等等等等应有尽有地无偿奉献给那么素不相识却有缘的渴望活下去的人们呢?!
这需要超人的勇气和慈悲的心肠,这样的人,不可能抑郁,他只有活得比谁都透彻都无畏。
这让我想起佛教里的一个故事,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世还没成佛时,看见悬崖下三只嗷嗷待哺的小老虎围在已经摔死的母虎身边,饿得奄奄一息濒于死亡,释迦牟尼看了于心不忍,便用刀割破自己的血管,以身饲虎,三只小虎因此得救,释迦牟尼佛为此献身,却终于成佛。
大侠的妹妹二侠告诉我,王教授平日非常节约,“4个月家里才用1度电!”
在我国,中科院院士是对国家做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的待遇相当于副部级,如此节俭,这个人从这个世界索取得最少,却最终把自己全部给了这个世界。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3-4-12 11:40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3-4-12 11:44 编辑

   年近古稀的李荣春看上去只有50岁,精力充沛,每天要看近百个病人,一年的接诊量逾万——


是什么让她如此年轻

李荣春 1944年出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肺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从事中医内科近40年,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诸脏器硬化症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采访李荣春,缘于一位同事的极力推荐,“我在李大夫那儿看病好几年了,她的医德真的让人感动,老太太每周看4个整天的门诊,忙得几乎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她只看14元的号,说300元特需门诊对老百姓来说太贵了……”
在北京中日医院的一间用屏风隔出来的不足3平方米的小诊室里,记者见到了同事口中这位感动她的“老太太”——李荣春。第一眼的感觉是,这个老太太实在太不像老太太了!1.65米左右的个儿,精力充沛,身手敏捷,脸色红润有光泽,除了有一对可爱的泡泡眼袋,几乎没什么皱纹,齐耳的短发更是只有几根白发。
“您不像68岁啊!”记者忍不住赞叹,顶多50岁出头儿的样子,身上的活力,更是和“年近古稀”相去甚远。
“我就是68岁了。”李荣春显出认真而满意的神情。哪个人到这个岁数是这样都会很满意,何况是女人。
于是,采访的兴趣转到了健康。

长寿不是靠“补”出来的
作为中医名家,李荣春多次被电视台邀请做各种健康节目的嘉宾,但她都拒绝了,“讲科普很好,但有为了出名或是挣钱就没必要了。真正长寿人不是‘补’出来的,一日三餐吃明白了就行了,运动+正常饮食。”她的语音特意强调了“正常饮食”这4个字。
说到自己每天吃什么,李荣春的回答简单得让人吃惊。
“我每天早晨就是半袋牛奶,一小块馒头,再有凉拌黄瓜之类的小菜,中午在医院食堂随便吃点,晚上一碗粥,一碟生切的洋葱拌木耳就行了,两个星期吃一次鱼。常年如此,很好很健康。我母亲也是这样吃的,她现在97岁了,非常健康。”
“ ‘补’不能让人健康长寿,人要健康关键是心理健康:一不求升官发财,不羡慕别人有钱;二要与人为善,要有为别人奉献的心态。我经常劝我的病人,‘你要记住一点:你来到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欠你的,是你欠别人的。这样一想就心平气和了,不然你总是纠结的。’”李荣春说起自己从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小散文,“作者站在墓地前感悟,每个人无论生前怎样风光,死后都只有一个小小的角落……所以人活着不要斤斤计较,给是最快乐的,眼不见心不烦耳朵听不见真挺好的,一个人有吃有喝没冻着没饿着,应该知足了。”
李荣春看了很多佛教、基督教的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她说,人一要爱人,二要奉献,三要回报。“你一定要对别人好,但你一定不求别人的回报。”出去吃饭,每次李荣春都抢着付钱,她把这也当成是上级医生的本分,“平平常常的事情,人还是傻点好。”
每周5个工作日,只有周三的下午半天她不出门诊,其余的时间,全用来给病人看病,“我现在退休返聘,不用管病房了,所以有时间多看些病人。”
很多时候看病错过了饭点儿,都是科室的护士帮她把饭从食堂打回来,就在看病的空隙胡乱吃几口。“我身体一直很好,即使有什么不舒服,一见到病人就忘了,就又有精神了。”一年中,她差不多要看1.7万人次的病人。每个来复诊的病人,她都能记着他的病情。
早在2005年,北京各大医院开设了专家特需门诊,李荣春成了最早有资格开设特需门诊的专家,挂号费高医生相对的提成就多,名声上也好,但她谢绝了,坚持只看14元钱的普通专家门诊,“老百姓看个病花300元钱,负担不起。”

“我就是一心要给病人看病”
1964年,20岁的李荣春报考了哥哥所在的清华大学,就在考试前夕,她扁桃腺发炎到医院打了一针青霉素,结果因为过敏昏迷,抢救了半小时才苏醒过来,第二天发生急性肾衰,差点没命。
清华没考成,再报志愿时,她选择了长春中医学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哥清华念6年,我也上个6年的”,那时候的她根本不知道中医,上课时老师说到“阴阳”二字,把她吓一跳,“这个学校胆够大的,怎么还敢讲‘阴阳’?”后来喜欢文学的她,特别容易理解《内经》讲的道理,老师夸她,“这个人脑子特别聪明。”
当了40多年的医生,每天面对生病的人、生命垂危的人,李荣春对生命有特别感性的理解:“生命是很脆弱的,你拉他一把,他就活了;你推他一把,他就死了。现下这种机制下,各行各业的人对官位、利益都看得重了,医生们也想着走行政的路,不仅对外名头好听,而且收入也高,但是让我选择,我还是当医生。我就是想给病人看病,越难治的病我越想治;我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就是想仔仔细细地给病人看病。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人、是生命。”
有一年,下午4点多,李荣春赶上一位心脏病发作的病人晕倒在急诊大厅,她一个箭步冲过去,和急诊室的一位年轻的医生轮流对病人进行心脏按压急救,一按就是40多分钟,之后他们把病人抬到诊室继续抢救,一直忙到凌晨2点半,病人的生命体征才开始恢复过来,“这时候,我和那位同事一人坐在一把椅子上,虽然非常疲惫,但心里特别高兴,那位男医生问我:‘李老师,您高兴吧?’我点点头说‘高兴’,他接着问我‘不介意我抽根烟吧?’真的,救活一个人,那种高兴是无以言表的!”
别看已经68岁了,李荣春走路一般人还是赶不上。“生命特别脆弱,说不行马上就昏过去了,所以我走路特别快。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同时抢救4个病人,对病人,我真的不嫌他脏,如果病人去世了,我会好几天缓不过劲儿来,反复琢磨。”
女儿16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40度,李荣春带她到医院输液,正这时候,病房的一位病人需要急救,李荣春撂下女儿就去抢救病人了,结果昏睡中女儿没人陪护,液输完了针却没有拔出来,幸亏被护士发现了,否则女儿就可能性命不保。事后,孩子对她说:“妈,您能把给病人的爱给我点儿吗?”李荣春回答:“我不是不爱你,是赶上寸劲儿了,你以后学着自爱吧。”

守住自己的定力不受影响
当医生的前一天,李荣春的母亲郑重地跟她谈了一次话,讲了两层意思:“一,不管有钱的、没钱的、有权的、没权的,都要一视同仁;二,病人吃了你开的一服药没效,两服药没效,到第三服药还没效吗?!”
“母亲的话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让我的病人吃三服药一定有效。”
一天,一位高烧40天不退的老人,被家人用轮椅推来找到李荣春,老人从病例袋中取出20年前的一张药方问她,“这是你开的方子吧?”原来老人在其他医院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想起了20年前给自己看过病的李大夫,专程来找她来看病。结果两服药下去,老人就退烧了,高兴之余,他直接找到了医院的院长,表扬李荣春。
这件事让李荣春很感动也很满足,“病人这么信任我,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名医总是能遇到有权有钱有名的病人,一位官位很高的病人找李荣春看病,几服药下去久治不愈的病竟然好了,他很不解地问李荣春,“以前给我看病的医生也全都是名医,为什么他们治不好你就治好了?”李荣春回答,“因为我就是把你当作普通人来治,没把你当作多么大的首长治病,所以就给你治好了。”
说起平常心,李荣春讲起当年陪恩师印会河去给90岁高龄的著名画家刘海粟看病的情景,“一切都很平常,只是最后开药方时老师跟我说了一句,‘给这样的人开药不能太苦。’”老师的这句话至今让李荣春回味,“在我的一生中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几位好老师,这些老师教我做人、为人治病的本领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这是一个人的修为,是别人学不到的。在这个社会,怎样让自己的定力不受影响是很关键的。”
李荣春的表现常常出人意料,别人很在意的事她常常不放在心上。
2000年,李荣春公派到瑞士医院工作,因为表现出色,瑞士方面挽留她留下来,而且还可以把丈夫女儿一起办出国,病人也留着眼泪挽留她,但是她选择回国,“那里的待遇虽然优厚很多,但却不像北京永远有太阳。钱是需要的,但不是无止境的。”
几年前,李荣春的公婆去世,留给子女好几套房子还有存款,她和丈夫竟然一分钱、一套房子也不要;医院分房,按资历她两次可以分到12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她却嫌离医院远,而放弃住大房新房的机会,宁肯住在60平方米的老楼房里,“就在医院旁边,5分钟就到了,方便。”
“这么做,孩子没有意见吗?”记者问。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能靠父母,要自己努力。”
“人应该无欲无求,对业务精益求精。我最怕新的医疗知识我不知道,因为老方子不适应现代人的体质变化了,学的是精髓,而不是照搬老方子。”
退休时,很多地方高薪请她去坐诊,她婉言谢绝了,“科里的医护人员都跟我拉钩,李老师,您哪儿都不能去,就还在这儿!”这话让李荣春非常安慰和满足,“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高兴的?每天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人跟你打招呼,说‘您怎么还这么年轻啊!’每天都发自内心的高兴!”
喜爱文学的李荣春,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世界名著她几乎读了一个遍,“晚上,我跟老伴一人捧着一本书,坐在各自的角落里看,很享受。“别人有钱,住大房子,我不羡慕,我和我老公和和气气,喝凉水不塞牙,就这个!”她很豪气地挑起了大拇指。
“我就是我,过我自己的生活,很平静,就容易满足。”

爱!荷!花! 发表于 2013-4-11 23:29

爱!荷!花! 发表于 2013-4-11 23:30

爱!荷!花! 发表于 2013-4-12 06:19

http://bbs.china-ws.org/thread-476130-1-11.html

hzzjing 发表于 2013-4-12 06:43

:victory::victory::victory:

398378514 发表于 2013-4-12 08:00

值得尊敬和敬佩!

天涯寻梦 发表于 2013-4-12 08:24

令人肃然起敬!

快活鱼 发表于 2013-4-12 10:02

好帖,学习了!深切悼念王教授!

高老师 发表于 2013-4-12 10:26

王教授是中科院教授博导,他是1953年华罗庚成立中科院数学所的最早第一批成员,元老级的,
自己做出的成绩在国际国内数学界得到认可,按着他的学问和贡献,院士头衔应不在话下。
但是根据他的性格秉性,刚正不阿,不计较名利地位,对仕途看得很轻,不会去争,只顾到颐和园风餐露宿,他年纪轻些时,当季节暖和时,他一般都夜宿到颐和园里。
他不去攀龙附凤,只求超脱,这是我从王教授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从认识他那天起就听他说,特别他和许文老人常常一起谈论这些较深奥的话题,
开始我还不太理解,许文老人和我讲得更多,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对我关心备至。
后来才深感超脱二字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实在太难,但是人生必须要去做到才能真正快乐,才能大彻大悟。

王教授是个大彻大悟之人,是具有非凡智慧之人,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
他批评人很直接,毫不婉转留情,我受到过他许多批评,但我愿意听他的批评。
他一般不去议论别人,但是他若评论一个人时却非常精辟。

特别团城湖被高粗护栏围住以后,他几乎天天游完泳后到河边来,和我谈论团城湖游泳事,
我写的每篇文章他都仔细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他总是有真知灼见,让我自愧不如。
我深深体会到他迫切拆除团城湖护栏的心情,他已时日不多,
这是他余生最后一点渴求,那就是拆掉团城湖的护栏,从西堤一直走来,
重回到美丽的团城湖去游泳,然后在耕织图晒太阳,或到玉带桥下草地上抖空竹。

那个爱恋他的女博士,王教授拒绝后,后来找到了伴侣,他们二人到颐和园和王教授一起游泳好几次哪。
那个女博士个字很高,长得还可以。


高老师 发表于 2013-4-12 10:38

正教授也是一个奇人,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教授,而且曾担任过新闻系系主任。
他常常光头,夏天穿个短裤,光着脚,全身晒得黧黑黧黑的,他一般早上到颐和园走路,傍晚再来一次到团城湖游泳。有一次正教授走到西堤上和我相遇,我喊正教授时,周围的人都露出很惊讶的样子,和我一起的朋友问我,他是教授吗?她说就像个烧锅炉的,全身那么黑。
正教授也常常介绍给别人说,自己是个烧锅炉的工人。他的学生都是记者,不乏著名的记者。
过去上班时,有时也会西服革履来颐和园游泳,那是因为他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也很神气哪!
他喜爱开玩笑,直到去世后大家才知道他的真实年龄74岁,他一般说自己80岁了,我们常年和他游泳都被他忽悠了。
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文革中他到五七干校养猪,对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都很照顾,政治上救了不少人。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3-4-12 10:48

遗书上写着3句话:
第一.   颐和园很美,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山一水都很美,但现在不美了,被毁坏了。
第二.   他很留恋泳友们,并写了几个熟悉的泳友的名字和电话,让儿子通知他们一声。
第三.   他多年前已经签了遗体捐献的文件,让他的儿子务必在24小时之内连续有关部门,把遗体器官全部无偿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同时,他留下了遗体捐献机构的电话,希望其它泳友将来也能捐献器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


感动,向王教授致敬!


北京大副 发表于 2013-4-12 11:06

无私无怨,磊落一生!

爱好冬泳 发表于 2013-4-12 11:33

尊敬和敬佩!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3-4-12 11:34

六七十岁也不老——湖边课堂(之电话授课) 作者:元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9052760101at2a.html一连几天下雪,想到大侠老师他们骑车去颐和园,路上很滑,有点不放心,打电话嘱咐他们路上心点。他的妹妹二侠接了电话,非常高兴地向我“报告”:“小程程,前两天,颐和园来了一位91多岁的老将军,跟我们一起冬泳了。我真佩服他,简直成了我们的榜样了!你说,他都91岁了,怎么还这么有毅力、这么棒呀?!”二侠老师今年65岁了,可声音依旧脆甜脆甜的,像个兴趣盎然的小孩,每次打到家里的电话,基本上都是她先接,跟我说上两句新鲜事,之后就主动问我,“你再跟我哥说会儿吧。”然后我就听她在电话那头喊,“哥,哥,快接电话,你的乖女儿来电话了。”听得我那么亲切温暖。大侠老师对我很有当老师的责任感,每次打电话,他都要抓紧时间给我讲上一课。有这样的老师,我真是好福气呀!给他念了一位亲人发来的短信,他听了很高兴,“以后,你对人都要这样,让人高兴、给人安慰。不光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对谁都要这样。”大侠老师说。“人要真诚地去面对生活,而不是浮在表面。所谓真诚,就是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健康有一定的规律,社会上人和人交往也有一定的规则,要弄明白。”大侠老师嘱咐我,“做人非常简单,就是为人民多做好事,对人要真诚,不要敷衍,这就是你做事的一个标准,每件事都是这个标准。”他讲道,人家活到六七十岁就老了,小程程你别这样,你要到六七十岁还年轻,还活蹦乱跳的。任何时候保持积极的情绪,永远看到好的一面。他说,人要靠自己调动身体的力量,自己在健康方面有无限的能力,用则进,不用则退。现在人们调动的力量只达到20%,科技进步、环境改变造成了人的能力大踏步地减退,比如人本来可以很抗冷、耐热,本来人吃草根、吃树皮就能活,但现在暖气、空调,加上服装,让人越来越怕冷、怕热;吃得越来越讲究,消化系统业变得越来越娇气;还有就是人越来越讲究卫生,本来人什么脏的臭的都能吃、都能住,但现在就会为此生病……总之,人本身的能力和环境的矛盾,让绝大多数人把自身的能力放到仓库里了。保护自身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的适应能力调动起来,调动自身的元气,“元气足、五脏六腑全自动”,人就不会生病,就会一直年轻。大侠老师昨天讲的话中,最启发我的是下面的这段话——他说,现在人在健康问题上,遇到的困难除了环境与自身能力的矛盾之外,更根本的还是观念的制约和误导。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观念,比如“你这样就可以了”,“你这个岁数不该怎么怎么样了”……等等,很多人看见他这么冷的天在水里游20分钟,就是一起游冬泳的泳友也会劝他说,“游个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游太多了对身体不好”……“其实,他们这样说,是为了给自己找平衡。”大侠老师说,“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大的毅力和决心的,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但他们不愿意看到有人比他更有追求、比他做得更好、更有毅力,所以就会用一些诸如‘这样就可以了’的话来劝阻你,如果你听了这些话,你就丧失了更深地调动自己能力的机会了,吃亏的是你自己。”大侠老师说,他在颐和园遇到一个人,30年一天就吃一顿饭,一年四季就穿一条薄薄的裤子;而那位91岁的老将军到颐和园冬泳了,赤身下到冰窟窿里待了30多秒钟! “这些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首先是因为他们有追求!”大侠老师说。听了大侠老师的这番话,我好像突然开了一点窍,不仅是锻炼身体如此,在很多事情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人都会从他们自己的角度、以此为出发点来评价一件事,无形中造成当事人自己的心理压力,用常规既定的观念来束缚引导自己的走向,结果,他们做不到的得不到的好处,你本来已经做到、得到了,却会因为这些观念的误导而放弃……人生要按照自己的追求勇往直前才不辜负老天爷给你的机遇,不要为那些常规观念所困扰了,就像大侠老师说的,别人六七十岁就老了,是因为他们自己接受了六七十岁就该老了的观念,被这个观念误导耽误了,所以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放弃了调动自己潜能的机会。人生之所以很幸运,是因为可以遇到像大侠老师这样很多不同寻常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追求和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自己不放弃一直努力追求,就可以像大侠老师他们那样,六七十岁还那么年轻,还活蹦乱跳,到了90岁,还会去颐和园冬泳……一定要这样努力地活着啊!

泰山大兔子 发表于 2013-4-12 11:35

王教授曾对一位老朋友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想念我,你就到这块芳草地来,你高声呼唤:“老王呀,我来看你啦!如果你看见阳光破开云层照射下来,照在这如茵的草地上,照在这些树木上,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在欢迎你。如果你想起我们曾在一个金秋的季节里,在这桂花飘香的翠堤上,边走边说,并能想起我们曾说过的那些话,那就是我,我重新回到你们面前,重复着那些曾经说过的话。这就是我的灵魂!这就是我永远依恋这块芳草地,永远依恋大自然的灵魂。这块芳草地,这个大自然,便是我灵魂所归。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3-4-12 11:36

很欣赏元程的文字,写的内容 真是不错!大侠确实有真知灼见!

胖小孩 发表于 2013-4-12 11:37

其貌不扬,朴实无华,真正的高人,向老人家学习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3-4-12 12:05

   无处可逃   作者:元程

今天六一,儿童节,几天前就收到朋友从QQ发来的玩笑,模拟一下长不大的孩子,自娱自乐一下。不管多大,假装一下儿童还是很流行的。
床前的两盆茉莉全开花了,幽香袅袅,早晨不仅是闻着烤面包的香气,而且还是闻着茉莉花的清香醒来的,对,还有莫扎特等钢琴曲。
公园里的树那么生机勃勃,花也芬芳,一边跑步一边十念阿弥陀佛,阳光下皮肤渐渐渗出汗珠,5000米成了并不困难的必修课。
……
这一切,都是我喜欢的、追求的、拥有的,如果没有三天前的那个消息,这样的儿童节一定让我沾沾自喜。但是,事情发生了,再怎么个人化,也意识到严重性,对社会的担忧挥之不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5月28日下午4点多,在颐和园游玩准备回家的大侠兄妹,忽然被一辆警车拦住去路,车上下来六七个穿着警服的青年,围住大侠,其中一个挥了挥证件说:有人举报你打人,你现在跟我们走一趟!之后不由分说给,他戴上手铐,把他架上警车,准备开走。
大侠的妹妹奋不顾身挡在了车前,才使警车不能开出颐和园。据大侠写的材料说,在车上,这七八个警察殴打了他一个多小时,致使两颗门牙被打落,腰部、胸部多处受伤。在附近游玩的群众和常年在此游泳的泳友上百人将警车围住,最终将大侠从车窗拽出,70多岁的大侠满嘴是血地躺在地上浑身疼痛。
5月25日是大侠72岁的生日,想不到仅仅3天后,他竟在此毒打和羞辱!若不是他几十年坚持锻炼的好身体,可以想见,一个古稀老人会是什么结果,为此没命也不足为奇!
我是5月30日在电话里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警察无权给公民戴手铐并且殴打公民,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在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的同时,作为记者,我的反应是如何进行曝光?
可悲的是,我同时本能的知道,在我熟悉的媒体中,这几乎是不可触碰的雷区,想都不用想。
当晚,电话里听到大侠的声音,老人还是那么乐观开朗,虽然从言语间听得出缺了门牙后说话漏风的感觉,但基本对他生命放了心,接着就是事件的过程和处理结果,他说,这两天他们兄妹在颐和园所到之处总有泳友对他们表示关心和支持,这让他感觉到安慰,觉得自己没白挨打,“我用自己躺下,换来了群众的觉醒。”大侠是父母是老红军,在他们的头脑里,全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概念,“我哥到现在都不相信社会已经恶劣到这个地步了,“不相信,那你问问他,他的牙怎么没了?”我没好气又心疼地说。
当时,在群众的要求下,警察找来了举报大侠打人的那个人,面对群众,那人又否认了大侠打人,但是,光天化日,在首都北京、在世界著名的颐和园公园内,警察就可以把一个合法的公民(且不说是老人)强行戴上手铐,带上警车,并且进行殴打……在一个和谐社会、在一个标榜人权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如果不是切实发生在熟人身上,我自己又何曾相信这个社会已经是如此危险了呢!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都规定,对70岁的老人不再用刑,而今,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72岁的大侠却尝到了人民警察的拳头和手铐。
当天事情的结局是来了一位海淀区督察大队的官员,看到大侠和围观群众后,态度很是温和,并承诺,一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给大侠一个满意的答复。
“除了我哥很仙儿似的高兴,我们都咽不下这口气!”大侠的妹妹说,第二天,她的两只胳膊全部是紫印,都是前一天被警察拽的。
2010年,我在颐和园团湖游泳,被水草缠住,多亏大侠兄妹才得以及时脱险,之后两年,他们成了我的老师,用他们的言行让我懂得了很多生命的道理,在这片湖水中,10多年来,大侠先后救过20几个溺水的人,他们是我见过的最真诚待人又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曾经这样问我,“作为记者,你选择站在哪一边:是站在人民一边,还是站在既得利益者一边?”这种在他看来是根本性的问题,我竟没有想过,“只要你是在为人民服务,你的人生才有价值,否则,为了自己的名利而充当工具,干得再好也没意义。”
……
得知这件事,气愤之余,更多悲哀,是什么教育,可以让这些身穿制服的年轻人对着一个并无过错的老人抬起自己手、挥出无情的狠拳?仅是领导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心安理得吗……我们的教育对人的塑造怎么会已经成这样!
没有世外桃源,人必须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任何问题都不是个人的错,是社会的影响。要从社会找原因。”大侠老师曾经这样跟我说,这也许是他在被打之后,依然没有怨恨的原因吧,他没有更多责怪这其中的某几个人。
今天午后,翻看阿德勒的书,无意间在《人生问题和任务》中看到这样的话:
不论我们做什么,每个行为都是我们个人对人类生命的一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必须顾及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并聚居在这个地球上。
如果这件事能让我们警醒些,也算是坏事中一点积极的因素吧。

海豚大侠 发表于 2013-4-12 14:08

令人敬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湖边课堂》之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