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边大哥 发表于 2013-5-18 21:34

话说青岛9:迎宾馆(上)

本帖最后由 青岛海边大哥 于 2013-5-18 21:43 编辑

      迎宾馆是青岛优秀建筑的一支奇葩。它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德国建筑,被中外游人赞誉为世界珍贵的建筑“标本”,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本土乃至欧洲大陆,这种风格的建筑也已无迹可寻,故更显其珍贵价值。
      【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
       迎宾馆位于龙山路26号,背倚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公园,与中国海洋大学,基督教堂等遥遥相对,地理位置突出,环境优雅。
       迎宾馆原是德国驻胶澳(即现在的青岛)总督的官邸,俗称“提督楼”,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建筑总监为施特拉塞尔。1905年始建,1908年入住。德国驻青岛总督托尔帕尔在1911年5月回国前一直居住于此,其后任迈尔瓦尔德克一直居住到1914年秋。1914年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自顾不暇,日本趁机占领青岛,若干日军将领曾经居住于此。1922年,日本最后一个青岛守备军司令官从这里撤走。
       1923-1927,这里成为胶澳商埠督办的官邸。
       1928年,迎宾馆该作招待宾客之用。
       1934年,正式改称为迎宾馆。
       1938-1945年日本再次占领青岛,迎宾馆曾改为国际俱乐部。
       1945年国民党政府又将此楼改为迎宾馆。1947年,蒋经国来青岛,下榻迎宾馆。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迎宾馆成为人民政府接待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与贵宾的主要场所。
       1984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5月1日,青岛市政府将迎宾馆改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我们普通百姓才有机会领略这座珍贵的建筑艺术珍品的艺术风采!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3-5-19 04:40

大风哥 发表于 2013-5-18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理解:德国为何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建出这么好的建筑,我们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了些啥?

德国人比日本人厚道,德国人在青岛留下的许多东西,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而且日显它的珍贵和久远的文化底蕴与传统,德国人在青岛统治时期,不进行文化侵略,反而出资建立了一批华人学府。至今青岛最优秀的历史建筑多为德国建筑,成为这个城市建筑和市政建设的一面镜子。因此青岛人历代对德国人并无恶感。谢谢大哥的详实介绍,让我们了解和学习了这一段历史。:victory::handshake

大风哥 发表于 2013-5-18 22:00

我不理解:德国为何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建出这么好的建筑,我们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了些啥?

香官愚叟 发表于 2013-5-19 07:06

   珍贵的德式建筑建筑艺术珍品,真漂亮,欣赏了。谢谢。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3-5-19 10:23

大风哥 发表于 2013-5-18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理解:德国为何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建出这么好的建筑,我们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了些啥?

德国人连马克思的故居都保存的完好无损,是因为不考核GDP。我们的建筑要是都几百年不倒,那GDP指标怎么完成?:lol

向左走 发表于 2013-5-19 13:11

不是不爱国,我在想当年假如德国人不走,直到现在青岛更漂亮,看不到那么多污染,那么多烦心事,每个市民拿着‘马克’在消费,外面来人还要签证呢;P。

海豚大侠 发表于 2013-5-20 15:03

QD八大关 发表于 2013-5-22 07:22

据记载,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主席就住在该处。

范大将军 发表于 2013-5-22 16:31

         德国侵占青岛以后,在青岛设立总督,俗称“提督”,为地方最高长官。地方政务除法院外,设军政部,民政部,工务部。首先以85万马克建造了总督府(今青岛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楼),以100万马克建造了总督官邸(今迎宾馆)。德侵占时的青岛人口,1902年中国认为14905人,欧洲人688人;到1907年,5年之间中国人增至31509人,欧洲人1484人。青岛的经济收入,1898年为3万多马克,而1913年激增至720万马克(据【东方杂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青岛9:迎宾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