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端午节
本帖最后由 hzzjing 于 2013-6-13 07:43 编辑端午节又到了。前日翻阅一份1946年6月4日的老报纸,偶然看到一篇描写端午节青岛街景的文章,题目叫《端阳节街头素描》,写的不错,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由于字迹比较模糊,为保持原文,看不清的字就用“■”代替了。文章作者署名:芸蔚,文章内容如下:
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在百货腾贵、民不聊生的声浪中又悄悄的溜到了人间。这是我国每年之中的所谓三大节——年节、五月节、八月节——之一。虽然在这饿殍载道、哀鸿遍野的现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佳节的降临,尤其在这畸形发展的都市里。
一踏进■■■五月,市面上就平添了不少的应节品。各式各样的洋酒、罐头、水品、豆沙、枣泥、什锦馅的粽子、挂满了各卖货店的窗户和马路上的露天市场。至于鱼、■、鸡、鸭、蔬菜等货,因小贩沿街叫卖,可以说是充斥了每一个角落。价钱都在每时每刻上涨,但它并没遏止有钱老爷们的购买,相反的还显出了有点争先恐后。
卖五色糕与千奇百异各色样“荷包”的,更是特别活跃。他(她)们穿过大街、走进小巷,因颜色的新奇、做工的精巧,引动了不少的主顾。但我相信这里面绝没有流浪落魄者的份儿,恐怕都是为少爷、小姐们预备的吧。虽然在每一卖主的后面尾随了不少的穷孩子,在羡慕着、企求着、无如他(她)们每日三餐尚成问题,怎么能够领略这贵族化的玩物呢?
历年延续下来的端阳节,照例有馈赠节礼的举动,本年因在建国伊始、物力维艰、当局更为切实奉行新生活运动起见,关于互相馈赠礼品等事,曾命令彻底避免,以省物力而减浪费。但是令者自令、行者自行,马路上尽有肩扛、手提、人抬,一批一批送礼者的奔忙。据说嘉级鱼卖到一千多一斤、粽子一千元一个。虽说是广东制法有点特别,但是高昂的价格总不免令人咋舌。可是各商号的粽子在五月节的前一天已告售罄。
昨天是正节,各商号住户的门首都挂着蒲艾。姑娘小姐们穿红挂绿身带荷包、耳■雄黄,都比往常整洁的多。唯有垃圾箱旁的人群,还是保留着那个蓬首垢面的样子,在脏穴内寻求他们的对象。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过年过节,好像已往被社会给遗弃了。
各戏院为了应节,都在忙着上演白蛇传,赛马场更在这天特别来了一次大香槟,来点缀这佳节,于是汇泉道上增多了不少的游人,熙往攘来,热闹的很。尤其是公共汽车,虽是加了班次,仍是那样的拥挤,有的有闲阶级,拥着娇妻美妾,携着酒肉到公园觅地而坐,一面谈情说爱,一面喝着雄黄美酒,尽情的表露出闲情意致的风味,令人羡慕不已。
商店有的照常营业,有的关上了门窗,大喝大嚼,街头小贩也见减少,唯有难民们触景生情的勾上了心事。当记者走入某一收容所时,楼上住的少东老板们正在兴高采烈的猜拳行令,楼底下的难民们则在悽楚呻吟之间,咀嚼着他们仅有的地瓜干,来度过端阳佳节。
本文是摘录。
自己是50后,对60年前的端午节这内容很感兴趣。
因为只有知道过去,才会对今日的拥有知足。反正生活还要继续,如果眼睛光盯着不如意的地方,那就会不快乐。大家不是常说吗: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
看看60年前对端午节的描写,像看一部电视剧。现在普通百姓衣食是无忧的。偶尔还要出去旅游,组织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
回味:victory: 本帖最后由 南阳散人 于 2013-6-13 08:43 编辑
仔细看,报道的46年端午节实际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本人经历过这样的节日。 认真欣赏·快乐分享了,谢谢朋友报道!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3-6-13 10:00 编辑
现在的享受,过去的奢望。
本帖最后由 赵书记 于 2013-6-13 13:33 编辑
民以食为天,近百年中华民族,饱经封建帝制,官僚买办,帝国列强的奴役、压榨,贫穷落后,物资财富极度溃乏,民不潦生,生存在最底层百姓度日维艰,凄风苦雨,过着悲惨的生活,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见证这历史的变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