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5 15:47 编辑收集的78个中国最美乡村,华北占12个:北京的挂甲峪、爨底下、八宝堂、韩村河,天津的大神堂、河北的北李各庄、前南峪,山西的于家村、李家山、皇城村、静升镇,还有内蒙的阿尔山。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8 10:32 编辑
1、挂甲峪
京郊平谷大华山镇挂甲峪,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间为一狭小的丘陵盆地,外环峰峦连绵不绝,内伏丘壑蜿蜒起伏。人们到此,醉听鸟唱山林,虫鸣四野。
曾经的挂甲峪有谚:“羊肠路,荒山头,吃水更是贵如油”。面对大山阻隔,村民以愚公自许,于是硬把马路铺上了山,汩汩泉水流上了山,大桃、柿子、梨、核桃等有机果品栽上了山,旋转餐厅修上了山……昔日的羊肠路、荒山头就这样变成了京东绿谷、瓜果飘香之地。
全村146户已经入住170余栋别墅新居。别墅傍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别墅新居取暖不用煤,做饭用的是生物质气,家家户户房顶装上太阳能,“无烟村”名副其实。
挂甲峪桃花声名在外。暮春时节,上得山去,置身桃林,偶有清风拂过,片片桃花零落如雨,逐水而流。待得20亩桃花竟相开放,小小村庄如同漂浮在群山怀抱的花海之中,加之房舍俨俨、鸡犬相闻,依稀便是桃花源里的那一片“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村寨了。
住进绿树簇拥的山间小木屋,仰望星空,感叹宇宙之浩渺;清晨,在百鸟和鸣之动人韵律中推开门,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走进山林中,移步换景,悠闲自在也。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8 10:33 编辑
2、北李各庄
河北顺平县北李各庄是太行山余麓依祁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庄,红砖青石砌就的近200户农家院,取暖一般紧紧地拥在一起,一条铺过水泥的小路蜿蜒出去和外界通连。
这个小村庄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花果之乡,曾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桃乡”称号。从依祁山往下望去,村庄与群山相依,桃树与村庄相生。登顶依祁四望,线条弯曲流畅的桃林,一直延展到目力所及之处。远处太行巍峨,更显出桃花的柔情似水。
桃树在当地落地生根已有30余年了。30多年来,坚持林果产业发展的路子一直没变。看着遍地的桃林不仅感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8 10:35 编辑
3、前南峪
山上草木葱茏,山下清水潺潺,千万枝头果实丰硕——这就是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前南峪,林木覆盖率90.7%,植被覆盖率94.6%。
踏入生态沟,绿色的枝叶犹如波涛大海,鲜艳的花果似隐似现,李子树、苹果树、山楂树、柿子树、橡树、洋槐、白杨、葡萄架,一片连一片,漫山遍野,五彩缤纷。薄皮核桃、美国凯特杏、澳大利亚秋红油桃、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在万邦珍果园,尝果实,闻花香,真实独有的享受。
往深处走,进入练胆峡,曲折陡峻,盘绕向上,便登上坐化山山顶了。俯瞰,八百亩松林涌翠泻碧;远眺,笔架山、斧劈峰、军寨山、太子峰、流钱山、大寨山,隐隐青山尽收眼底,顿觉豪气万丈。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掩映下,白墙红瓦、独门独院的一排排二层小楼格外显眼。在前南峪,65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600元生活补贴,全年发给2000元生活费……青山绿水间,偷得半日闲,最美享受莫过于此。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8 10:38 编辑
4、于家村
四面山峦立,村建盆地中,果真“不到村口不见村”。
500多年前,于谦蒙难,其长孙于有道流亡于此,延续着先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风骨。这里的于氏宗祠,悬高三米的家谱记载了于家村26代的绵延。
登山远眺,方看清于家村的全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小小盆地中,古村状似游鱼,南低北高,东伏西翘、四面有门,六街七巷十八胡同,俨然一座天然城池。
进村,铺天盖地的石头骤然闯入眼眸。脚下乱石铺锦、纵横交织,多达500载,少则300年;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岁月磨砺得锃明瓦亮。至于石器石物,更是随处可寻。村里老人讲,当初除大门设置有一定规矩,各家各户可按自己喜好修建房舍。如此无拘无束,才有了如今神韵各异、互不雷同的300多座石头四合院。
村中“石头博物馆”记载:于家村大多数男人都会石匠手艺,就地取材,采石劵窖,雕石为器。400多户1600多口人,世代如此。村里的石屋都是无梁无柱的穹顶,住着冬暖夏凉,有着身局“世外桃源“的清澈。
这深山僻壤竟建有古庙、古阁、古戏台25座之多,且全为石造。更传奇之处是村东头万历年间的清凉阁,数吨巨石,架造飞檐九脊,竟然不打地基、不填辅料,全靠石头犬牙交错,搭建在倾斜的天然石板之上。
“待到十月你再来,漫看红叶映石村”——记住于家村的灵性,记住于家村的邀约。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8 10:38 编辑
5、李家村
李家村仿佛一位隐士,不轻易见人。高处下视,山势如凤凰展翅,两翅是夹着一条谷的两面坡,坡陡约70度;坡上到坡下,始建于明清时期的窑洞错落有致,层层叠叠有11层之多,形成了立体村落。窑洞与窑洞相揖让、相掩映,不是北京四合院式的对称,而是苏州园林式的错落,既有泄水的实用需要,又深得构成之美。此处与鸣沙山、千佛洞布局章法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一个是山前多佛窟,一个是坡上尽人家罢了。
村子得到大画家吴冠中的青睐:“外看像汉墓,进来桃花源”。站在他身边望出去,黄土为屏,黄河为带,层层梯田,厚厚大原,果然雄浑。
山村幽静,村东说话,村西听得真真的;一声狗叫,满谷吠声。村民多好客,陕北民歌和晋西北民歌在此交融。晚上出门散步,漫天繁星,泼辣在头顶。早晨起来溜弯儿,鸟雀报晓,叽叽喳喳。家家炊烟,淡淡的薄雾弥漫在村口谷中…… 海葫芦 发表于 2013-8-8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挂甲峪
京郊平谷大华山镇挂甲峪,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间为一狭小的丘陵盆地,外环峰峦 ...
海葫芦你好!欢迎你再来北京一起去看看挂甲峪。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0-26 22:14 编辑
谢谢大嘴兄!老母亲刚离世,近期没有心情啊:'(
问好志远。
海葫芦 发表于 2013-10-26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大嘴兄!老母亲刚离世,近期没有心情啊
问好志远。
节哀!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26 11:38 编辑
京西门头沟斋堂镇,初秋的爨底下村韵味十足,如意坛老酒,静待品啜。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76套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山地四合院依山漫坡而建,被誉为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群。村口石碑上大书“爨”字,经村民介绍,“爨”字可通过口诀记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
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同有异,它也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更加小巧,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爬上村南半山腰清晰见得北有卧虎岭,东有蝙蝠山;满村屋院错落有致,扇形展开,如一方被流年研磨的古砚。村中居民一家姓,都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臣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仍在传承。
村里老支书韩孟林今年67岁,如今在村中开着一家“爨韵客栈”,一座四合院十间房,能接待20多位游客。院内一幅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正是家中一代代传下来的。老韩告诉我们,村里乡亲对古民居珍爱着呢,即使是必须翻建整修,也得遵照“老规矩、老材料、老工艺”。岁月留痕,村中一些古墙上,因此同时能看到明清的壁画和上世纪不同年代的宣传标语。
爨底下村从明代开始便是过往商贾的落脚之地,古道给这个村子带来了繁荣和昌盛。至今居住在此的老村民还依稀记得马帮路过时的清脆铃声。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路线就要经过村中的这条古道。不管悠闲的游人还是矫健的赛手,走在各色石板铺就的小道上,往往会放慢脚步,看那青色、紫色、灰色,温润如初。
古碾、古磨、古井、古庙……拾级而上,偶尔停留。村民说,这里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春天杏花漫过墙头,夏天绿荫遮住窗边,秋天柿子掉落路旁,冬天白雪点缀庭院,加上斑驳的石墙,残存的石狮,祥和的居民,仿佛可以触摸到明清京西古道的那一份繁华和沧桑。
一座村子带动一条山沟。爨底下所在的这条沟峪,各村都有一些古建筑群,经过整合发展,6个古村落融为一条爨柏沟。不妨秋季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低眉是灰色微翘瓦顶,仰脸即是朱色斑驳窗棂……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26 11:39 编辑
北京,怀柔。这里九成地域是山区,大小河流,流淌在青山之间。河畔,是一座座美丽的村庄。沿111国道进琉璃庙镇,路边突然见到四片巨大的“树叶”,分别呈现绿、红、黄、蓝四种颜色。这一组雕塑代表这里的四季美景。雕塑旁的一条岔路指引我们进入长20公里的白河湾。路,沿着河在走,在山谷中弯曲向前。八宝堂就这样突然进入眼帘,一座雕梁画栋的大牌楼,一片青砖灰瓦的仿古民居……
步入村中,只见一家一户就是一座端正的小三合院。可是街巷却不是平淡的横平竖直,而是错落成八字形,整个村庄,悠然地散落在后山脚下。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上,前后左右望去都是青色砖墙,家家外墙上还镶着彩色的八宝浮雕,还有不知谁家小院里探出头来的枣树、杏树、梨树。仰头望见蓝天,顿觉几分禅意。
细看,每座院子都有牌匾和楹联。如这一家,名为“聚仙堂”,楹联写着“美味招来云中客,清香引出洞中仙”。主人宿小勇,本地农民,当过奥运志愿者,开过出租,后来返乡开起农家乐,烧得一手好菜。宿老板说,城里来的游客,最爱他们的“二八席”。所谓“二八席”就是“八盘八碗”,都是乡野家常菜,却别有风味。他家的一道“栗子焖肉”,选用当地产的新鲜板栗入菜,别处可吃不着。
村名八宝堂,街成八字形,镶嵌八宝浮雕,连菜也要拼出“八大碗”。为什么和“八”如此结缘?传说中,八宝堂于清初成村,当时一高僧云游路过此地,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法器为村民祈福消灾。后天百姓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个祠堂,以八件宝物来供奉,名为“八宝堂”,村子也由此得名。
村子历史悠久,如今的面貌却是搬迁而来。村支书王凤森今年56岁,在白河湾土生土长。他说,过去村里人就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要富裕没指望,至于居住条件更是苦不堪言,厕所和鸡圈都在院里。前些年,白河湾畔新建了两个村,八宝堂即是其中之一。新村建成,大家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盖的是有明清韵味的仿古民居,除了自家住还有客房。”王书记乐呵呵地说。漫步村中,“聚仁堂”“忠义堂”“怡心居”“和善堂”,一个个名字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村口,只见蜿蜒连绵的白河绕村而过,赏心悦目。河边有木栈道串起的茅草亭、古木亭,成为村民和游客休憩的好去处。山水白河湾,京北小江南。走出城市,告别喧嚣,八宝堂与你相约。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26 11:40 编辑
早晨5点,天津海岸线最东端,沉睡的渔村在鱼船的汽笛声中醒来。
位于滨海新区汉沽的大神堂村,见证了天津的第一缕阳光,也成了这个城市最后的渔村。800多名渔民,70余艘渔船。一早出海打鱼,傍晚回港卖海货,大多数渔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周而复始。
“天津建卫600多年,大神堂村至少超过500年的历史。”村书记李贵强说。大神堂原本叫陆家庄,明洪武帝期间改为神堂庄,北面又建了个小村庄,因此神堂庄叫做大神堂,小村庄叫做小神堂。作为天津最好的避风渔港,如今的大神堂依旧保留着传统渔业的诸多风俗。渔港大门的石头门柱上刻着“神港”两个字和一幅太极图。
“借钱吃海鲜,不算不会过。”这句天津民谚道出了海鲜在天津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在村里随便走进一家小馆儿,点上几样,食材不过是寻常的对虾、梭子蟹,看似只用清水煮了一道,却鲜到了极致,仿佛活蹦乱跳的海鲜复活在舍尖。
村里最盛大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开海了。这一天,四里八乡的渔民来到“神港”。主祭人宣读祭文,渔家汉子三次下跪,将一杯杯祭酒洒向大海。5名渔童将5大蓝装有花生、核桃、荔枝、大枣、桂圆的五色果品撒向大海,感谢大海的恩泽。强壮的汉子舞起飞镲和龙狮,姑娘们跳起渔家舞。祭海仪式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渔船满怀希望扬帆出海。
“原来很担心这些传统以后就没人知道了,但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大神堂,我就有信心了。”渔民老姜说。
出海的汽笛声和修理渔船的当当声在这里交织着,成为天津这座城市古老而亲切的记忆。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26 11:42 编辑
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乘火车向阿尔山进发,朝西北方向行进,不知不觉间车窗外的景色由平原沃野换成了山川丛林,列车已驶入大兴安岭林区腹地。大约6个小时,火车停靠在一座边陲小站,这便是阿尔山了。一下火车,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没有半点杂质。深吸几口清爽醉人的山林气息,心情便豁然舒畅起来。
阿尔山置身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到了阿尔山市也就到了阿尔山村,虽然名字上分出了市与村,但地界上却难以划分。阿尔山市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步行10分钟便可穿城而过。穿过城,也就同样穿过了阿尔山村。行走在大山深处,满眼看去都是白墙尖顶的北欧风格的小楼,令人有置身童话世界的恍惚之感。
远望过去,村子周围是一眼忘不到边际的大山和原始森林。时至深秋,又赶上一场冷雨,本来青翠蓬勃的原野、碧波荡漾的山川,霎时变得斑驳多彩起来。林木只一夜的工夫,便染上了夕阳的颜色。亭亭玉立的白桦和山杨顶着一蓬蓬黄灿灿的叶子;红艳艳的红柳让人难以抑制地激动;只有樟子松在林间依旧保持着盎然的绿意……阿尔山的秋天就簇拥在这样的缤纷色彩之中。
呼吸着泥土、松油清香的空气,脚踩着松软湿润的林间土地,在树根下、落叶中搜寻野生木耳、蘑菇,一种自然、质朴的乐趣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旅游成了阿尔山最主要的产业,过去山里人的骄傲是一年生产了多少木材,现在是保护了多大面积的森林。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工业的污染,满眼的绚烂与艳丽,阿尔山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摄影爱好者。
来到阿尔山,火山喷发形成的阿尔山天池是必须要观赏的。虽然没有河流注入,山顶之上的一泓池水却从不干涸,洁净无比地映照着天空。阿尔山至柴河地区拥有亚洲最大的火山熔岩地貌,如今,已探明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阿尔山地区至今仍有四座活火山,这里的一些火山熔岩景观是亚洲仅存的。壮观的天池群、堰塞湖群、地震断裂带……大自然在这里彰显着它的伟大和神奇。
山下,中蒙界河——哈拉哈河蜿蜒迂回在阿尔山大峡谷中。由于距离火山较近,地热资源丰富,它在严冬季也依然流淌,被誉为“不冻河”。到了冬季,冰天雪地,水流潺潺,河畔雾凇奇观绵延百里。阿尔山周围有冷泉,、热泉、高热泉等温度不同、功能各异的饮用和洗浴矿泉逾百眼。到了夜晚,最惬意的莫过把自己浸入热气腾腾的泉水了。当滑腻温润的暖流将体内的寒气驱逐干净,一天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8 14:57 编辑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与市区相距约40公里左右。北与石楼镇、周口店镇相连; 东接琉璃河镇;南与河北省涿州市和长沟镇比邻;西与大石窝镇、张坊镇、霞云岭乡接壤。
韩村河公路宽阔,街道整洁,花卉芬芳,树木遍地成荫。“京郊首富”韩村河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休闲、娱乐场所,这里有京郊规格最大设施最好的村办公园,有京郊第一所村办大学教学楼,有京郊第一家村办旅行社,还有游泳池和影剧院。游韩村河,可重点参观乡村新景象,领略农村田园风光,还可到农家做客,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农家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历程。
曾经是村破家贫,人称"心河"韩村河,如今已是一个经济总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4450万元的"都市化的农村"。今天的韩村河有一幢幢欧式、美式、古典式的别墅和多层住宅楼;有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绿色食品基地;有京郊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村办公园;有京郊第一所村办大学教学楼;有京郊第一家村办旅行社。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3 16:29 编辑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国际电力公司所在地的北留镇皇城村因皇城相府而闻名。
皇城相府景区游览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御书楼金碧辉煌,河山楼雄奇险峻,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藏兵洞奇妙无穷,南书院曲径通幽,西花园风景别致,紫芸阡御碑林立。纵观相府景区,历史人文底蕴厚重,造型独特,气象万千。
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全国政协委员、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中国文物协会理事兼山西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称皇城相府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实属罕见,是集官宦府第、文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民清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5 15:47 编辑
静升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东西,九沟、八堡、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坐落于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是古镇静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D
北京朝阳公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