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語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9 15:12 编辑網絡新語:“喜大普奔”、“人艱不拆”。
《參考消息》報網站2013年10月29日報導:美報報導,網絡新語走紅折射年輕人心態。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題:比推特更有意思?四字詞語,全新含義(記者 埃米.秦)。當前流行的一些成語,產生於中國語言創新最活躍的地方-互聯網。這些表達方式保留了傳統成語的四字結構,但具有反諷、現代乃至與政治相關的特點。新成語在中國的年輕人當中非常流行,也許算不上高雅,卻讓人得以瞭解中國新一代的心境、文化和憂慮。
“喜大普奔”:在熱門的互聯網成語當中,最受青睬的一個,表達了極度的熱情與激動。該成語把“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這四個常用成語揉合在一起,把每個詞語的第一個字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縮寫詞,所表達的熱情就達到了引人發笑的程度。如今,互聯網上,哪怕最微不足道的高興事都被稱作“喜大普奔”。例如,當有消息說可以通過淘寶網購買火車票時大家馬上歡呼“喜大普奔”。這個新成語也進入了傳統媒體。當《南方周末》本月早些時候報導中國游客前往泰國普吉島可以免簽的新聞時,打出的標題是《普通護照免簽“喜大普奔”》。
“人艱不拆”:另一個在網上引起共鳴的新成語,意思基本相當於美國俚語中的“放人一馬”,反映了中國的許多年輕人對生活的悲觀和不滿情緒,出自台灣歌手林宥嘉2009年的歌曲《說謊》中的歌詞,原來有18個字:“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後來被濃縮成了
四個字,開始在網上走紅。這個新成語可以用來開玩笑,也可以用於表示同情。今年8月份,北京一個年輕人為籌婚房首付款持西瓜刀搶銀行,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后,一份報紙的評論標題是《“人艱不拆”:中產階層為何從白領變屌絲》。(屌絲:意指外形矮胖矬,舉止笨拙)。
焕颜一新!
白山老人真“潮”!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5 07:57 编辑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3-11-5 03:44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焕颜一新!
謝謝houzhaotian精闢點評鼓勵。
上網瀏覽常遇到新語新詞,不懂,查詞典木油,只能在游網海中求得解答與理解。我轉載一些,也請朋友們添加,以大家一起學習參考。
屌絲詳解:
屌丝,也写作“吊丝”、“吊死”、“叼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源自D8元老级会员操笔帝一篇文章创新性的开创“屌丝”一词,后被雷霆三巨头吧会员用以嘲讽李毅吧会员,而李毅吧吧友欣然接受这一蔑称,并以“屌丝”自居,由于李毅吧人数众多,后得以火遍网络!意为“劣等毅丝”。该词因在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宽泛。所以,任何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如意的人,对自己进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其实,“屌丝文化”不过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多的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亦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
学习了!
学习金老,学习新语,紧跟时代的列车,睿智我人生!
:):)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7 01:03 编辑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3-11-5 04:47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山老人真“潮”!謝謝海灣版主鼓勵!
“SOHO”一族:
“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的头一个字母的拼写,就是在家里办公、小型办公的意思。SOHO是人们对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同时亦代表一种自由、弹性而新型的工作方式。选择PC时尚自助事业=选择最时尚的SOHO。
互联网是SOHO的根本。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SOHO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每天在家中更新网页,是这类SOHO族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些优秀的个人网站逐渐引起IT公司的关注,于是,个人网站与大网络公司合作或被其收购的新闻在IT业界层出不穷,这些SOHO族们又开始了新的事业。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网上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尝试,成为信息服务这门行业的SOHO族。最常见的SOHO职业还有音乐创作、产品销售员、平面设计、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务代理、做期货、炒股票等等。SOHO族这样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这个行列,在这片天空里,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露。 王者 发表于 2013-11-5 1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金老,学习新语,紧跟时代的列车,睿智我人生!
謝謝王者鮮花鼓勵!
“十动然拒 ”:
网络新词,“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Ta”的缩略形式。用来形容屌丝被女神或男神拒绝后的自嘲心情。出自2012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男生王文瑾,向他心仪的女生送出了一封他用212天时间写的16万字情书。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要跟上时代就得学习!
新潮·逐浪高! 謝謝朋友加分鼓勵!
积分用户名时间理由
威望 +4 海河2013-11-7 01:35赞一个!
威望 +2 游龙戏水2013-11-6 22:36赞一个!
威望 +2 liujianhua542013-11-5 16:37赞一个!
威望 +5 津海冬2013-11-5 14:31
威望 +2 水上海燕,2013-11-5 12:04很给力!
威望 +2 水上老毕2013-11-5 11:24很给力!
威望 +2 蓝色海湾2013-11-5 04:46赞一个!
威望 +2 houzhaotian2013-11-5 03:42赞一个!
“李菊福 ”:
网络流行用语,“李菊福”谐音“理据服”,可理解为“有理有据,使人信服”的简要说法。常见于百度贴吧,各大论坛等。通常情况,“李菊福”三个字的出处是因为被网友谐音戏谑为“有李有菊,令人性福”之意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黄牛 于 2013-11-7 08:48 编辑
要跟上时代的列车就得不断的学习!
学习了,谢谢白山老人!"活到老,学到老",佩服!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9 22:32 编辑
金色三点半 发表于 2013-11-5 13:57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謝謝金色三點半版主遠道來關注鼓勵!
阿贝赛报:信息技术可致九种可怕疾病
2013-10-31 11:23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互联网的普及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痴迷于新技术也导致了一些新的人体机能失调症状或疾病。
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0月29日发表题为《技术可能导致的9种难以置信的疾病》一文。文章指出,近年来科学技术上的极大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痴迷于新技术也导致了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新的机能失调症状或疾病。以下是他们总结出的与技术相关的9种机能失调或疾病类型。
1.来电幻觉综合征
明明电话没有响,但人们总感觉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已经响了。之所以产生如此奇怪的感觉,是因为大脑将手机与任何它所接收到的刺激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振动幻觉症。
2.“脸谱”抑郁症
这种现象与过分痴迷于社交网络直接相关,主要症状为当通过社交网络的互动体验失败时出现挫败感、抑郁表现甚至是焦虑感。这种社交焦虑被人们称之为“错失恐惧症”。
3.无手机恐惧症
主要症状是担心出门时忘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在最不适当的时候手机没有信号。通常出现这种症状的人会有情绪反复无常,精神无法集中或抑郁的表现。无手机恐惧症患者还有经常掏出手机查看信息的习惯。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9 22:33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3-11-8 06:07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謝謝金色三點半版主遠道來關注鼓勵!
阿贝赛报:信息技术可致九种可怕疾病
4.短信梦游症
最近针对美国维拉诺瓦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1/3的学生承认曾经在睡梦当中发过短信。习惯把手机带上床的人通常都有这种症状,在半梦半醒当中接收并回复短信或其他信息。
5.网络眩晕症
一些人在与某类数字环境发生互动时出现的失去方向感和眩晕症状称为“网络眩晕症”。
6.网络疑病症
这是一种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疑病症,主要表现为在互联网上查阅了某种疾病的信息后,疑心自己也患了这种疾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9 22:34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3-11-8 06:10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短信梦游症
最近针对美国维拉诺瓦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1/3的学生承认曾经在睡梦当中发过短 ...
7.谷歌效应
互联网上最著名的搜索引擎为人们查找各类信息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使大脑失去了储存信息的能力。
8.在线游戏依赖症
在线游戏玩家在网上花费了过多时间,最为严重的是,连续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甚至会导致死亡。
9.视觉紧张
这同样是长时间使用各类电子设备产生的副作用。用眼过度导致视觉疲劳和干涩,因为紧盯屏幕会减少眨眼的频率。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3-11-9 22:35 编辑
津海冬 发表于 2013-11-5 14:33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謝謝津海冬斑竹光臨鼓勵,網上還有“板豬”之稱呼,有點不好聽了。
丁克家庭:
什么是丁克家庭呢?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是工薪阶层,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以前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此次调查中,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这些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大多数只是“局外人”。
觀點.聲音-生不生育冷靜考慮,別盲目。生育後代,維持人類的繁衍
也確實是家庭的責任。
学习到很多电脑网上新知识!谢谢您!:lol:victory::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