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4 23:28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4 23:33 编辑

          【笑话集】Punch Line


    核心提示:“1776年精神”指的是美国《独立宣言》所体现的精神,主旨是爱国、自主和自由。“spirit”是个多义词,除了“精神;心灵”的意思外,还有“幽灵;鬼怪;妖精”的意思。Q: What ghost haunted King George III?A: The spirit of '76!问:是什么鬼魂总附在乔治三世国王的身上?答:1776年幽灵!解说:除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之外,乔治三世是在位时间仅次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国王,因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高压政策,导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7月4日,在费城举行的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不再受英国统治而独立建国。“1776年精神”指的是美国《独立宣言》所体现的精神,主旨是爱国、自主和自由。“spirit”是个多义词,除了“精神;心灵”的意思外,还有“幽灵;鬼怪;妖精”的意思。这则笑话讽刺的是,1776年对北美殖民地人民来说是“福”,而对乔治三世国王来说就是“祸”。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NBA职业篮球比赛中,有一支球队名叫“Philadelphia 76ers”,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1776年《独立宣言》在费城签署。但如今的流行译法为“费城76人队”,这显然背离了队名的内涵,可供参考的正确译法是“费城独立宣言者队”。Q: What Does “Maginot Line” mean in French?A: “Speed bump ahead”.问:“马其诺防线”在法语里是什么意思?答:“前方有减速带”。解说:“马其诺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东部国境上修筑的、以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防御阵地体系,1940年德国军队从比利时绕过此防线攻入法国境内,使该防线失去作用。“马其诺防线”曾被视为天才之作,但在二战后沦为笑柄。“减速带”是为防止车速过快而在路面上设置的凸棱,英美国家的道路两侧经常能看到写有“SPEED BUMP AHEAD”的警告牌。“减速带”于1906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新泽西州查塔姆市。欧洲的首个减速带出现在1970年,位于荷兰的代尔夫特市。“减速带”的实际效果一直备受争议,而且还会造成车辆绕道而行的问题。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2014年9月4日在一篇题为《减速带:是有效的车速控制手段还是只不过是政客管的闲事?》的文章中对减速带是否是一个有效的安全措施提出了质疑。这则笑话讽刺的是修筑“马其诺防线”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刘嘉)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5 17:06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5 17:07 编辑

          德国《明镜》周刊:世界最危险的动物

       核心提示:为了防患于未然,世界各地的有关科研人员都在加紧研究,寻找遏制埃及伊蚊扩散和寨卡病毒传播的对策。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1/1469101425834.jpg德国《明镜》周刊7月16日一期封面全球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因此,可以说死于蚊子叮咬者远远超过死于其它毒虫猛兽攻击的人数之和。蚊子可谓世界最危险的动物。迄今,尽管巴西总计出动了22万军人来灭蚊,但人们对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似乎还是束手无策。这种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的蚊子仍然在南美多国肆虐。而且目前也没有疫苗和药物能防止寨卡病毒传播。三周后,里约奥运会将开幕,预计将有50万人造访这座城市。即便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小部分感染寨卡病毒,一场全球性灾难也可能由此引发。埃及伊蚊及其传播的可怕病毒可能会从巴西散布到世界各地,演变成全球性威胁。在这一背景下,德国也无法独善其身。科研人员已经在德国发现了与埃及伊蚊有亲缘关系的蚊种。埃及伊蚊传播到德国并且扎根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世界各地的有关科研人员都在加紧研究,寻找遏制埃及伊蚊扩散和寨卡病毒传播的对策。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5 17:17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5 17:19 编辑





拍裸照是艺术?请别用错地儿7月21日,云南网友曝料称,在大理洱海海舌公园有女子在拍摄裸照,这已不是有人第一次曝出在风景名胜地拍裸照了,当事人多以“艺术创作”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是艺术吗?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3/0407/1365305057564.png




\



名胜景区屡次曝出“裸照”事件洱海裸照并非单一事件,相关事件已多次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重庆晨报》7月21日报道,当日,云南当地资讯博主@直播云南 转发网友曝料称,在大理洱海海舌公园有女子在拍摄裸照。涉事女子回应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称:系艺术创作和个人行为,拍摄前有清场,照片是司机私自偷拍后传播的。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4071179.jpg
[*]此类事件已屡屡发生,今年5月25日,一对情侣在大理人民路拍摄的裸照在网上热传;多张照片显示,两人在街上多个建筑物或人文景点旁,不但全裸身体,摆出的部分造型和动作甚至夸张出位。多数网友曾怒吼“滚出大理”。大理当地警方介入事件调查,并于次日通报,涉事情侣因涉嫌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淫秽信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女方和男方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和13日。
[*]2016年4月11日晚,网曝一名女子在西藏羊卓雍错旁一丝不挂拍照,大尺度行为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女子的行为“对藏文化不尊重”。《新京报》报道称,事发当日接到民众报警后,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摄影师行政拘留十日。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4148142.jpg
[*]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在2015年5月17日,名为“WANIMAL”的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在故宫内拍摄的大尺度照片。照片上,年轻女模特全身赤裸,站立殿阶下摆出种种造型,其中一张照片模特骑坐在文物古建螭首上,尺度之大引起网友争议。





裸照算不算艺术创造争议多有人说,不让拍裸照是“道德大棒”在作怪,也有人说,走到哪儿脱到哪儿是文明高地的坍塌。
[*]支持方:人体摄影属于艺术 没必要大惊小怪凤凰网评论认为,必须承认,不管怎么改革开放,中国人的骨子里还是传统基因更多一些。很多人被斥责“装”,其实未必是装,在大多数中国人的下意识里,“道德大棒”是手边的武器,就像老北京人手里经常盘着的手串儿,一切都是习惯。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4486717.png
[*]人体摄影像人体绘画一样,在中国曾经举步维艰,很多极具才华的人为了艺术受尽白眼、嘲讽。而旁观者一边诧异、一边奚落,一边又在似懂非懂地“欣赏”。正是随着人们思想地不断解放,对许多事物才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判断。男生是不是可以留长发,走在街上是不是可以吹口哨……这些曾经众口一词的事情如今有了各种自由的答案——哦,原来这样中国也没有垮掉!
[*]反对方:艺术只是借口 裸照已经触及道德底线中国大江网评论认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变成了一个“大筐”,放什么都可,装什么都行,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艺术家也不再与专业训练有关。当代艺术打破了艺术的边界,没有门槛,人人可参与,但也因此有了打着艺术的幌子“乱来”的理由。似乎只要你做了一件别人未曾做过的事,赋予它某种意思,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称其为“艺术”。
[*]湖南红网评论认为,类似的在公共场所裸体、裸照等不雅行为时有发生,并通过网络持续发酵,似乎成了一些年轻人追求人体艺术的一种时尚,诸如此前曾发生的“西藏318国道上裸骑事件”ˋ“故宫博物院内拍摄裸照事件”、“西藏羊卓雍错裸照事件”等。殊不知,这种不分场合、不顾伦理的行为,明显是超出了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5130991.jpg
[*] 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年轻人想“一夜成名”到了疯狂的地步,总是希望通过网晒裸照等出格行为获得关注而成为“网红”,走到哪里就“脱”到哪里,甚至不惜大尺度炫弄赤裸的身体,毫无廉耻与羞耻地扯下了身上最后的那块“遮羞布”,还美其名曰“行为艺术”,真是恬不知耻。如果任由这类所谓“行为艺术”的行为泛滥,满大街都是“裸奔哥”“裸奔姐”,那么我们的文明高地、道德高地必将失守坍塌,实在堪忧。



拍裸照被处罚真是因为脱衣服吗?拍裸照本身不会被罚,但是得看你是在哪儿拍,拍完之后怎么办。
[*]《京华时报》认为,裸露身体究竟是不是一种公民权利、权利的边界在哪里、与他人权利如何协调、法律如何管束这种行为等等,不同族群和国家有不同的看法与做法。相对而言,偏于含蓄的东方文化对此持较为谨慎态度,禁忌较多。但随着社会开放与文化交融,身体禁忌在中国正逐渐被打破。也就是说,女子拍裸照并无太大过错,前提是要守住一定底线(如不突出表现性器官等)。
[*]但是,争议需要求取最大公约数,而求取公约数的结果,就是完善规则,达成观念与行为界线的契约,进而消除争议,也防止新的争议发生,对景区拍摄裸照来说也是如此。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4934217.jpg
[*]《新安晚报》评论认为,争议归争议,但是真要追究起来,你就会尴尬地发现,没有确切的法规来度量。首先,人体摄影游离在道德与艺术交界的模糊地带,对具体的行为很难作出准确的界定,容易沦为低俗的遮羞布,反而易于被效仿当作炒作的手段。其次,在文化文物管理等特殊场所,对人们具体行为的禁止、约束界线不清晰,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行为是需要获得管理方批准的,以及该怎么管理、违规该如何处罚等,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第三,传播的“底线”在哪里,比如,就算是人体艺术,作品该被怎么运用,艺术与恶俗炒作如何区分,至少不能由“艺术”一家之言来发声。
[*]诸如人体摄影这样,介于艺术与道德之间的行为,并不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场所、所有的传媒手段。
[*]《法制晚报》评论认为,拍裸照究竟是人体艺术、行为艺术、个人行为,还是违法失德的色情之举?这其实并不难区分。打个比方,您在自己卧室拍了裸照,然后只是存在自家电脑里自我欣赏,这当然是私事;您如果在旷野里或者工作室里拍了裸照,不存在色情之举等有碍观瞻的情况,然后把照片放在经过合法批准的人体摄影展上,无论拍的好不好,也都可以算作艺术。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4746754.jpg
[*]反之,如果您在没有“清场”的公共场所赤身裸体,让想看或者不想看的人都有可能乍然撞见,然后又把不打马赛克的照片公然传播上网,那就不能拿“艺术”当遮羞布了,因为此举违反了公序良俗,给公众添了堵。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孙文杰律师介绍说,不管是行为艺术还是为表达某种主张,都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又上传网络,市民在发现后可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如经认定为淫秽照片或视频,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可对相关人员予以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可按照《刑法》中关于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相关规定予以立案侦查。
[*]我们以前文所说的例子来看,在云南大理街头拍摄裸照的情侣,被处罚的依据并不是拍裸照本身,而是将裸照上传至互联网进行了传播。在西藏女子拍裸照事件中,摄影师也因为传播照片被处于行政拘留。故宫裸照事件中虽无人被处罚,但是近期传出相关摄影师欲发行自己的作品集,可见当初的拍摄之举也并非纯“艺术”行为。



拍裸照是你的权利,恶心别人就不对了拍裸照或许是你的权利,但在拍照或照片上传之前,还请做足功课,不要给他人的感情造成困扰甚至伤害。否则,它就不再是你个人的权利,一旦伤害公共利益,法律就会介入。
[*]《广州日报》认为,事实上,无论在民风保守的亚洲国家,还是在相对开放的欧美国家,都不允许想脱就脱的任性行为。很多国家对于在公众场合裸露的行为都有法制法规约束。比如,在欧美国家,天体沙滩一般都有划定好的区域,别的地方甚至明令禁止裸露行为。即使在欧美国家,裸露的前提也是不能妨碍他人,或者引起他人的反感,否则就等于侵犯了公众利益,可能面临法律的惩处。
[*]打个比方,此前国内外一些地方都曾出现过变态男尾随女性、忽然裸露下体的情况。对于类似事件,无论哪里的警方都会调查、惩处。那么,如果我们“宽容”地说公共场合拍裸照是“人体艺术”,变态色情狂是不是也可以说自己的裸露是“行为艺术”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区、景区是公共场所,互联网上也是公共场所,必须尊重大家的选择权、尊重公序良俗。所以,前卫的人们想拍裸照一定要找个没人的地方,拍完更要加个密,别拿出来满世界散播。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5752945.jpg
[*]四川在线认为,不可否认,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创作之初很难被人理解。但是类似在公共景区拍裸照,所谓的“艺术”形式,那是在民族的“老坟上动土”,已经不属于不理解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不承认的态度,一种不被承认的“艺术”又如何立足呢?就像许多网友说的一样那是“亵渎文物”、“伤风败俗”。如果摄影师坚持的艺术创作,是在牺牲另一种艺术的典雅、高贵、端庄,这未必也太过于“任性”,也真的不够“艺术”。
[*]有评论指出,马克·吐温说过,人是这世上唯一的该脸红或能脸红的动物。该脸红或能脸红是因为,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是懂得穿衣遮丑的。从进入幼儿园起,人们就开始接受礼仪教育,餐前洗手,饭后漱口,遵守公德,穿衣遮丑更是在牙牙学语时已经完成的“该脸红”课,知道不穿衣服见人是“羞羞羞”。
[*]但是近期,裸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个性,甚至有人裸必称“艺术”。于是,从故宫女模骑螭首裸拍事件发生之后,毫毛未损的摄影师开始了裸拍中国行,每每将大尺度照片放到网上,都能引来围观。
[*]原来不遮丑上镜就叫艺术,很多人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艺术潜质”,于是,各式各样的不遮丑照开始出现在网络上。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2/1469186074308.jpg
[*]还好,终于有执法机关站出来对不遮丑照说“不”了。从执法的角度来说,既然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淫秽信息”写进了法律,就不能老让它沉睡着,有法就该依法行事。从趋利避害的角度,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对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说“不”,也更符合公序良俗的原则。 
[*]所以,拍裸照或许是你的权利,但在拍照或照片上传之前,还请做足功课,不要给他人的感情造成困扰甚至伤害。否则,它就不再是你个人的权利,一旦伤害公共利益,法律就会介入。
[*]回到这次洱海裸照事件上,如果当事的女子真的是在艺术创作,请管理好你的团队,请将你的艺术品好好珍藏,不然谁知道是司机在“偷拍”你,还是你的团队在故意进行一次炒作,如果是炒作,不得不说这“老司机”玩的还真是溜。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对于人体摄影,社会已经比百年前宽容了很多。舆论的观点也是支持了拍摄人体艺术照的权利,但是如果将权利用错了地方,用艺术的借口来传播这些裸照,那就请接受惩罚吧。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5 22:28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5 22:29 编辑

   【媒库文选】取得政治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当麦霸

    核心提示:在“集会重重”的2016美国选举年里,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或许就是麦克风。
Virginia Heffernan 弗吉尼娅·赫弗南
现代竞选活动可能看起来好像极具技术含量。这年头想在公共部门里混,似乎必须熟练掌握“阅后即焚”、“拼趣”之类的手机应用和比特币。但政治同样具有十分原始的一面,谁嗓门最大谁就赢。在“集会重重”的2016美国选举年里,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或许就是麦克风。有了麦克风,扩散“使美国再次变得伟大”这么一句话就不需要借助转推,而是依靠各种古老的材料,比如铜材和磁铁。借助肌肉和毛细血管、喉头和肺脏发出的声波能够在这些矿物的作用下得到增幅,声势浩大地抵达灵敏的鼓膜,不管对方要不要听。这不是软件。这是一种力量,从嘴巴到耳朵、从人体到人体通过金属和矿物施加的力量。事实上,独霸麦克风或许是取得政治成功的关键。我们通常关注政治家的话语,也就是他想要表达的“信息”。但只要手握麦克风,任何信息都会掷地有声。而独霸麦克风或许主要就是首先要占有麦克风——然后防止别人抢走就行了。一年前,希拉里·克林顿在纽约参加集会,用的麦克风有问题。折腾了好一阵之后,有人送上来一个新的——那人正是她的丈夫。这是一次麦克风的交接。尽管希拉里声称自己偏爱不使用扩音设备的小型集会,但她当时成功借助领夹式无线麦克风保持了恰如其分的大音量。领夹式无线麦克风使她能够贴近谈话对象,表现出脱口秀的风格,同时避免丧失音量上的优势。这样的会面看起来比普通集会更加平等,而且希拉里表示认同时发出的“嗯哼”仍然是屋子里最响亮的声音。特朗普极其热衷于当麦霸。他在讲台上的时候,嘴皮子正下方恰好就是一只功能强大的全向麦克风。他怒吼的时候,听众的声音会被音响师调到无声。有些政治家(比如奥巴马总统)喜欢听一听,等一等,面带微笑地享受来自听众的热情呼喊——“哇噢,接着讲”。但特朗普无法掩饰自己迫不及待要再次提高音量,哪怕这么做等同于催促支持者们闭嘴。大嗓门——以及他对大嗓门的绝对所有权——甚至成为特朗普朝媒体咆哮的主要内容。当《华盛顿邮报》记者问他怎样看待参加集会的抗议者时,特朗普特别提到其中一名示威者——一个胆敢放任自己声音超越特朗普“音墙”的人。音量之战看似小儿科,但同样触及根本,是最单纯、最原始的政治手腕。毕竟,政治就是从压倒那些批评你不称职或者不道德的言论开始的。(刘子彦译自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6月26日文章)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6 23:30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6 23:31 编辑

         血溢荧屏



    核心提示: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本是一件惬意快活的事情,但今天电视里传来的却是世界各地接连发生恐怖袭击的消息把这家人吓得都躲了起来。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5/1469429002489.jpg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本是一件惬意快活的事情,但今天电视里传来的却是世界各地接连发生恐怖袭击的消息,荧屏上的鲜血似乎流到地板上,溅到沙发上,把这家人吓得都躲了起来。(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6 23:36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6 23:37 编辑

          “腐败大会”
    核心提示:此次在费城召开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其实应该叫做民主党全国腐败大会。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6/1469502098563.jpg此次在费城召开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其实应该叫做民主党全国腐败大会。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希拉里·克林顿深陷电邮门、克林顿基金会财务争议、华尔街演讲收费等丑闻,而她选择的搭档蒂姆·凯恩则被指在2001年到2009年担任弗吉尼亚州副州长和州长期间收受价值16万美元的好处。(原载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7 23:33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7 23:34 编辑

          【双语汇】会装才能赢
    核心提示:英语里有个常见说法: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意思是如果你不行,先装出行的样子,装着装着你就行了,也就不用再装了。成功需要很多条件,会装是其中之一。英语里有个常见说法: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意思是如果你不行,先装出行的样子,装着装着你就行了,也就不用再装了。从语言角度分析,fake多有欺骗的含义,比如作形容词时:fake passport(假护照),fake leather(假皮革);作动词时:fake death(装死),The signature had been faked(签名是假的);作名词时:He is a fake(他是个冒牌货)等等。但在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这种用法里面,重点与其说是欺骗别人,不如说是欺骗自己。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塔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主讲的《积极心理学》。他在课上提到1937年出版、全球已经卖出600多亿本的畅销书《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书里说:Whatever your mind can conceive and believe,it can achieve(想什么,信什么,就来什么)。他还提到亨利·福特的一句话,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or can't,you are right(认为自己能,你就能;认为自己不能,你就不能)。当然,这些名言不等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它们只是以一种比较震撼的方式强调了精神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必须通过现实具体的因素发挥出来。沙哈尔解释说,信念所以能够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因为它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干劲、抗压能力和对逆境的适应等等。最近发生的一个故事从某种角度也符合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主题。一名肯尼亚乡村姑娘因为家里的物件都是中国制造而对中国充满向往。从未离开家乡的她在脸书网站上发了几张经过PS编辑的照片,假装自己去了长城、华山和天坛等中国景点。这些照片因为PS得太蹩脚而迅速传开。网友们开始恶搞,把她P入各种荒唐的背景。一位肯尼亚企业家看到这些报道,决心筹钱帮她圆梦。中国一家面向非洲的杂志也给她提供赞助,结果她真的来到中国,游览了那些著名景点。不过,这个肯尼亚姑娘之所以美梦成真,不是因为会装,而是因为不会装。但不会装反而显得真实、可爱、引人共鸣。无论如何,装的背后是她的理想和渴望,这也是精神的力量。(赵菲菲)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8 21:01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8 21:20 编辑

       新唐山“四十”辉煌 彰显“中国力量”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8 21:31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8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唐山“四十”辉煌 彰显“中国力量”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7/1469619150702.jpg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8 21:38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8 21:42 编辑

         孤独者可怜

    核心提示:默克尔“妈妈”正在给躺在欧盟大床上的各位成员国“宝宝”讲睡前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可怜的孤狼》。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8/1469685420841.jpg默克尔“妈妈”正在给躺在欧盟大床上的各位成员国“宝宝”讲睡前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可怜的孤狼》。“看看,那只离开大家庭的小狼多可怜,它在哭呢!”(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9 23:32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9 23:34 编辑

          观点:美国大选反常现象暴露民主危机:
        核心提示:我最担心的是,到2017年,不管谁担任美国总统,很可能至少50%的美国人会恨美国新总统,觉得她/他没有资格 与美国历届选举相比,2016年的总统大选呈现出三点不同:第一,相当多的美国人开始质疑美国政治制度的坚实程度。他们不清楚美国是否能保持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7月12日,在得克萨斯州北部城市达拉斯举行的追悼仪式上(达拉斯7日发生的枪击事件致5名美国警察被打死,7名警察被打伤——编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近期美国出现的数起种族冲突和社会暴力事件,把美国民主的一些断层线暴露甚至放大了。美国人历来很外向且有自信心,但现在,美国人还有这种自信心去克服这些问题吗?这值得探讨。第二,多数美国人对两个大党的候选人都有负面印象。民意调查显示,至少64%的美国人对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有消极负面的印象,54%左右的美国人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也没有好印象。
    第三,美国两党之间存在着剧烈的分化。50%以上的民主党党员说他们将投票给希拉里,不是因为他们支持希拉里,而是因为他们反对特朗普。共和党也是,50%以上的共和党党员说他们会投特朗普的票,不是因为支持他,而是他们“恨透了”希拉里。第二,多数美国人对两个大党的候选人都有负面印象。民意调查显示,至少64%的美国人对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有消极负面的印象,54%左右的美国人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也没有好印象。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9 23:38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9 2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观点:美国大选反常现象暴露民主危机:
          核心提示:我最担心的是,到2017年,不管谁担 ...

最近一个民意调查显示,只有21%的美国人觉得美国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高达72%的美国人觉得美国早就走错路了。人们非常害怕美国陷入长期的衰落。所谓的“美国梦”是指每一代美国人总是相信“自己孩子的日子要比自己好过”。但现在,美国人没有这种自信心了。更多的美国人害怕美国最好的日子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他们儿女的生活水平会低于自己。我所担心的是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分裂。到2017年,不管谁担任美国总统,希拉里也好,特朗普也好,从就职第一天起,很可能至少50%的美国人会恨美国新总统,觉得她/他没有资格当总统,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希拉里和特朗普都没有办法解决美国的两极化分裂问题,这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当然,我也不能说得太悲观,因为美国的多样化、自我的再创造力非常高。历来大选季都会有一部分美国人说美国已经崩溃了,但事实并不如此,所以不要低估美国的适应力。但是,至少美国的两极化分裂问题在2017年经过总统选举以后,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戴博(Robert Daly)系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本文根据戴博7月25日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CCG圆桌会:从总统大选看中美未来走向”上的发言编辑整理,有删节)(专家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0 22:48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30 22:49 编辑

       西媒:缺乏科学依据的营养“传说” 节食反增肥

   核心提示:很多被肥胖困扰的人都曾被建议节食。实际上节食非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增加肥胖的风险。换言之,越节食越胖。
据西班牙《国家报》7月18日报道称,虽然长辈们不断向我们灌输一些所谓的营养“传说”,但许多说法其实没有科学依据,纯粹是夸大其词。●早餐是全天最重要的一餐虽然不能说这句话完全是错的,但任何话都不能说得如此绝对。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全天最重要的一餐,吃早餐也不会对减肥有明显帮助,早餐也不分“理想”的早餐和“糟糕”的早餐。如果过分强调早餐就会忽略其它两餐的地位。吃早餐有助于减肥只是一种推测,尚无明确的科学依据可以论证。早餐有无数种组合形式,没有任何一种是最理想的。食品生产者向消费者推荐的所谓理想早餐其实就是他们想卖给你的产品。这世上确实存在很多对人体有益的食物,但这些益处与什么时候吃它们无关。●喝一杯牛奶有助睡眠喝牛奶催眠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牛奶所含的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和褪黑素所必需的一种氨基酸,而血清素和褪黑素这两种神经递质都与睡眠周期有关。但实际上,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远远不足以对人类的睡眠周期产生作用。此外,牛奶中的色氨酸被吸收后再生成血清素和褪黑素的过程约持续数天时间。假设牛奶中的色氨酸真的能够促进睡眠,那么为什么在你喝下一杯牛奶之后,没有昏睡好几天呢?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0 22:53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0 2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媒:缺乏科学依据的营养“传说” 节食反增肥

   核心提示:很多被肥胖困扰的人都曾被建议节食 ...

●节食有助瘦身很多被肥胖困扰的人都曾被建议节食。实际上节食非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增加肥胖的风险。换言之,越节食越胖。真正能够瘦身的方法是平衡膳食,而绝非节食。节食或许初期有效,但减掉的体重很快就会反弹回来。节食只能让我们的大脑更渴望食物,最终让我们陷入从节食到暴食再到节食的恶性循环。
●肉是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食品虽然肉类确实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但也要分情况,有些肉的脂肪含量奇高。在诸多种类的肉当中,鱼肉是补充蛋白质不错的选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肉类绝非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食物。整体来看,豆类的单位蛋白质含量是食物中最高的。一般情况下,肉类中的蛋白质含量在16%至21%之间,而豆类的比例则高达22%至36%。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0 22:57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30 22:58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0 2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节食有助瘦身很多被肥胖困扰的人都曾被建议节食。实际上节食非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
●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或治疗感冒在很多营养传说中维生素C被赋予神奇的力量——不但能够预防感冒,还能促进感冒痊愈。实际上,迄今尚无可靠的科学依据来证明这一点。虽然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维生素C能够缩短感冒的时间,但这一结论尚未得到大量研究结果的论证。由于服用维生素C的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较高,感冒患者不妨一试,至少不会出现副作用。
●低脂食品是最好的瘦身食品很多节食者都会选择低脂食物。既然节食不能瘦身,那么有关低脂食品的传说也并不可信。主要原因在于低脂食品在提供低能量的同时无法给身体带来满足感。算着卡路里吃饭不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才能在为我们带来健康的同时带来健美。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0 23:08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30 23:09 编辑

         世界最臭花朵"尸花"比利时绽放 重达200斤

    核心提示:由于花朵释放的臭气介于尸臭和烂鱼味,故被称作“世上最臭的花”。尸花5至10年才开花一次,花朵高1.9米,重约18公斤,整株重量可达100公斤。
外媒称,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花——泰坦魔芋(Titan Arum,又称“尸花”)日前在比利时迈泽市植物园盛开。据俄罗斯卫星网7月30日援引比利时《最后一小时报》报道,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称,尸花花期只有72小时,吸引民众争相前往参观。报道称,由于花朵释放的臭气介于尸臭和烂鱼味,故被称作“世上最臭的花”。尸花5至10年才开花一次,花朵高1.9米,重约18公斤,整株重量可达100公斤。泰坦魔芋最早于1878年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被发现,可在世界几大植物园人工养殖。花的臭气会吸引腐尸甲虫和肉蝇前来授粉。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30/1469846429458.jpg
(图片来源:路透社)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1 22:27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31 22:29 编辑

         德媒盘点十大著名科学谬误(上)

    核心提示:生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流行数个世纪的理论认为是自然生成,即生物可在任何时间从无生命的环境中随时生成。德媒称,如今人们对科学的信任胜过一切,然而历史证明,许多理论可能是极不正确的。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7月24日报道称,尽管如此,其中一些理论仍然让人们相信了很久。在这里介绍10个著名的例子。1.“火神星”的存在19世纪,这颗此前从未被发现的行星引起科学界的轰动。1859年,法国天文学家奥本·勒维耶声称发现了它。根据他的计算,这颗行星位于水星的轨道以内,距离太阳非常近。勒维耶在1846年发现海王星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关于“火神星”的论断建立在与发现海王星相同的方法上。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就依照这种方式探寻尚未发现的行星。但是,人们从未找到“火神星”。“火神星”假设是基于水星莫名其妙的路径偏差,这与牛顿天体力学不一致。直到爱因斯坦推出广义相对论,这种效果才得到解释。
2.自然生成生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流行数个世纪的理论认为是自然生成,即生物可在任何时间从无生命的环境中随时生成。所以学者们相信,在热量和空气的作用下,在水里和土壤里会不断形成诸如贝壳、水母甚至鳗鱼之类的生物。古代科学家认为,虱子来自汗水,蛆从腐烂的肉中产生。这些听起来相当荒谬的理论一直延续到19世纪。这套歪理是这样被驳倒的:17世纪末,意大利医生弗朗切斯科·雷迪做了一项实验,目的是验证蛆是否产生自腐烂的肉。他把肉装进3只罐子里,一只罐子完全封闭,另一只用纱布盖上,第三只则敞着口。最终只有敞着口的那只罐子里发现了蛆。这样自然生成的理论不攻自破。
3.扩张理论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其岩石表层在不断地运动。千百万年来,地球的陆地形成、崩解,又不断地漂移。扩张理论指出,早期的地球比今天要小得多,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张。由此在曾经完整无缺的表面形成裂缝,就像一个膨起的蛋糕。曾经的超级大陆以这种方式分解成今天的各大洲。另一种非常可信的理论终结了扩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陆地漂移是基于地球内部力量。许多观察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相反,2011年的一次精密测量却未能测到地球的扩张——扩张理论似乎由此彻底被终结。
4.以太理论人们早在17世纪就已确认,光就像水面的波纹一样传播,后来通过实验得以证实。因此人们假设,肯定也有光传播的介质:以太理论由此诞生。以太是一种充斥着我们周围整个空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低密度物质。在以太中,光波就像水中的波纹或空气中的声波一样传播。电场和磁场也被描述成以太的特殊状态。19世纪末,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和爱德华·莫雷通过实验来证明对于以太理论非常重要的以太风,但未能成功。以太理论开始动摇,至少自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诞生以来,以太的想法被视为多余。(上)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1 22:56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31 22:58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31 2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媒盘点十大著名科学谬误(上)

      核心提示:生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流行数个世纪的理论 ...
         德媒盘点十大著名科学谬误(下)
    核心提示:即使是科学天才也至少大错了一次。因为正如爱因斯坦1917年所写,他认为宇宙是刚性的,既不会扩展,也不会收缩。
德媒称,如今人们对科学的信任胜过一切,然而历史证明,许多理论可能是极不正确的。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7月24日报道称,尽管如此,其中一些理论仍然让人们相信了很久。在这里介绍10个著名的例子。
(续昨)5.静态宇宙即使只看前面的例子,人们也能得到这样的印象,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贯正确。然而,即使是科学天才也至少大错了一次。因为正如爱因斯坦1917年所写,他认为宇宙是刚性的,既不会扩展,也不会收缩。这一想法是英国天文学家托马斯·迪格斯在18世纪提出的。到了20世纪初,人们还无法想象宇宙会有所变动。来自银河系的光的红移驳倒了这一理论。这也促成比利时牧师乔治·勒梅特1927年推出“宇宙膨胀说”。直至今天,“宇宙膨胀说”仍被视为事实。
6.燃素长久以来,一种今天被认为过时的理论其效果却令人惊讶地好:即17和18世纪在科学家中间普遍流行的燃素理论。燃素是一种包含在所有可燃物质中的假设物质。科学家们认为,在燃烧过程中,燃素退出,并留下“真正的”物质。就像铁生锈,燃素退出,留下“脱燃素的”铁。燃素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它没有回答在上述过程中质量变化的问题。例如,木材燃烧,留下的灰烬很轻,但是铁生锈,其重量却增加,尽管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据说燃素都挥发了。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用他的氧化理论解开了这一矛盾。所谓的氧化理论清晰地说明,在燃烧、生锈的过程中,氧是关键成分。
7.颅相学19世纪初,一项理论享誉世界,即可以通过人的头骨形状了解其性格和智力。这就是颅相学,由德国医生和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提出,并且广为流传。加尔认为,大脑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每个“器官”都含有某些性格或功能。这包括勇气、诙谐、良知或方向感。头骨的某处出现一块小的凹痕或凸起之处,其下面的“器官”相应会更弱或更强,从而塑造相应的性格特征。加尔的理论并非完全荒谬。因为大脑中的某些区域确实具备某些功能。不过那不是加尔所说的那些功能。此外,从来没有证据表明,头骨造型和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8.火星运河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的问题已经让好几代科学家兴奋不已。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斯基亚帕雷利认为,他在火星上发现了运河。其他天文学家也在寻找火星上的运河,并且在火星表层发现了几乎呈直线的结构。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甚至大胆推定,火星上的这些运河可能是外星文明的灌溉沟渠。196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水手4号”探测器从火星向地球发回了首批近景照片。从照片上看不到任何运河。不过火星的确有一个巨大的峡谷系统,即“水手峡谷”,该峡谷于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
9.毒瘴理论从古代到19世纪,从欧洲到中国一直流传着“坏空气”能传播瘟疫的说法。这就是疫病理论或所谓的毒瘴理论。在学者看来,诸如霍乱和鼠疫之类的瘟疫都是由来自腐烂的有机物质中产生的令人作呕的、受污染的空气引起的。出于这种原因,中世纪的医生们在对鼠疫患者的调查中要带上鸟嘴状的面具,以防止受到这些毒瘴的侵害。直到19世纪,毒瘴理论才被证明是错误的。在欧洲发生了多次严重的霍乱疫情后,英国医生约翰·斯诺于1854年才认识到,这种瘟疫并非由毒瘴而是由微生物传播的。但是斯诺的这一见解只是逐步地在科学界被广泛认可。
10.弗莱希曼和庞斯的冷聚变这是人类的一个梦想:拥有取之不尽并且廉价的能源。因此,1989年提出的“冷聚变”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一理论指出,在太阳内部高压和高温情况下的核聚变过程也可以在实验室通过简单的手段模仿。马丁·弗莱希曼和斯坦利·庞斯推出了这一理论。他们通过发表论文引起了一场聚变热。全世界科研人员都试图模仿这项实验,然而没有人取得成功。人们在对冷聚变的文献进行检查时还发现了错误。虽然这套理论今天已被驳倒,但是研究人员仍致力于让冷聚变的梦想成真。(下)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8-1 00:08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8-1 00:09 编辑

         “火炬接力”

    核心提示:如果希拉里当选总统,她从奥巴马手中接过的将是一个四处着火的烂摊子。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729/1469772095110.jpg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力挺希拉里,称“必须把总统的接力棒传给希拉里”。然而,如果希拉里当选总统,她从奥巴马手中接过的将是一个四处着火的烂摊子。(原载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8-1 19:45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8-1 19:49 编辑

       15年追逐!中国60岁奥运狂人"骑"到巴西
        2016-08-01 09:54 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昊天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6/0801/1470016402421.jpg


7月31日,陈冠明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外骑行。当日,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地马拉卡纳体育场,一名特殊的中国游客神奇亮相,他就是被称为“奥运狂人”的60岁江苏籍农民陈冠明。陈冠明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便开始骑行世界,“奥运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这是我的交通工具,也是我睡觉的帐篷。”他指着喷印着满满新闻报道的三轮车说。15年骑行追逐奥运,他从早期的为北京奥运会造势转变到如今的行走全球体验奥运文化。陈冠明说,他于30日来到里约,计划在这座城市逗留20余天,奥运会闭幕后,他将骑往大洋洲。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查看完整版本: 網絡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