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沉闷
国内为什么出牛顿,爱因斯坦模式的人物较少?要反思两个字:“复习”(教育中的“复习”)。不能复习太多,复习太多是领教“学习的沉闷”,花大量的时间领教“学习的沉闷”,人们不可能有激情,注定学生厌学,那肯定就毁了、废了。学习过程中应该有很大部分时间是亢奋的,因为是新知,知道“牛顿定理”,觉得很微妙,一直围绕着它转,少年本身是好奇的,应该一直被新知诱惑着一直亢奋,猎奇,如果亢奋不起来就越来越沉闷:三大定理我都读了,复习了10遍,怎么还要复习?早就及格了,但不行,后来考了80分不行,考90分不行,考了95分后,复习得非常厌倦,那这个孩子的学习就废了。所以在中国受了中小学12年教育的人,不管大学是读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注定很难拿到诺贝尔物理奖。(指过去)。本来天赋非常好,可以做千里马,但让它拉一年磨,拉一年磨以后,让它做千里马,你把绳子解了,叫它撒着欢都不会,因为它的猎奇,想象力被修理得没有了。中国全体青少年在高中三年级时要复习一年,早已反复学过的东西(应付高考,高分中易出智商高,情商低,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假设里面有潜在的牛顿,爱因斯坦等天才,,,,,,,有可能被摧毁了,多可惜啊。想象力, 爱因斯坦, 诺贝尔, 千里马, 青少年
:victory::victory: 笑观江海 发表于 2013-12-20 2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
靠人,靠天,靠父母,靠祖先都不算英雄漢。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