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民 发表于 2014-1-7 19:27

第30次南极科考现场直击:“雪龙”转身 百折不挠

   新华网“雪龙”号1月7日电(记者张建松)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雪龙”号所在海域,久违的阳光照耀着白色冰面。在被冰包围的狭窄空间,“雪龙”号缓缓地倒车、加速、前进、破冰、转向,小心翼翼地循环往复,百折不挠,努力掉转船头。    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白色坚冰。“雪龙”号船尾的地平线尽头,白色的天空下有一抹淡蓝色,那里就是清水区。看上去近在咫尺的距离,只因“雪龙”号难以转向而显得十分遥远。    驾驶台的气氛紧张。消瘦的“雪龙”号船长王建忠戴着墨镜,一会儿在左舷窗向后观察冰面情况,一会儿又跑到右舷。一边观察,一边指挥值班船员操舵。连日来的夜以继日,使他看上去很憔悴,但精神饱满。    “雪龙”号第二船长赵炎平、政委王硕仁以及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刘顺林、大洋队队长矫玉田、维多利亚队队长查恩来等人,都在窗口密切观察每一块浮冰的位移。科考队员陈虹也不时用激光测距仪进行精确测量。    万里之外,“雪龙”号的一举一动受到国家海洋局“雪龙”号脱困应急小组的密切关注,要求船上每半个小时汇报一次情况,包括海冰、冰山状况,“雪龙”号航向、破冰状况以及当地海域的风向、风速、海流等气象要素。    连日来的东南风,将周围的浮冰吹得密密实实地冻结在一起,大块浮冰已经被编号。“雪龙”号像啃骨头似的,一块一块地咬上去,一个角一个角地压碎,顽强地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无奈浮冰太厚、冰上积雪太多,被“咬碎”的浮冰无处可去,只能淤积在狭小的航道中。在倒车的时候,“雪龙”号船尾挤压着浮冰,发出巨大的声响。船舷边,还有许多小企鹅在好奇地观望。    与往日大刀阔斧破冰的景象不同,这次“雪龙”号破冰转身小心翼翼。因为船头不远处就是一座冰山。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冰山在海面下看不到的部分至少是海面上的六倍。稍不小心,船就会被冰山卡住。    海冰犹如南极大陆跳动的“脉搏”,每年冬季生长、夏季消融,一日之内可变化数十公里。眼下正值南极大陆盛夏,海冰正处于消融期。7日下午,大家欣喜地观察到,“雪龙”号船尾方向出现了两个小小的“清水塘”,转身后“雪龙”船头方向正对着其中一个,现在是“雪龙”号破冰突围的关键时刻。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4-1-7 19:30

但愿雪龙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victory::victory:

铁锚 发表于 2014-1-7 20:14

本帖最后由 铁锚 于 2014-1-7 20:16 编辑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4-1-7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愿雪龙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是啊!我国60年代生产的100多吨的破冰船,其船头钢板是100毫米厚。60年代初渤海湾冰冻封港时。此船到渤海湾为进出港船只破冰。据老兵讲,在船破冰的响声中,船体钢板断裂也不会知道,声音很难区分。可怕的冰层断裂声压倒了一切。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4-1-7 21:46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4-1-7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愿雪龙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是的,我已发新帖。:lol:victory::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30次南极科考现场直击:“雪龙”转身 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