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 发表于 2014-2-7 11:34

两岸双城记·相约今生(二):42年后回台探亲 一头跪在父母跟前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cwMDIyMjc2/v.swf

刀锋 发表于 2014-2-7 11:36

    继续讲述《两岸双城记·相约今生》。昨天我们认识了已经在青岛生活了65年的台胞汪洋。1949年为了寻求爱情,汪洋离开台湾的父母,重新回到大陆,和恋人金又新相聚。虽然爱情是甜蜜的,但因为历史原因,这份甜蜜却是以与父母42年的隔绝为代价的。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让汪洋看到了希望。  1949年7月,汪洋和金又新一起来到青岛,加入了为迎接新中国成立的青岛团市委青年文工团。因为担心两人被分开,他们在火车上就提前商量好,填表时写上已婚。就这样,他们成了没领结婚证的夫妻。汪洋,台胞,退休教师:从上海到青岛的火车上,我们相约够18岁,这样组织上才能相信我们,如果说16岁、17岁,那怎么也不行,另外我们担心把我们分开了,分得远远的还不知道什么再见面。
  坠入爱河的同时,汪洋也与父母开始了长达42年的分离。直到1990年春天,汪洋与远在台湾的父母,取得联系。不过,首次探亲之路,因为汪洋的政协委员身份,变得复杂起来。汪洋:后来我才知道,中华旅行社就是一个特务机构。对外来说是一个旅行社,其实是你签证的地方,专门有个人跟我谈话,他说你按照这个东西,抄写一份,签上你的名,我一看悔过书。那我说不可能,我说政协不是什么组织,侨联也不是什么组织,台联也不是什么组织。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探亲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如果我当时真要写一份,根本不可能再回来了,怎么跟组织交代,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两岸刚开放的时候,双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政府是诚心实意的,没给任何一个台胞设难题。
  尽管颇费周折,最终,汪洋还是拿到了入台证,顺利地到达了台北。汪洋:我一进家去,我爸妈就坐在那里沙发上,我一头就跪下了......我觉得内心感到很内疚,但是战争年代只能这个样。好在后来,我能够跟父母再见面。也是一生中,感到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我父亲从我第一次去探亲,之后两年就去世了。
  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两份情感——亲情与爱情,汪洋曾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并一直坚守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汪洋回台湾探亲的三个月里,丈夫金又新已经饱受脑血栓、心脏病的折磨,对妻子汪洋的思念更是不能自已。《良友书坊》的第9辑,就收录了那段时期,金友新写下的多封《两地书》。
  汪洋:突然间,几十年在一起,患难与共,忽然间分手了,就觉得那么依依不舍,他写得很详细,很多,有的时候我在台湾一天收他三封信,我妹妹都笑了,说姐夫还这么痴情。说一天收三封信,从来没见过。他那时候病得已经很重了,老怕我待在台湾不再回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说,这是你40多年来第一次休假,这个假是你应该有的,应该享受的。但是有这样一封信,其实我们两个人性格一点也不一样,我是这样一个性格的人,你是那样一个性格的人,但是我们现在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了,特别到了这个年龄,特别是我病了以后,有这样特别的信。就像我书中写的,相约今生、来世再聚。如果有来生的话,我还是跟那个长得高高的个,穿着红格子白衬衫的姑娘在一起。我说还会选你这样一个英俊的少年。
  其实汪洋去台湾探亲时,金又新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对于汪洋来说,丈夫的离去,不愿去想,却又无法回避。

范大将军 发表于 2014-2-7 11:59

         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两岸婚姻的结局!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4-2-7 12:00

刀锋 发表于 2014-2-7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继续讲述《两岸双城记·相约今生》。昨天我们认识了已经在青岛生活了65年的台胞汪洋。1949年为了寻求爱 ...

读罢潸然泪下……

透心凉 发表于 2014-2-7 13:02

血浓于水!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4-2-7 14:00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2-7 14:09 编辑

我对这段故事了解的比较早,非常曲折,非常悲凄的一段爱情故事,我最初了解这段故事的时候,金老十几年前和在全国各地的戏校同学在青岛举行同学会,其中有许多活跃在当时话剧,电影舞台上的著名演员,比如上影厂的严翔等。其实那时金老的身体状况就很差了,同学相聚,他很激动,喊出了同学友谊万岁的口号。就在那时知道了金老,汪洋的这段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青岛电视台为此专门拍的专题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岸双城记·相约今生(二):42年后回台探亲 一头跪在父母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