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树陈招娣铜像 女排老队长曹慧英语带哽咽追思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4-3 03:45 编辑时报讯 昨天上午,城北的安贤园里,肃穆庄严。阴暗的天空下,一场没有落下的雨,配合着郊区的微微凉风,显得有些伤感。
一年前的这一天,从杭州西子湖畔走出的老女排冠军成员陈招娣在北京走完了58岁人生的最后一程。一句“退休了就回杭州”变成了遗愿。转眼一年过去了,昨天上午,陈招娣的女儿郭晨亲手将母亲的骨灰下葬于安贤园,总算是完成了母亲落叶归根的遗愿。
“别人的青春在花前月下中度过,而我们的青春是在训练场上流汗、疲劳和伤痛中度过,那时的体育没有金钱,没有市场,只有一个字——拼”——陈招娣
大地牧歌 发表于 2014-4-2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十八岁,太年轻了。
谢谢邹版加分 大地牧歌 发表于 2014-4-2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十八岁,太年轻了。
谢谢邹版加分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4-3 03:46 编辑
“今天也算是我的新生” 女儿郭晨诉说对母亲思念
说起陈招娣,她的标签有不少,“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当时世界顶尖的接应二传手、球场上的‘独臂将军’、体育界唯一的女将军……”
去年因病去世前,陈招娣一直说对故乡杭州十分眷恋,曾与家人商量退休后回到家乡。今年一周年忌日,家人决定将她的骨灰运回杭州安葬。
昨天,郭晨一身军装,抱着母亲的骨灰盒缓缓放入墓中。下葬后,郭晨轻轻擦拭母亲的墓碑,顺着墓碑往上看,有一座陈招娣的半身塑像,穿着老女排球衣的陈招娣,左手搂着一只排球,右手叉着腰,面带微笑,透露着老女排的自信。
明天就是郭晨27岁的生日,自从母亲去世后,她时常会在微博上表达思念。来杭州的当天凌晨,郭晨还发了一条微博写道:“又到了愚人节,我多希望去年的今天,老天爷和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开了一个到现在才能慢慢接受的玩笑,本以为我会没事,我会坚强,我已经接受,可我现在还是很讨厌这个日子,永远希望这一天不会出现,但就是发生那么真实,让我用平静的心去面对,今天也算是我的新生,1岁快乐。”
郭晨说,母亲让自己最敬佩的还是她的那种坚持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不如妈妈。”说到这里,郭晨的眼眶有些泛红。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4-3 03:48 编辑
“她是中国运动员的楷模” 队友好友集体缅怀陈招娣
追思会上,陈招娣的队友曹慧英、好友郑海霞以及一众亲友都发言追忆起与陈招娣的种种过往。见证了女排五连冠的宋世雄表示:“我们今天不仅仅是回忆招娣,更是追忆当年老女排奋勇拼搏的精神。”
房间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陈招娣以前的电视画面和照片,一众亲友回忆起来,这些画面更是历历在目。女排老队长曹慧英一张嘴,便已语带哽咽:“我们从71年开始,一起进国家队、八一队,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
浙江女排的不少队员、教练员,昨天也来到安贤园缅怀前辈。“招娣阿姨逝世一周年!生命不朽,精神永存!”周苏红短短一句话,道出了陈招娣在女排队员心中的地位。
陈招娣生前有一句名言:“别人的青春在花前月下中度过,而我们的青春是在训练场上流汗、疲劳和伤痛中度过,那时的体育没有金钱,没有市场,只有一个字——拼。”昨天,这句话也是一再被提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招娣还与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宋世雄搭档解说女排比赛。在宋世雄印象中,这位女排名将不仅颇有专业知识与文化修养,还十分敬业。宋世雄告诉记者:“这个‘拼’字就是陈招娣骨子里的东西,她是中国运动员的楷模。”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4-2 19:16 编辑
女排的楷模!为中国女排贡献青春。 五十八岁,太年轻了。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4-4-2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她是中国运动员的楷模” 队友好友集体缅怀陈招娣
追思会上,陈招娣的队友曹慧英、好友郑海霞以及 ...
老女排精神激励、影响了多少人! 大地牧歌 发表于 2014-4-2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十八岁,太年轻了。
是太年轻了,可陈招娣的身体被过早透支,每当我听到体育界“为国争光”等等总是不那么舒服。我们老女排的训练量是美国人的几倍,没有节假日,这算人道吗? 是啊(老女排精神激励、影响了多少人!):victory: 女儿和母亲在一起
缅怀
女排老队长曹慧英语带哽咽追思
老女排队员曾激励过我们一代人,向她们致敬!!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4-4-2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女排的楷模!为中国女排贡献青春。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