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31 21:18

本帖最后由 新手上网 于 2014-5-31 21:22 编辑

5月31日,艰难的路程开始了,海拔越来越高,骑行都是上山路,推骑共计40公里。到达折多塘。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31 21:25

    康定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藏区的门户,不过这里还是有很多的汉人。明天要翻越的折多山才是真正的汉藏界山。康定县城不大,夹在三座大山之间,成丁字形分布,沿着山麓两条城区,一条东西走向,一条南北走向,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奔流其间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31 21:37

队长他们今天推骑40公里赶到折多塘是最佳方案,因为明天要爬折多山,据说这是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容易有高山反应。
康定(海拔2395)--折多塘村(海拔3300)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31 21:44

本帖最后由 新手上网 于 2014-5-31 21:46 编辑

http://e.hiphotos.baidu.com/album/pic/item/d043ad4bd11373f0def7cba0a50f4bfbfaed04c0.jpg
http://f.hiphotos.baidu.com/album/pic/item/8601a18b87d6277f1bd0970729381f30e824fccb.jpg
雍正八年(1730年)清王朝在康定依山临山修筑城墙三堵,并在三条进出口处修建了东南三座城楼,分别起名紫气门、南极门、拱宸门。民国十一年,川边镇守使陈遐龄修复东关城门时改紫气门为康定门,亲笔书写“康定门”三字匾额挂在东关城门上,这便是康定溜溜的城。


  康定是一个藏汉文化,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心,她有自己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一种文化在康定形成,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把康定推向一个个高峰。清朝咸丰年间,果亲王允礼、福安康都曾来康定,清末民初赵尔丰、尹昌衡先后经营康定,三四十年代康定被定为西康省会。历史上漫长的茶马互市,清末时的移民,使康定形成了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由于茶马古道的向东南亚延伸,使她与世界文化接下了不解之缘,不少康定人血管里流淌着藏汉人民共同的血液。


  康定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中国一些著名学者、艺术家张大千、丰子恺、吴作人、叶浅予、戴爱莲、任乃强……先后都去过康定,也曾对康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繁荣的经济必然产生杰出的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康定历史文化孕育了《康定情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甘孜报》突然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一场波及全国,纷纷扬扬的讨论在《甘孜报》上展开,众说纷纭,各执其是,其中不乏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浪漫情调。但多数人认为该歌曲是由民歌发展而来。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这个样唱的,那时康定城有一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长得漂亮美丽,举世无双,康定人称“松光西施”。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型了。按老人的年龄来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


  康定的人文是多样的,作为茶马古道上的物资集散地,它必然是多民族的多种文化交流和融汇,作为康定的民歌正是这种交融文化的体现。正是从这种意味上看,历史造就了《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茶马古道这块沃土上生长出来的高原雪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不是哪一个才子大腕的个人杰作,是由民间歌手创作,又由众多文化人和民间歌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可以肯定在情歌的背后还有许多美妙的传奇故事,情歌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许多关于情歌的传说,有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康定的文化内涵,这是雪域高原的罗曼蒂克,这是人们对康定这座文化古城的理想和梦幻。


  康定的餐饮仍然以川菜为主,以其麻辣味闻名于海外,浓郁地方特色菜和小吃种类繁多,味道变化无穷,香飘海内外。当地的名菜有虫草鸡、贝母鸡、天麻肘子、酸菜腊肉和野菜等绿色食品。著名的饭店有海螺沟酒家、祥林饭店等。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31 21:50

折多塘村没几间房子!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5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都桥镇位于康定县境西部,距县城81公里。面积508.3平方公里,人口0.7万。国道318、317线过境。辖新都 ...

http://pic41.nipic.com/20140515/10276032_200908384002_2.jpg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6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pic39.nipic.com/20140314/10276032_231827270000_2.jpg

海河 发表于 2014-6-1 20:38

“新手上网”的详细介绍,一个月整的跟踪报导辛苦啦!谢谢!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9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s15.sinaimg.cn/middle/5e47ec13xad06a0df68be&690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9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s12.sinaimg.cn/middle/5e47ec13xad06a3c47c8b&690

yuanzi 发表于 2014-6-1 20:53

07年到达折多山垭口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1:08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6-1 2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新手上网的详尽介绍!
祝贺勇士们翻越第一座高山!

谢谢蓝版的关注支持!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1:13

yuanzi 发表于 2014-6-1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07年到达折多山垭口

了不起!
地图上看,折多山的公路跟拧麻花一样。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1:21

海河 发表于 2014-6-1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手上网”的详细介绍,一个月整的跟踪报导辛苦啦!谢谢!

谢谢海河老师的关注支持!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1 21:23

海河 发表于 2014-6-1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手上网”的详细介绍,一个月整的跟踪报导辛苦啦!谢谢!

折多山




   折多山是川藏线进入藏区后第一座大山,在前往以上各个景点前,首先 要经过的便是折多山脉,之后才能顺利到达新都桥。那么,为什么在游玩了所有景点后,才重要欣赏折多山的风景呢?
  折多山海拔4298米,号称“康巴第一关”。“折多”一词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山如其名,折多山上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像“多”字。同时,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西为青藏高原,以南是川西南高山峡谷地带,以北是阿坝州的大小金川的“嘉绒”藏族聚居区,以东则与二郎山脉相连。

新愚叟 发表于 2014-6-3 15:41

——折多山上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像“多”字。
“人定胜天功”,有一定的道理。
关注~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3 19:56

新愚叟 发表于 2014-6-3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折多山上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像“多”字。
“人定胜天功”,有一定的道理。
关注~

谢谢新愚叟的关注,解评!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5 00:26

6月4日经相克宗村出发翻过了剪子弯山(海拔4659米),骑行54公里,在135道班住下。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5 11:37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6-1 2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新手上网的详尽介绍!
祝贺勇士们翻越第一座高山!

谢谢蓝色海湾版主的关注!

天津疯老头 发表于 2014-6-5 13:09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6-5 0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月4日经相克宗村出发翻过了剪子弯山(海拔4659米),骑行54公里,在135道班住下。


疯老头新添得毛病,好帖必顶!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津海冬和队友孙建时骑行西藏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