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作霖11 发表于 2014-5-5 08:40

天气预报总是不准,为什么呢?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假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第二天会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国外天气预报员甚至有“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更不用说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对天气的影响了。
       当然,并不能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也是绝对不行的。

理由三: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自从有了气象卫星,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就难以被观察并测算,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没有人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我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气象局的一位领导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4-5-5 09:02

:lol:lol

KTW 发表于 2014-5-5 09:45

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冰水青人 发表于 2014-5-7 11:46

:victory::victory:

春风吹又生2 发表于 2014-6-30 21:14

:Q:Q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气预报总是不准,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