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类型交叉转动配合技术的整合及其发展趋势[龙影儿原创]
第一次整合。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前,第一种类型的前交叉配合是十分流行的游法。多年来人们一直推崇这种配合技术。1968年,康西尔曼有力地批驳了这一理论,他强调指出,前交叉配合技术游速较慢的原因是一臂推力阶段结束至另一臂推力阶段开始间的游速减缓期延长了。在康西尔曼理论的影响下,今日采用前交叉配合技术的选手已十分罕见了。根据本文的分析结论,前交叉配合技术游速较慢的原因除了康西尔曼强调指出的不足之外,身体转动的角速度 完全处于减速转动状态,交叉转动配合只能在低频率下低质量地完成两臂的配合动作和腿部打水动作,身体的转动资源完全被浪费,才是最直接的原因。第二次整合。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录像进行分析,曾于2010年10月撰文提到“现今自由泳技术集体走向整合,世界优秀自由泳运动员大都开始采用中前交叉方式”;“中距离比赛中,采用中前交叉技术的运动员比例较多,虽然也有少部分运动员采用前交叉,但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皆采用中前交叉技术。长距离项目中,运动员已没有明显前交叉技术的代表,仍然以中前交叉技术比例占大。国内外运动员开始注重划频与划距的合理配合”。此次整合依然没有脱离第一种类型的范畴。但是,美国游泳队并没有盲目参与此次整合,始终坚持推崇中交叉甚至中后交叉转动配合技术,且持续保持一枝独秀。
前两次整合的特点。在游泳技术的每次变革中,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流体与肢体动作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从第一次整合到第二次整合,即从前交叉向被动动态阻力相对较小的中前交叉整合经历了长达60年的历程,说明了人们对自由泳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的认识,在总体上是艰难而又缓慢的加深,只是这个认识过程太过漫长。尽管两次整合都没有脱离第一种类型的范畴,但整合趋势离更加科学、合理的第二种类型交叉转动配合动作技术毕竟是越来越近。这个趋势完全可从北京奥运会的短距离比赛中,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热衷于中交叉技术;在中、长距离的比赛录像中,部分中前交叉运动员在赛程的最后冲刺阶段,由于动作频率的加快,呈现中交叉特点而可见一斑。
未来交叉转动配合技术的整合趋势。许多优秀运动员采用不同的配合方式,在各种不同的距离中都取得过成功。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明这些交叉配合方式就是最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因为,世界优秀自由泳运动员大都开始采用中前交叉方式的第二次整合,并未出现金牌(或奖牌)数量平均分配的格局。前交叉和中前交叉转动配合技术所存在的诸多不可避免的、顾此失彼的弊病,极有可能是美国游泳队没有随波逐流参与第二次整合,并坚持推崇后交叉、中后交叉和中交叉转动配合技术的理论根据。鉴于美国游泳队始终坚持采用后交叉、中后交叉和中交叉转动配合技术,并在多次世界大赛上持续保持一枝独秀,那么,在新的奥运赛季开始的时候,在竞技游泳运动中,淘汰前交叉和中前交叉转动配合技术,并迅速实现向中交叉、中后交叉和后交叉转动配合技术的全面整合,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以及除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游泳队的当务之急呢?!
创新,才是前进的动力!:lol:victory::victory: :victory::victory: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创新是一个瞬间,改变是一个过程!正确的理论,就是运用指导科学游泳的实践基石! :handshake:victory:阅读学习 学习学习~麦兜是个菜鸟;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