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海 发表于 2014-9-4 09:53

青岛风情——八八大关的“中国烙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之下的中国大地,曾建造出一大批华洋风格杂处的别墅区。其中北戴河海滨、庐山牯岭、厦门鼓浪屿和青岛八大关被称为近代“中国四大别墅区”。比较而言,如果说北戴河海滨的别墅曾因毁于战火,而显仓促建设,八大关则未历硝烟,其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皆得以完善保存。如果说厦门鼓浪屿别墅区因与市区隔海相望才得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八大关则恰于城市中心而尽拥宁静浪漫,这本身可谓一种神奇。如果说庐山牯岭的别墅因依山傍水而染钟灵毓秀,八大关则以海为魂,化秀美入浩茫,融合万方。

当今天的人们倾慕于八大关的美丽时,或许不会想到,八大关最初引起当政者的重视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更多源于一种渴望,一种国人急于向世界证明自治能力的渴望。1891年青岛建置后,旋于1897年落入德国人之手,1914-1922年又被日本人所统治。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末期,这座城市虽已声名远播,但它所展示的却只是德日殖民者的“治理能力”,而非国人之功。1922年,经过“五四”运动及其后若干年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政府终于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然而,从这个被异国统治了太久的城市回归中国的第一天起,质疑国人能否治理好青岛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甚嚣尘上。国人能否治理好青岛?中国人从未如此迫切地欲给世界一个证明。“八大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如果说,庐山美丽的欧式别墅是建筑在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基岩上,青岛八大关则从建设之初即承载了太多的尊贵与荣耀。与同时期的其他别墅区相比,八大关没有殖民主义的色彩,这个充满了异国情调的街区,这个汇集了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等建筑风格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它问世的第一天起即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
                                       一、土地所有权的“中国烙印”
      与庐山牯岭别墅区尚未开工即失于国人之手不同,八大关的命运从开发之始即被牢牢掌控在中国人的手中。据载,从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期,八大关渐渐成为政界、商界、军界和文化界名人的高级居住地。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和北平市市长何思源,民国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歧,民族实业家周志俊,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皆曾在此居住。但八大关的土地开发、建设施工及居住权并不能轻易获得,其所有的地产都只能通过参加当时青岛市财政局的竞租方能获得,且必须在指定的期限内开工建设,否则政府有权收回地产。或许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八大关曾经是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挪威领事馆、芬兰领事馆及比利时领事馆在此设置,丹麦驻青岛领事赵亨生、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高贺禄、法国驻青岛代理领事阿尔宾斯基及副领事巴贝纳等人在此拥有别墅,德国领事馆和美国总领事署也曾使用过八大关别墅。但所有这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亦必须缴纳足额的租金后方能在此居住。

任春海 发表于 2014-9-4 09:55

                                     二、管理上的“中国烙印”
      同北戴河海滨和厦门鼓浪屿别墅区的随性设计不同,八大关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1929年,国民政府将八大关一带规定为“特别规定建筑地”,同时成立了青岛市建筑审美委员会,负责对建筑师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审定评比,奖励优秀的建筑设计。1932年《青岛市特别区域放租地树株处理规则》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砍伐该地区的树木,确需砍伐应把建筑图上报,经审批后才可以实施。同年颁布的《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设专章对特别规定区域的建筑标准作详细规定:
      1.基地面积,在六百方步(平方米)以上者,其建筑物之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之30%,在三百方步以上者,不得超过40%,在三百方步以下者,不得超过50%。
      2.建筑物之高度、层数,须由工务局审查四周环境,酌量指定之。
      3.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
      4.凡在特别规定区域内请求建筑,应由业主先具平面图,详细说明全宅内外各部分装饰,呈请工务局核准后,再行设计。
      5.围墙、须用花式铁栏、木栅或砖石砌成空花。
      6.建筑物之屋檐,至少须高出人行道,或路基3.5公尺(米)。
      7.一切建筑物,均须装设新式浴室、厕所,如系楼房,每层均须装设。
      8.一切建筑物,外部所用油漆,粉刷、瓦片、砖石等之颜色,务须配合适宜,工务局得临时酌量指定之。
等等。
      以上所列出的只是部分制度,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八大关为何能够如此高起点地形成。考察同时期建成的其他别墅区,八大关所具有的这种“制度”优势无疑是其他别墅区难以望其项背的。
                                              三、建筑设计的“中国烙印”
      八大关为后人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八大关建设的外国建筑师来自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国家,它们带来了众多国外的建筑思想和实践。但八大关的设计中并不乏国人的杰作。花石楼、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东海饭店等,皆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融合多元文化、展现现代主义艺术风范上的高深造诣。19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自立”时期,八大关成为以刘耀宸、王云飞、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苏复轩、王屏藩、黄佳模、张景文、陈瑞庭、赵诗麟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试验场”,他们不仅吸收了西方的古典主义,而且继承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流行的新建筑风思潮。正如后人所评论的:“青岛的建筑,一方面是传统的延续,而同时又雄辩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即将诞生。这个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建筑上的丰收时代。”
      近年来,八大关因为在近现代史上的特殊价值和以建筑艺术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而屡获殊荣: 1994年1月4日,青岛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八大关特有的历史文化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6月25日“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23日,八大关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 2009年6月,八大关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4-9-4 11:11

任春海 发表于 2014-9-4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管理上的“中国烙印”
      同北戴河海滨和厦门鼓浪屿别墅区 ...

八大关 青岛靓丽的名片

冬天的飞鱼 发表于 2014-9-4 11:26

任春海 发表于 2014-9-4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管理上的“中国烙印”
      同北戴河海滨和厦门鼓浪屿别墅区 ...

70、80年代是中央领导来青居住的地方。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4-9-4 11:58

:handshake:victory:八大关非常美!不同的时间段不一样的美!

武当侠 发表于 2014-9-4 15:22

拜读青岛风情。

昆仑山 发表于 2014-9-4 15:27

一直向往青岛的碧海蓝天,寻找机会领略八大关风情

zhaochunjie 发表于 2014-9-4 17:07

只感觉八大关美,不知其中诸多历史与近代知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风情——八八大关的“中国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