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 发表于 2015-5-6 03:39

老知青忆:劳动一天挣的钱只能买一包廉价烟 .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5-6 03:48 编辑




知青忆干农活辛苦:劳动一天挣的钱只能买一包廉价烟

2015年05月06日 00:04   来源:西部网 作者:敬泽昊等

       核心提示:城里娃到农村,首先要过的就是劳动关,“队上给我评的工分是一天十二分,这在当地算是壮劳力了。”杨占春回忆,当时每十个工分价值二角钱,也就是说,他劳动一天挣的钱才能买到一斤半小麦或一包廉价烟。


http://y1.ifengimg.com/a/2015_19/d29bc76413dddde.jpg
1975年前往北京出席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杨占春
       本文摘自:西部网,作者:敬泽昊、彭芬,原题为:《照片中的无悔知青路:25岁当上县委副书记的知青》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5年初,时年26岁的杨占春彼时正作为陕西知青的代表,赴北京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他利用会议开幕前的间隙,在天安门前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肖像合影留念。

       对于知青而言,那些年去趟北京,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片,就如同朝圣一般。所以不难想象,杨占春在拍下这张照片时,内心会是多么的激动。

       被狗熊咬伤后成为典型赴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1968年9月28日,19岁的西安铁一中高67届学生杨占春,和22名同学一道登上了开往宝鸡凤县的火车,奔赴他们下乡的地点——凤洲公社永白家店大队。

       城里娃到农村,首先要过的就是劳动关,“队上给我评的工分是一天十二分,这在当地算是壮劳力了。”杨占春回忆,当时每十个工分价值二角钱,也就是说,他劳动一天挣的钱才能买到一斤半小麦或一包廉价烟。

       下乡第二年,在一次森林伐木中,杨占春为救一名被狗熊袭击的同学,不幸被咬伤。电台、报纸随即报道了此事,他所在的知青小组还被评为了县、市、省的先进集体。而大难不死的杨占春成了英雄式的人物,并于1971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75年1月,杨占春随陕西代表团赴北京开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商讨国家大事,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十分激动。”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但回想起那段经历,杨占春依然心潮澎湃。

       一张照片引起风波被人贴了大字报

       从1970年开始,杨占春所在的知青小组的同学们通过招工一个一个离开村里。到了1972年年初的时候,小组只剩下了他和两名女同学,再到年底,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作为被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又是媒体树立的典型,让杨占春深知自己通过招工离开这里显然是不可能了。在那个讲奉献的年代,索性便扎根农村,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直到现在,杨占春都没有后悔当年的决定。

       决定扎根农村的杨占春,又迎来了一波宣传热潮,同时也惹来了一些风言风语。有一次,县文化馆的一位宣传干部跟随杨占春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杨占春满脸汗水,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白衬衣,背上的麦子因太重把他的腰都压弯了。

       两天后,一张抨击他沽名钓誉,宣扬个人,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大字报便贴到了县委大门口。杨占春赶紧叫这位宣传干部收回照片,并做了适当的解释,风波才渐渐过去。

       跌宕起伏的三年火箭提拔后重回农村都任劳任怨

       1974年4月,时年25岁的杨占春被任命为中共凤县县委副书记,同时兼任凤县革委会副主任。这样的火箭式提拔,让他有点懵,他甚至还不知道县委副书记是个干什么的官。

       到了1976年,随着文革的结束,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清查运动,杨占春也是被审查的对象。好在组织最终认定杨占春在政治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因为之前提拔太快,县委决定让他在基层再锻炼几年。

      1977年9月,杨占春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分配,来到凤县红光公社任书记。对于从未主管过农村工作的他而言,这是一次新的考验。

       在随后的四年里,杨占春努力工作,与干部群众的关系也一直很融洽。1981年,他被任命为凤县副县长,重回副县级,并于1981年调回西安。

       如今已经退休的杨占春,回忆起那段岁月感慨良多。他说,自己很幸运,没有整过人,也没有被人整,安安心心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也算没有虚度。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5-5-6 14:25

:handshake:victory:很幸运啊!

泰山钓夫007 发表于 2015-5-6 14:55

受苦受累的一代人!

上海人 发表于 2015-5-6 15:13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5-5-6 14: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幸运啊!

谢谢朋友在第一时间的关注和评论。

上海人 发表于 2015-5-6 15:14

泰山钓夫007 发表于 2015-5-6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苦受累的一代人!

谢谢关注和评论。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5-5-6 16:16

工分分值的高低取决于生产队的收成和其它收入,我下乡第一年工分基本上是整劳力的百分之八十,到年终分配,扣除口粮,我分得了34块钱。那时从潍坊到青岛的火车票是4元钱。

邺风洹波 发表于 2015-5-6 16:25

都是过来人!

铁锚 发表于 2015-5-6 16:56

:):victory:

醉老虎 发表于 2015-5-6 17:56

:victory: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5-5-6 19:16

上海人 发表于 2015-5-6 15: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朋友在第一时间的关注和评论。

:handshake

弥勒佛 发表于 2015-5-6 20:11

往事不堪回首。

快活鱼 发表于 2015-5-6 20:25

:victory::victory:

泽雅 发表于 2015-5-6 20:29

         知青的故事多多,岁月的蹉跎,历经沧桑,现在退休的知青,闲暇时间,写写回忆录,也是开心的事情。

张兴 发表于 2015-5-6 21:01

,安安心心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也算没有虚度。:victory:

合肥冬泳 发表于 2015-5-6 23:23

我是1968年10月合肥市第一批下放插队的。那时候下放知青的生活都很苦(与城市里比),比生产队的社员生活要好多了(与当地社员比)。我插队时认为:我是一个人干活养自己,男社员一个人干活养全家(女社员干活的少,每家都有几个小孩、有的家里还有老人。)。我和生产队社员比生活好多了。苦不苦、累不累,不能脱离当时的时间、地点、条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知青忆:劳动一天挣的钱只能买一包廉价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