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村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5-6-26 08:58 编辑通过30年的扶贫攻坚,我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7.2%。那些最穷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条件最差的贫困堡垒。 贫穷最根本的原因在山区,交通不便,更不要说别的。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5-6-26 08:57 编辑
邓迎香,一位43岁的农村妇女,因带村民15年凿通一条出山隧道,被称为“当代愚公”。她居住的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翁晶组被大山包围。她的小女儿上学每天要走6小时山路,都是陡峭险路,曾摔死20来头牛、马,行路难曾经是全村脱贫的“卡脖子”难题。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5-6-26 08:56 编辑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巴平村弄哄组66岁的村民蒙二妹和儿子兰金华住的茅草房已有几十年历史,是用树枝、竹片拼成的,真是“家徒四壁”。
安徽金寨县燕子河镇毛河村余大庆家,土房外墙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洞,是野蜂做的窝,墙根还有山鼠打的洞。
:victory: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5-6-26 08:58 编辑
大凉山是一个贫困样本。推开一扇破旧的木门,看到屋子分成两半:左侧是牛圈,杂草上散落着牛粪。右侧是人居环境,床铺用一块木板搭在4摞砖头上;屋中央地面摆了3块砖,上头架锅,底下烧柴;没有一张桌子,也没见到板凳。这就是四川省大凉山地区美姑县拉木阿觉乡马依村村民尔日书进的家。
锅里的土豆是一家五口的午餐,有的土豆已经发了芽。主人说,吃米饭和肉是奢侈的事,大米每10天逢集才能吃到,肉一年最多吃3次,分别是彝族过年、汉族春节及彝族火把节。墙上有两张奖状,获奖者是尔日书进14岁的大儿子。他家老二、老三都到了学龄,却不能上学。马依村有很多十来岁的孩子,三五成群地奔跑玩耍,似乎尽情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村支书吉克石都说:村里适龄儿童没有读书的有上百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