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狗鱼 发表于 2007-11-22 10:36

[转贴]国家统计局承认平均工资掩盖收入差距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昨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京平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学术报告会上就统计数据备受质疑的原因给出了明确解释。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近期,社会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数值如CPI、职工平均工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质疑和议论。包括易宪容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经常在公开场合指责一些统计数据不够精细和全面;很多居民也抱怨统计数据和自己的感觉“不搭调”。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郑京平表示,之所以统计数据和民众生活体验不相符,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大家会关注和议论,关注度广泛是统计数据容易受到质疑的原因。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而且,“统计数据大多数是以平均值结果公布的,各地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人都以自己的感受为基础进行评价,自然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郑京平说,平均数值会掩盖一些差异。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此外,公众对统计数据的知识和方法了解不够也是造成统计数据被质疑的原因。郑京平介绍说,统计目标以及统计方法的不同都会造成统计结果的差异,在数据采样上也存在困难,所以有时候很难做到完全接近现实。</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作者:杨雪婷 </FONT></P><STYLE type=text/css><br>#ImportNews td{line-height:25px;}<br>#ImportNews .theTitle{<br>        font-family:黑体;<br>        font-size:18px; <br>        line-height:21px;<br>        padding-top:5px;<br>}<br>#ImportNews a.link_black{color:#000;text-decoration:none;}<br>#ImportNews .maliRed,<br>#ImportNews a.maliRed{color:#C50000;}<br>#ImportNews .im_tit{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padding-top:7px;}<br>#ImportNews .im_cnt{padding:3px 8px;color:#666;text-indent:24px;}<br>#ImportNews .im_bor{border:1px solid #C6C6C6;margin-top:8px;}<br>#ImportNews .im_white{margin-bottom:10px;background:#ECECEC;}<br>#ImportNews .im_more{color:#474747;text-decoration:none;}<br>.STYLE13 {color: #910000; font-weight: bold; }<br>.STYLE14 {color: #910000}<br></STYLE>

黑狗鱼 发表于 2007-11-22 10:42

<DIV id=ArticleTit><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广州日报:涨工资更像个统计游戏</FONT></DIV><DIV><FONT size=5>&nbsp;2007年08月12日09:22   广州日报    </FONT><A class=lblack href="http://comment1.news.qq.com/comment.htm?site=news&amp;id=674990"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 size=5>评论<SPAN id=comment_count>214</SPAN>条</FONT></A><FONT size=5> </FONT></DIV><DIV id=ArticleCnt><P><FONT size=5>  作者: 徐锋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统计部门发布,今年上半年广州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8981元,增长8.8%,增幅同比提高0.8%。然而,面对如此高的增长数据,很多市民都表示“没感觉”。</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nbsp;</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对涨工资找不到感觉的绝非只是广州人——据报道,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3.5%,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时期;而与此形成鲜明比照,96.5%的国内受访民众对目前的工资状况不满意。岂非咄咄怪事?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究其缘由,国人“涨工资没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恐怕源于如下几种因素: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第一,统计口径有待改进。有例为证:目前通用的职工平均工资,并未包括所有劳动者,而一般只涵括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城镇在岗正式职工。换言之,“统计口径”之外、2/3的劳动者(包括农民工、个体户、私营和合资企业员工等等)并没有被列入“平均”之列。显而易见,对排除在“职工”之外的数量巨大的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再高,又与我何干?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一统计上的技术细节,相反,他们会基于自己的切身感受而对“职工工资年均增13.5%”这样的消息产生某种失落感,以及本能的排斥心理。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第二,工资虽然涨了,但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人们的期望值涨得更快,也即工资的涨幅赶不上期望值的涨幅。第三,有些人(尤其是垄断国企职工)本来“有感觉”,但出于某种心理,也跟着叫嚷“没感觉”。客观地说,此二者都还只是次要因素,下面两种情况也许更重要: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第四,工资数额确实涨了,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必要开支而言,工资的上涨被消弭于无形。这些“必要开支”包括全线上涨的物价(6月份CPI涨幅已高达4.4%)、逐步提高的税负(我国税收收入增速已连续10年高于GDP增速和个人收入增速)、诸多本该主要由公共财政埋单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住房以前基本由单位或政府代劳,现在却成了“新三座大山”)等等。很显然,在这些开支与工资“比翼齐飞”的过程中,市民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明显增长。第五,平均工资虽然涨了不少,可是中低收入群体却没涨多少,难免对摊到自己头上的“平均工资”没啥感觉。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工资节节高”的说法“没感觉”的怪现状,说明关于工资涨幅的统计,更像是一种孤立的数字游戏,作为某种参考尚可,一旦被无意放大,则极易引起公众误解。《易》曰:“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在经济结构早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计口径和思维,虽然“有根有据”,得出的数据却可能存在明显漏洞。又如,房价不计入CPI统计,据说是遵从“国际惯例”将买房视为投资,却未考虑中国房产市场从无到有、国人从等待分房到被迫买房(属刚性消费)的“中国国情”。显然,在此种统计思维下得出的CPI数据,科学性也值得商榷。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今的一些统计数据也让人依稀产生了类似的“觉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固然算得上是读“书”者的成熟,却显然是编“书”者的悲哀。如何完善统计口径和指标,提高统计结果的可信度和现实意义,是编“书”者不容懈怠的命题。所幸,广州从明年起,将把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工资纳入统计范围,这是个不错的开端。</FONT></P></DIV>

黑狗鱼 发表于 2007-11-22 10:40

<DIV id=ArticleTit><FONT size=5>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FONT></DIV><DIV id=ArtFrom><FONT size=5>&nbsp;2007年07月19日11:00   </FONT><A class=lblack href="http://www.infzm.com/"><FONT color=#000000 size=5>南方周末</FONT></A><FONT size=5>    </FONT><A class=lblack href="http://comment1.news.qq.com/comment.htm?site=news&amp;id=657311"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 size=5>评论<SPAN id=comment_count>437</SPAN>条</FONT></A><FONT size=5> </FONT></DIV><DIV id=ArticleCnt><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 align=center><FONT size=5><IMG alt=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4933/4933620.jpg" border=1 name=MM></FONT></P><P><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小剑 发自北京</FONT><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125.htm" target=_blank><FONT size=5><IMG alt=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FONT></A><FONT size=5>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一方面,是中国在岗职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7月初,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薪酬论坛指出:2002年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物价上扬的因素,年均递增12%,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另一方面,几乎身边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涨了工资”——中国青年报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占被调查者的95%以上。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两个结论,哪个更接近事实?如果工资确实上涨,究竟涨在谁的身上?7月中旬,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中国在岗职工工资年均递增12%的消息是由他负责的课题组发布的。</FONT>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南方周末:中国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苏海南: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求得的结果。从1981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发布《统计年鉴》,其中有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以及物价指数等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们把2006年数据除以2002年的数据,再开四次方得出年均增长比例;同时,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物价上涨指数,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计算出实际工资增长率。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南方周末:这里的“职工”包括哪些人?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苏海南: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的劳动者,公务员也在内。但是统计局现在的数据中,并未纳入私营企业以及灵活就业者等有关数据。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另外,如果农民工在大企业工作,也应该算进去了,但是如果是一二十人以下的单位可能就没有算进去。目前,农民工的人数有两个不同统计口径的版本,一种说法是1.2亿人,另一个说法是1.5亿人。据有关调查数据,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在一千元左右。我们估计,如果将农民工群体以及其他灵活就业者纳入统计口径,职工平均工资大约会下降20%多。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南方周末: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统计?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苏海南:我们现在的统计口径,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统计中,只有国有单位,后来才出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目前,外资企业都已经纳入进来,但私营企业及其就业人员还没有纳入统计范围,而这个群体的就业人数相对增加较快。因此,我们的数据还不能完全地反映经济生活的客观实际。目前,统计部门正在改进完善,扩大统计范围,但可能还有一个过程。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南方周末:这些数据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苏海南:论坛对中国工资分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两方面都有数据支持。虽然中国在收入分配方面仍存在着分配关系不合理、差距大、分配秩序混乱、部分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侵害等问题,但纵向比,收入水平提高是事实。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南方周末:根据民调结果,有些人对这一数据有不同认识和看法。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苏海南:这是很正常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工资收入、工作情况等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而结论不一样。一、此数据是从纵向比较和侧重谈成绩的角度来分析的,但我们并不因此掩饰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只是关于问题分析的数据比如分配关系不合理、差距拉大等数据没有报道。二、此数据分析是从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的角度分析的,未作结构分析。不排除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单位、部分人员——比如建筑业、一般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和其他一些行业、单位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低于全体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也有一些行业——如垄断行业职工工资高于平均工资水平。而这一结构可能不合理。实际上,任何统计中总有部分统计对象在平均水平之下。三、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不一样。这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四是价格及其他因素,各层人员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钱人和钱不多的人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差别很大。此外,平均工资中包含了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和个人所得税,把这些开支剔除,实际拿到手的必然要少一些,特别是工资低的人会更加感觉钱不够花。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我以为,应一分为二、多角度、综合起来看待工资增长。这同时也提醒我们,数据分析要既做水平分析,也做结构分析。这样就可能更全面、客观、正确一些。 </FONT></P><!--link--></DIV>

入水蛟龙 发表于 2007-11-22 11:38

原文由 熊掌 发表: 平均数值会掩盖一些差异。 <BR>

熊掌 发表于 2007-11-22 11:15

平均数值会掩盖一些差异。 <br>

兴安北极熊 发表于 2007-11-23 07:30

地区差,很是巨大,就是咱们和哈市比就相差较大,咱省与外省又有差距

寒江搏浪 发表于 2007-11-23 10:14

原文由 熊掌 发表<FONT size=5>: 平均数值会掩盖一些差异。</FONT> <BR>

雪韵梅情 发表于 2007-11-23 10:51

原文由 熊掌 发表: <FONT size=5>平均数值会掩盖一些差异。 <BR></FONT>

小木盒 发表于 2007-11-23 22:27

[<FONT size=6>quote]原文由 熊掌 发表: 平均数值会掩盖一些差异。 <BR></FO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国家统计局承认平均工资掩盖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