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知青回忆:二两的馒头一口气吃37个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9-8 15:04 编辑知青记忆:二两的馒头一口气吃37个 一整天动弹不得 2015年09月08日 08:40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朱孔舒
核心提示:在《饿肚子的故事》中,作者较全面的记录了知青们饥饿的回忆,其中一些让现在的学生们匪夷所思:一个男生在食堂吃饭,把二两的馒头吃了37个,一整天动弹不得;一个女孩子,一口气把一钵子半凝固的猪油喝到肚里。
http://y2.ifengimg.com/a/2015_37/5a95b84c64e476d.jpg知青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朱孔舒,原题为:《岁月留痕有怨无悔》
知青,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丰富的话题。相对于当年滚滚洪流般的运动,《铁色长山》记录的只是洪流中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溪。《铁色长山》是一部以原襄阳县长山茶场知识青年的真实生活为写作蓝本,选取了35个典型的人和故事创作而成的纪实文学。“铁色”是这群与作者同龄知青的“底色”。只因他们的父辈都在原襄樊铁路分局工作,他们同是1975年高中毕业,同在长山茶场度过了几年难忘的青春岁月,所以,作者在书中称他们为“铁青”。作者郑立学也是一名“铁青”,因此,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那么真实、感人。读罢之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面几个故事:
在《饿肚子的故事》中,作者较全面的记录了知青们饥饿的回忆,其中一些让现在的学生们匪夷所思:一个男生在食堂吃饭,把二两的馒头吃了37个,一整天动弹不得;一个女孩子,一口气把一钵子半凝固的猪油喝到肚里。饥饿是那个时代物质匮乏的集体记忆,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来讲述这些故事,足见曾经的苦涩留给他们是敢于接受艰苦挑战的意志。
书中有一个绰号叫“小地主”的知青给许多读者留下了记忆。“小地主”真名叫薛春晟,因在演出中将地主表演得惟妙惟肖而得此绰号。“小地主”全家仅靠父亲微薄的收入过活,但他却在困难中充满乐观,他精于多种乐器,是知青点上的活跃分子,给大家留过不少欢笑。不过有时也因蹭别人牙膏、香烟,惹得同伴不愉快。一次,“小地主”的弟弟病故,他要回家奔丧,却买不起汽车票。知青们借给他2元钱当回家的路费,要返回知青点时口袋里就空了,他本想找嫂子借,不想遭了一顿白眼。由于铁路子弟坐火车可以不买票,“小地主”又乘火车到数百里之外哥哥的单位去借钱,然而车到站了却没有停下来。“小地主”不顾一切地跃出车厢,没曾想就在那一瞬间被轧死在车轮下。如果他不死,一定会给知青伙伴们留下更多的欢笑,也会给这本书留下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因为他给他人留下太多的欢乐,所以知青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得他。可见一个人只要为他人作出过奉献,就值得别人永久地怀念。
作者郑立学习惯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配两首打油诗,以抒发个人对这个故事的情感,这一点也很容易激起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作者常使用知青点当地的方言,也让读者增加了几分对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和场景的亲切感。书中的《外号与小名的韵味》一文,作者对每位知青的外号、小名及其来由都一一道来,生动形象,就写作表现手法而言,收到了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效果。
对于当年的艰苦岁月,郑立学只说了四个字:“有怨无悔!”回忆过去是为了激励未来,《铁色长山》承载了多少他和知青伙伴们魂牵梦绕的青春记忆。我市作家凡夫评价: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史料价值。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
畅游大海 发表于 2015-9-8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畅游大海版主的关注和捧场。 :victory::victory: 学习赞一个。 山水游 发表于 2015-9-8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赞一个。
谢谢山水游朋友在第一时间的关注和点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