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带来第二春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1 04:22 编辑跑步是当今最火、普及性最强的一项运动。有人为减肥,有人为健康,有人为减压,有人为治病...对于一名普通的网编来说,蒋东镭和很多人一样,一开始跑步是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而现在的他,已经把跑步当做一种快乐,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运动快乐:victory: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1 编辑
蒋东镭在北京从事网编工作,和这个城市数以万计的网络编辑一样,每天家、公司两点一线来回奔波。而从2012年起,在这一线上,又多了一点——跑步。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1 编辑
和现在网络上热炒的减肥达人类似,上学期间蒋东镭也曾通过跑步两年减重50公斤。然而,工作后的暴饮暴食一度让他体重反弹到100公斤,还买一送三的带来了脂肪肝、高胆固醇和痛风。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2 编辑
在大约三个月痛风就要发作一次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节食减肥不是长久之计,从2012年9月,他捡起了已停止多年的跑步。从户外跑到北马半程,再到2013年6月在兰州完成首个全马,蒋东镭就这样开始了自己跑步的第二春。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3 编辑
然而,无论是月跑量150公里还是270公里,蒋东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两年内始终无法跑进4小时30分。直到2015年2月的东京马拉松,因为身体原因在没有跑量就参加的情况下,他实现了430的突破,这让他认识到精神力量在跑步过程中的意义。湿透的上衣,垂下的汗水,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3 编辑
目前他已经完成了11个全马,今年8月还挑战了崇礼100越野赛。图为崇礼100KM的奖牌。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4 编辑
蒋东镭还积极参与众多其它跑步活动。满满的奖牌见证着他从100公斤到100公里的蜕变。有人说跑步枯燥,但在蒋东镭看来是一种释放。从100公斤到100公里,这只是个开始,他说:“在我看来跑步就像情绪宣泄的出口,带给我快乐让我一直奔跑。”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1 04:23 编辑
邵松岩,英文名Rock,是一家公关公司的高管。Rock说,跑步不骗人,这是他对跑步的理解。
运动健康快乐。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30 编辑
Rock告诉记者,他今年要参加北京马拉松,之前他参加过兰州马拉松、大连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也不能落下。他说,精确的测试是苛刻的,不能偷懒,数字就在那里,不管你跑或者不跑他都会知道。完成每天的运动量后,Rock才会去上班。
早晨六点的北京,天阴阴的,下着小雨。这样的天气更适合在家睡个懒觉,但Rock从2008年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晨练。健身房就是Rock每天晨练的地方,跑步是必备的项目,也是一种习惯,他告诉记者,66天会让人形成一种习惯,但习惯源于坚持。图为Rock在简单的拉伸准备后开始当天的晨练。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0 14:29 编辑
对于跑步,Rock起初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一位老友因为工作的压力和长久身体的透支最终悄然离开,这让Rock十分伤心。他意识到一个好身体的重要性,所以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
除了晨练外,Rock还会在公园里练习,一圈3.3公里,每次会跑上几圈。
2014年,Rock参加了上马的比赛。
Rock说,兰马、上马、大马都跑了,现在他要挑战北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来,在未来,他还会挑战更多的马拉松。
王博和李冬梅夫妇跑步已经十几年了,在跑步圈里小有名气。60岁的王博还没有退休,是辽宁锦州当地看守所的普通民警。老两口每天早上4点都会去河边跑个20公里。李冬梅曾因为误诊做了6次手术,还差点丢了性命,曾经连400米都走不动,有时候上楼还需要丈夫搀扶。从2002年开始,王博开始陪着老伴跑步,现在,李冬梅的身体越来越好。
2011年是老两口结婚30周年,为了庆祝珍珠婚,他们决定携手去厦马参赛。这是夫妻俩第一次跑马拉松。而作为国内马拉松顶级赛事,2011年的北京马拉松,是二人北马的起点。这次他们又通过北马官方发起的梦想支持计划再度站在了全国跑友的面前。
迄今为止,两人一共跑了14个全马,1个半马和1个超马。家中的老照片见证着这一切。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1 04:24 编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王博和李冬梅看来,践行这一诺言,不仅在北马的赛道上,更要在人生漫长的马拉松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