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风情——登州总兵章高元
章高元的胶州湾故事,和李秉衡紧密相联。他和这个山东巡抚的是是非非,尽管没有改变胶州湾故事在1897年这个关键时刻的走向,却影响了彼此的政治方向。此后,章和李两人一个以病辞免蛰居南京,一个拒不上任寓居安阳,均在落寞中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旅程。和年小13岁的章高元比较,李秉衡的死虽然悲壮,但也仅剩下了个建威将军的忠节外壳。在任登州镇总兵之前,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章高元最显赫的经历,是光绪初年随刘铭传、孙开华在台湾抗法,基隆一战立功。这个光荣,最后使章官升台湾镇总兵。章高元率淮军四个营的士兵移防青岛口的时间是光绪17年,也就是1891年。进入胶州湾的章高元在青岛村设立了总兵衙门,四个营的兵力则分别驻扎在这个指挥中心的周围。此后,他开始了建立三个炮兵阵地的工程。作为基础项目,一座作为军用码头栈桥,被首先投入了使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章率兵移防至辽东盖平,被乃木希典击溃。1895年,他受命重新驻防青岛。
当时,胶州湾军事设施的建设经费,来源只有山东省海军预算一处,财力明显不足,这样就使得章高元的炮兵阵地建筑工程进展十分缓慢,直到1897年才建好第一个炮兵阵地。但是,根据后来的调查表明,就是在建好的胶州湾炮兵阵地上,有的大炮甚至也完全不能使用。即便在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下,根据恭亲王在胶州湾建立造船厂和设立船坞、仓库以及停泊现代船舰的建议,山东巡抚李秉衡还是受命提交了一份胶州湾现代化建设的经费估算。可惜的是,这份计划接受核准的时候已经到了1897年5月,不论是李秉衡也好,章高元也罢,他们都不可能再有机会去实现这个纸上的军事现代化梦想了。6个月后,他们自己的命运也随着胶州湾事变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章高元的到来,给胶州湾的原居民带来了他们期待的繁荣。资料显示,军事防御工事的建筑和军队士兵给养的供应,都曾给人们带来了很好的挣钱机会。不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因此举家迁居胶州湾,并在那里建造了一些舒适的房屋。至1897年德国占领前夕,整个胶州湾已经有64户手工业者家庭在这里从事着制鞋、小商品生产和黄豆制品生产了。少数成功的商人甚至过上了十分富裕的生活。
好贴学习了,谢谢分享哦:victory: 长知识。谢谢。 好篇篇,拜读学习了,谢谢分享! 好贴 ,阅读了! 历史见证。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任春海 发表于 2015-9-22 11: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有的平静,到1897年11月14日的早晨是个终点。
早晨7时至7时30分,在胶州湾的海面上,5艘德舰和7 ...
国弱受人欺。 所有的平静,到1897年11月14日的早晨是个终点。
早晨7时至7时30分,在胶州湾的海面上,5艘德舰和720名德海军陆战队士兵来了。时正晨雾迷蒙。此后5个小时事态的发展,史迹与史著至少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德军突然登陆,然后列队分兵出击,一部分迅速占领了章高元总兵衙门背后的山头,架起钢炮,炮口直指清军指挥中心;一部分将总兵衙门和小泥洼营地团团包围,切断清军电线;一部分占领了前海炮台,同时还有一部分直奔小鲍岛的火药库。
说法二:德军以借地操演为名登陆,上至前沿栈桥时,竟见清军在桥端排队欢迎,便立即逼住清军,下令搜索清守军所贮存的弹药,同时陆续装运军火上岸。顷刻间,登桥德军便抢占山头,割断电线,挖沟架炮,直逼总兵衙门和各营房、炮垒。
说法三:德舰驶近海湾炮台,时章高元正与部下打麻将,经查无事,便继续赌将下去。至有部下向外张望,这才发现德兵已满街都是。章匆忙传令整队迎击,这时才惊悉士兵的枪里没有子弹,急返军火库取弹药,则为时已晚。
这时大约已至中午11时,此后的情形是:德军给章高元送来最后通牒:限清军下午3时以前全部退出女姑口和崂山,48小时内退清为限。这时,章已大梦初醒,以贤者状亲自与德军谈判,请求缓撤,德军坚执不允。
我们没法知道章高元与迪特里希在14日中午都讨论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章在这个中午的心态。史料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中午过后,章即令清军撤退至青岛山后四方村一带。清军后撤时,德海上军舰鸣起了21响炮声。
章高元1897年11月晚些时候在胶州湾的面貌,一直没有一个可信任的解读。我们不愿意简单地看待他的作为,又不能不面对德军不役而夺一地的事实。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章战了,成了英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副样子吗?
章高元后来的故事,很少被记录。在德军从他曾经防卫的地方溃逃的前两年,他在上海去世,卒年71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