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海 发表于 2015-10-15 11:00

青岛风情---名人笔下的青岛(七)

老舍:《青岛与山大》(1936年)
   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的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在这里,可以遇见真的雾,轻轻的在花林中流转,愁人的雾笛仿佛像一种特有的鹃声。在这里,北方的狂风还可以袭入,激起的却是浪花;南风一到,就要下些小雨了。在这里,春来的很迟,别处已是端阳,这里刚好成为锦绣的乐园,到处都是春花。这里的夏天根本用不着说,因为青岛与避暑永远是相联的。其实呢,秋天更好:有北方的晴爽,而不显着干燥,因为北方的天气在这里被海给软化了;同时,海上的湿气又被凉风吹散,结果是天与海一样的蓝,湿与燥都不走极端;虽然大雁还是按时候向南飞,可是此地到菊花时节依然是很暖和的。在海边的微风里,看高远深碧的天上飞着大雁,真能使人暂时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赞美青岛吧。冬天可实在不能令人满意,相当的冷,也有不小的风。但是,这里的房屋不像北平的那样以纸糊窗,街道上也没有尘土,于是冷与风的厉害就减少了一些。再说呢,夏季的青岛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因为他们与她们都是来享福取乐,所以不惜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到了冬天,他们与她们都另寻出路,把山海自然之美交给我们久住青岛的人。雪天,我们可以到栈桥去望那美若白莲的远岛;风天,我们可以在夜里听着寒浪的击荡。就是不风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处呈现着严肃的气象,我们也可以吐一口气,说:这是山海的真面目。
   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它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山大虽然成立了不多年,但是它既在青岛,就不能不带些青岛味儿。说真的,山大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是呀,青岛忙的时候也是山大忙的时候,学会咧,参观团咧,讲习会咧,有时候同时借用山大作会场或宿舍,热忙非常。但这总是在夏天,夏天我们也放假呀。当我们上课的期间,自秋至冬,自冬至初夏,青岛差不多老是静寂的。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是我们的,避暑的人们大概连想也没想到过。至于冬日寒风恶月里的寂苦,或者也只有我们的读书声与足球场上的欢笑可与相抗;稍微贪点热闹的人恐怕连一个星期也住不下去。我常说,能在青岛住过一冬的,就有修仙的资格。我们的学生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冬啊!他们不会在毕业时候都成为神仙——大概也没人这样期望他们——可是他们的静肃态度已经养成了。



山水游 发表于 2015-10-15 12:45

拜读:victory::victory:

铁锚 发表于 2015-10-15 14:09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5-10-15 1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时过境迁,当年老舍笔下冬季的青岛已经面目皆非,对个人而言取暖、衣着和饮食条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冬季不 ...

:)文革后期在青岛服役,有兴见到青岛及山东沿海半岛的老样子,那时据多年老兵们说,还是解放初期的老样子,人口也没多少发展,因是多年的兵家必争之地。:)

zhaochunjie 发表于 2015-10-15 16:14

拜读了,谢谢分享。

姚克明 发表于 2015-10-15 19:21

快80年了,青岛的精髓,仍流传下来,只是雁群不见了,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5-10-15 11:18

时过境迁,当年老舍笔下冬季的青岛已经面目皆非,对个人而言取暖、衣着和饮食条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冬季不觉得这么冷;
对社会而言,经济圈的扩版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人流、物流和财流涌动于一年四季。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5-10-15 11:50

:victory::victory:

深海06 发表于 2015-10-15 12:19

:victory: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风情---名人笔下的青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