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5-10-17 16:16

玄学论坛1017



如果一个人,他追求的是美丽、善的东西,他所看到的也都会是好的一面。如果一个人比较喜欢负面、丑陋的东西,他看到的就比较都是负面的。所以一般来说,由于心的追求与需要不同,经验到的也会有些不同。——大宝法王噶玛巴《观音菩萨修持法门》


有一天晚上,噶玛巴正在传法,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飞过来停在他的膝盖上。他知道那只蝴蝶快死了,所以闭上眼睛开始念咒。看到那只蝴蝶如此平静又安详的往生,是一种很美的感受,后来他叫一位僧人在玫瑰园里埋葬了那只蝴蝶。——《深藏的幸福:回忆第十六世大宝法王》


忍辱果报可分:究竟和世俗。究竟的是成就无上菩提。世俗的果报纵然不是自己所求也会自然来到。如在一切世中容颜美丽没有疾病,声誉远扬寿命长远,获转轮王位等《入菩萨行论》:若于轮回中,常修忍辱行,必获美容颜,身无诸疾病,佳誉时远扬,寿命极长远,得转轮王位——大宝法王噶玛巴《解脱庄严宝论》


当我们前往某地的途中,看到赏心悦目的事物,例如美丽的湖泊或森林,或诸如此类的景物,可以在心中供养。我们可以这么想:“我将此美景供养上师及三宝。”由于供养所看到赏心悦目的景物,我们因此可以成就献曼达所能得的全部利益。——天噶仁波切



人生很辛苦,但抱着美丽的希望很好。希望大家要做一个很好的人,这是比较重要。宗教,只是一个名字,重要的是人性、品德、对生命尊敬,这是最基本的,没有这些就谈不上宗教了。——大宝法王噶玛巴《文殊菩萨灌顶》


出家,出的什么家?“家”可以理解为心住之处,心的牵绊、滞著所在,“出家”便是出离执著。O出家与在家


第一种方法:专注所依物。首先找一个东西作所依物,如一块石头、木头、茶杯等,放在眼前,眼睛盯着它,心专注于它而不散乱。把一切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不要想其他的。这时,心是明了的,没有散乱,也没有动摇。要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若是太紧了,会出现障碍,如昏沉;若是太松了,心就会跑到别处。


禅修之前,首先要调整身语意。身:放下善恶一切琐事,最好以毗卢七支坐安坐,单盘也可以,双手结定印或者扣放在膝盖上。语:断除善恶一切言语,通过九次或三次排浊气来调整语(气)。意:断掉善恶一切分别念,心保持它自己的状态,明了而不动摇。接下来皈依、发心。


当天空上挂着彩虹,映入眼帘的是美丽色彩,但彩虹不能当衣服穿,不能当饰物戴。没有什么是我们可拥有的;所有事物只不过是透过各种因缘的结合,呈现在面前,念头亦如此。念头根本没有所谓实体的真实或本质的存在。念头根本没有理由拥有强过我们的力量,我们也没有理由沦为它的奴隶。——顶果钦哲仁波切


打坐可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适。当我们能愉快地静坐、完全放松,我们就能以一种明确的态度来审视过去的行为。我们会察觉过去的自己毫无自觉、也不合理,也不能够以自己的智慧或常识去了解自己,但从打坐或禅定中我们可获得新的观念、心灵的宁静,也开始能够发挥我们的潜能。——堪布卡塔仁波切


若是我们修心修得好的话,不管因缘是善、是恶,都能将它转成菩提的助道,并且行者也能具备胆量和气魄,知道不管是任何善恶的境界、各种的快乐或痛苦生起,都是可以转化的,因此当恶缘升起的时候,他同样能够感觉到欢喜。——大宝法王噶玛巴《修心七要》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在世间上做人,有时要方便一些,有时则要坚持原则。过分的方便不能入流;过分执着不当的原则,则不合情、不合理,也是一种顽固。


遇到麻烦,我们要确信其根因不是当前之人或境,而是自己过去所造之业。我们若未造当受伤害之业,就永不会遭受伤害。使我们遭受伤害之业、及使我们目前能受此业之影响者皆系于「我」。我们已于无量劫中以多种不同方式做有「我」之妄想的奴隶,现在我们必须痛改前非,推翻「我」见。——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我们应该慎审自心的起心动念,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滋养着想要伤害、攻击他人的想法。如此的观照审查极为重要,我们应不断地清净内心的障垢,直至所有的念头都是利他益他为止。——大宝法王噶玛巴《三戒律》


当害怕、担心一件事情时,甚至连作梦都会梦到,因此若是我们能够懂得如何去思维的话,就能够将我们「心」的困难跟痛苦减少。当我们碰到外缘的各种苦难发生时,便要去观察它们的本质跟自性,如此即会发现这些苦的外缘都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本质存在。——大宝法王噶玛巴《修心七要》


你若不偷盗,且反过来慷慨布施,你来世将会拥有统治者的权势,即使生而为百姓,也会拥有众多资产与财富;你将会欢喜布施,而且会生于粮食与财富最为丰厚的国度。——第一世卡卢仁波切


「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逐渐地,就不再需要压抑情绪,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欢喜地就能控制住情绪,处理你的烦恼了,这时,你已经和「烦恼」成为朋友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才是「修行」。——大宝法王噶玛巴(德国课程《大手印禅修》全文:O网页链接)


10月17日(星期六 农历九月初五)#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幸福不仅仅依赖于物资生活的丰富,还在于内心世界是否有阳光。心地光明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喜悦的人、快乐的人。



当欲望不再,还剩下什么?我们要穿透欲望,才能了解何谓真爱。有时候,我们只是因为过于渴望却得不到,或者别人都没有,“只有我有!”才夸大了人、事、物的美丽。这种夸大了情绪的道理,也适用于瞋恨等烦恼,当这些情绪被看穿、看透了,我们才会看清那些人、事、物及自己的真面貌。——竹清嘉措仁波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