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1105
各位在工作、生活当中都可以修行。譬如工作时,你会观察“我的动机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可以慢慢改变自己,或者调整自己的心情。与人相处时,你会试着懂得佛法的应用,随时观看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功课,这个才称之为“佛法”。——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宗教,如果我们不善巧了解它,会把我们困在另一些规则中。日常规则已把我们卡死在这世界里了,我们还塞入了第二组宗教规则。我不是说宗教或规则有任何坏处,而是我们要清楚了解我们在寻找什么?你希望宗教,一大堆规则要你去遵守,还是你想要真理?真理不是宗教性的,真理就是真理。——竹庆本乐仁波切
平常我们在讲话时,强调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固执地想要说服他人。但具备大悲心和善巧方便的佛陀不是这样,佛陀会以众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引导对方次第修持,最终证得究竟佛果。像一句话说,佛教的精华在于悲心。法教都因弟子的需要而宣说。——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论》
我们有时会担心,想到“我老了会怎样?”当我们去体会我们老了的痛苦,那个痛苦在哪里?那只是想念(念头)而已,它并不实存。我们不去检验,它就好像是真实的,我们去检验、去寻找,却什么都找不到,这正是相对真理的特质,只是表相而已。——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分享:【圣严法师:孩子是讨债鬼吗?O网页链接】对于家中有孩子却不如自己期望的父母,不能说孩子是讨债鬼,应该说是来了一个大菩萨。对于任何一个孩子的到来,都要把他当作菩萨一般地迎接他、照顾他,这样才是一个佛教徒的心怀。
通常我们所说的忍辱(安忍)分三种:一、当别人错怪时安忍,不应以牙还牙;二、为佛法吃苦的安忍,我们必须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不是把时间花在观看电视上;三、毫无畏惧寻找深奥真理的安忍,有些人害怕面对空性,因为他们未能修习,但作为密乘行者,我们必须做好聆听和修行的准备。——苏曼噶旺仁波切
面对种种违缘的考验,因为对佛法的坚定信心和强烈渴求,它们始终没有让我动摇。所以,加入书院以来,我几乎很少缺席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而这种坚持带来的益处是对自己的生命状态看得越来越清楚,对如何解脱越来越明确,对三宝的依止之心越来越坚定... O【善瑞:如何面对修学中的违缘?】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目光柔和起来,学着用柔和的目光看人看物看风景看世界。很奇妙的,目光的小小改变,能让整个人从精神到身体立刻放松下来。随时随地可行的减压方法。久而久之,人的气质都会变得温润清和。O人生不是一场较量
11月5日(星期四 农历九月廿四)#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道德,是修道所形成的精神感召力,表现在言行风范上,既能自受用,也能影响周边的人。
普通禅定有三个特点:放、停、安。“放”,即随时放飞,怎么都行,往哪儿专注都行。“停”,随时停止,让它停就停。“安”是随时安住。随时放飞,随时停止,随时安住。内心达到特别自在的境界时,才有寂止了。若你放也放不出去,停也 停不下来,安更安住不住,那就没有禅定(寂止)。
当在寻找真理见解时,有些人会找一个容易理解与解释的见解,然后就认为找到了一个最好最究竟的真理。事实上这只是找到了一个符合自己分别妄想的答案而已。要找到一个超越世间思维的真实见解(出世间的见解)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找自己想要寻找的。——大宝法王噶玛巴《佛子行三十七颂》
从许多角度看来,心的出离更加困难, 放弃自己所珍惜(即使是无益)的意识型态,活在当下,而不被自己的记忆、期望、绮思、巧妙的盘算所攫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都很难放弃,即使人们看来生活得非常简单(其实很少人这样),他们经常还是活在非常奢华的内心世界中。——丹津.葩默
认识佛法、了解佛法的难处在于佛法深而广大,不是我们自己看书或思考就可以懂得领会的。有时虽然我们好像到了某个阶段、某个境界,好像有了些慈悲的感觉或证悟空性的感觉等等,但当我们去想时,发现还没有真正了解佛法,没有真正进入佛法的宫殿,只是在门外想像。——法王噶玛巴《如法行持的五种因缘》
所谓修心,可以从深奧义理上来说明,也可以从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中来实行。而最主要我想强调的是,各位如果具备了清静的修持动机,并且掌握正确的修持方法,那么无论修持任何法门,都将得到效益;如果这两者不具备,修持佛法只会让自己更加疲累而已。——桑杰年巴仁波切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动力,是安享晚年的寄托,是日常生活的调剂。一个人若能从事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固然幸运,如果不能,也要从工作中培养兴趣,能够乐在工作之中,这才是培养兴趣之要。
我们平时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心态,否则沾染上不好的习气人是会慢慢改变,就像喝酒,开始就喝一点点,直到有一天自己都没办法控制,到了这地步就难以回头。我们毕竟还有更长远的未来,所以在开始就要留意,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个比较有希望的未来。——大宝法王噶玛巴《如法行持的五种因缘》
佛法的意思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改变自己原来那个坏心,转变成一个很好、很有爱心、很慈悲的心。至少你能够变成一个有慈悲心和爱心的人这样就可以了。 ——大宝法王噶玛巴(接受海涛法师专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