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1108
有些人很执着自己是个佛教徒,有了一些带点烦恼的小聪明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自赞毁他,固执己见。本来不学习还好,有点小聪明之后,思维作意的心便紧抓着不放,自以为是,反而烦恼更多,贪、嗔、痴更多,长时而不自知,这即是“增毒的魔”。——大宝法王噶玛巴《法王教你做菩萨》
烦恼无论在何时生起,都要忆念对治力,如果任烦恼自然蔓延,修法又有什么用处呢?因此你在观修菩提心时,刹那也不应该走失正念。如果正念出现失坏的漏洞,烦恼之魔就会乘虚而入,对修持菩提心造成障碍,中断利他行为,自身也必堕恶趣。这样的话,虽然自以为是修行者,但却没有实际意义。——阿底峡尊者
有些人在听闻了一些关于大圆满法教后,虽然修行经验尚未达到那个程度,却自以为是个大圆满的人了,连说话语调、身体架势都很不一样。事实上,若是修行的经验还跟不上那个程度,但又自以为是的话,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会陷在迷惑的傲慢当中而不自知。——大宝法王噶玛巴《悲心与心的真正本质》
“自他交换法”的修持,目的就是要打破、去除和斩断我们的我执,有此认知,在逐渐修炼的过程中,就不会害怕去担起别人的疾病和不幸,也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功德、美善等全部施予一切众生了。这样的修行方法能够去除我们的自以为是,以及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种执着。——堪布卡塔仁波切
信赖意指对某件正确的事深信不疑,不只是上师,亦包括法教;不只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虔诚已够,而是真正自内心完全信服。你信赖佛陀和上师,确信他们圆满无瑕可以真正帮助我们。基于信赖,我们的虔诚始能被激发出来。虽然虔诚有不同的程度,但真正无饰的虔诚是视上师为圆满的佛。——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烦恼那么粗那么多,自以为是,盲目追求,脾气不好种种...虽然我们现在没办法直接断除这些烦恼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慢慢开始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心态,有时候自己是一个大恶人却还不知道,上了因果法庭才知道造了很多恶业,那时候就太晚了——大宝法王噶玛巴《如法行持的五种因缘》
消极、悲观不是因为放下了执著,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对自己的经历遭遇太执著了,才会悲观厌世。O年轻人朝气蓬勃 老年人安详喜乐
11月8日(星期日 立冬 农历九月廿七)#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一切的烦恼,都是从分别开始。分别就是妄想。有妄想就起烦恼,有烦恼就造业。【季风书法】不起分别
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佛性时,自我很容易会膨胀。当我们做些善面的努力,获得善面的特质与成就时,我们会自以为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者,如此膨胀了自我。我们不了解自己所具的怫性与其他众生完全相同,善面特质的显现不过是佛性一点点的展现而已,在究竟上我们并不比任何其他众生优越。——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任何一人只要是凡夫,都会有很多过患、问题、错误,没有人是完人,但是对我们身为修行者来说,我们真正要达到的是,当我们面对其它人和自己的不圆满时,都要试着从正面思考,而不是负面思考,这是一个修行人的根本要素。——大宝法王噶玛巴《大手印了义炬》
一个人无论怎样在精神上修持自己,如果无慈悲之心,将不会有太大成就。反而还可能因他自身误以为是的物质佛法而给自己及别人一种错误印象。这种似是而非、令人混淆不清的修持,甚至以此自骄者是最有害而无益的。佛曾说:不修菩提心而想求开悟者。如同在空中撒种,永远也不可能结果。——堪千创古仁波切
我们在追求解脱之道的时候必须要舍弃一切的贪念,或许我们会想要盖一座大庙或造一尊大佛的这种功德,可是我们必须随时提醒自己,即使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突然起了贪念,像这种贪念都要舍弃。——国师嘉察仁波切《大手印的修持》
有四种徒费布施善行之事:希求回报、炫于他人、懊悔布施与遗漏回向其功德给一切众生。简而言之,一件善行必须完全地离于任何第二个念头与希冀、想像;应离于做者、受者与一个动作的概念。——顶果钦哲仁波切
在我们生命旅程中会遇上许多不同的困境与艰难,但不论有多少苦,重要的是回首想想曾圆满完成的一切,并坚定地在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这会帮助我们的心平稳下来。不管要持续多久,我们应有耐性而忍辱地前进,直到抵达目的地及获得圆满成就为止,都不应过于专注在痛苦或快乐上——大宝法王噶玛巴《情绪》
“Opening up” The more the mind opens up, the more people it can accept. If one lives only in his own feelings, he will not notice the existence of others and end up being a loner.//@Master-Jiqun:【开放】 心的开放程度越大,可以接纳的人就越多。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中,就会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结果成了孤家寡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