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3-25 13:36

玄学论坛0325


一个人如果对现世的一切贪爱甚大,他虽号称学佛,其实只是口头上的学佛而已。学佛的人如果意在享受,对自己的各种功德都感到骄傲,他对古德们的功德就会退失信心,因此也就得不到加持。——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道歌集》

行为是造就人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格。


每人都具备有一念细微的善心,只要你把握住并逐渐地将这念善心扩大时,最终会断除烦恼,证得佛宝,这就是法身,请各位要珍惜我们自己这一点点的善心,不要忘了。——大宝法王噶玛巴《普贤行愿品》释论

虽然安住在静处,但如果不放弃今生的琐事,自心不远离爱欲的话,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想要做到今生和来世二者都不受损害,那么修法就变成了附带的,这样附带的修法也只能称为口头上、形相上的佛法。——阿底峡尊者《噶当派祖师嘉言选录》

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就帮我们卜了一卦,那是最灵、最重要的一卦,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相信的卦。——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观童:早起自修的好处】当我们遇到修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时,或许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要选择放下哪一个,其实两者也可以很好地兼顾的,只是需要善巧的方法。 O网页链接

人,除了物质生活外,还需要有精神生活,去抒发情绪、陶冶性情,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升华,获得内心持久的喜悦宁静。O安乐与物质无关吗?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无边的罪过,在于一个瞋字;无量的功德,在于一个忍字。

上师给予弟子的一切窍诀中,直指毛病是最为殊胜的。“师父怎么这么说我呢?”其实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得到了悉地、得到了加持,应该以恭敬心接受。

无论何缘生起,其为顺为逆,要看我们的了解而定,不全看缘的本身。我们若不能善于应付,缘即为逆;若能善解善用,将其转成修行资粮,缘即为顺。如若有人侵犯我们,而我们予以报复,则此缘即为逆。我们若明白此乃己业成熟所现侵犯之相,就能佑其为净化该业之方便以慈忍力安然接受。——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当我们生病时思维:“我今所受痛苦,是我于过去造就之恶业所结之苦果。我自当承担这个责任。余诸众生所作恶业更甚,所受之苦皆胜于我。愿众生之苦、病皆融于我身,也愿众生皆离病解苦。”思维同时,作自他交换观想:观想吸入众生病苦所化成之黑气,接着呼出白色光明之气回施给一切众生。——波卡仁波切

不论噶玛巴的转世会住世多久,但只要有噶玛巴,他的大悲和大爱都不会间断,因为噶玛巴给予的大悲之爱,是不分男女老少的,不分高低贵贱的。——大宝法王噶玛巴《解脱庄严宝论》

我们虽然嘴上念诵经咒,但是我们的心却未见有丝毫的转变,纵使聆听了大手印与大圆满法教,仍然不能了知法义,更别提解脱和证悟了。如果我们继续造作恶业的话,下辈子就只能堕入恶趣流转轮回了,如自行车的车轮一样转个不停。——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

#解答法友#【问】:是否可以佩戴佛像制品,有否正确的开示?【洛卓尼玛仁波切】解答:把佛像制品当成一种护身符,以恭敬心佩戴在上半身,这是可以的。但如果把佛像当装饰品,为了好看时髦,这肯定是有罪业的。作为佛教徒,应把佛像如佛一般恭敬对待;不能把佛像当成工艺品或者装饰品,这样是不恭敬的。

当一切逆境都不能干扰我们,当所有不幸都被我们接纳并转化,还有什么能阻碍幸福的步伐呢?所以说,接纳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接纳不幸的能力】

我们责怪、批评別人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受苦。但如果我们不喜欢痛苦,我们就不应该伤害別人及制造不和谐,这些都会干扰到我们的安乐。我们想要的正好与我们所做的相反!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指出別人的错误,只是在指出別人的错误时,要尽可能地心怀慈心与悲心。为了别人好可以指出他的错误──梭巴仁波切

当你说话时,必须不贪不嗔;以温柔的语调和适当的长度,轻松、切题、清晰而愉快地说。当你看人时,必须以真诚而慈爱的眼睛看,并且观想:依靠这位仁慈的人,我将大彻大悟。——寂天菩萨

“勇进无同忍,勿使忿势行,终得不还位,佛证可除嗔。”是说,要在不放逸中,修持安忍,不要给嗔心任何机会。藏文“勇进”,是指苦行,没有比对嗔恨修安忍更大的苦行,忍辱是最殊胜的苦行。就像赛车,你的安忍速度要比嗔心更快;就像游戏,你要能很善巧地控制嗔心。——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6-3-25 14:20

:victory::victory: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5 15:36

行为是造就人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