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04:37

文化,“蒋介石”原本是尊称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3-27 04:37 编辑

准备出一本书,书稿中我一律用了“蒋中正”一名,而不用“蒋介石”。结果也不知道掌握审查权力的什么人,认为我称“蒋中正”有捧蒋氏嫌疑。在发表文章和出版书籍方面,我是个很随和的人,只要不改变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也不要我多干修改来修改去的活,一些枝节问题我宁愿让编辑、出版方去随意。然而这次我却倔强了起来,不愿改用“蒋介石”。原本而言,称“蒋介石”或“蒋中正”并非原则问题,然而认为称“蒋中正”为捧蒋,则就大谬了。追究起来,称“蒋介石”是尊称,称“蒋中正”才是中性的。中正是蒋氏的名,介石是他的字。凡人皆有名,在中国,名有小名、大名、学名、谱名等分别,比如中正是蒋氏正式名(大名),他另有小名(幼名)瑞元、学名志清、谱名周泰。不同的名有不同使用习俗,谱名是编写家谱时候用的名,一般限于家族或宗族意义的事务比如祭祀时候使用;学名是读书时候起的名;小名是幼年起的名,成年后称小名或者表示特别的亲近关系,或者正相反,意味着极不尊重。正式名当然是最正式的,尤其是一个人成年后在社会活动中最规范的用名。就蒋氏本人而言,青年时代他比较多用的是自己的学名“志清”,后来就一直用“中正”这个正式名了。也即,当蒋氏成为风云人物后一直到晚年去世,他自己用的姓名是“蒋中正”,并不用“蒋介石”。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04:37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称蒋氏为“蒋介石”呢?隋唐时候的大儒孔颖达说:“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意思是年过二十的男人已经是应该做父亲的成年人,别人不可以称其名,而应该称其字。这是中国名讳现象的泛滥结果。名讳现象起源于先秦,滥觞于秦汉,隋唐后更是风行,原本是对尊长之名进行避讳即不能直接称名的一种礼法。当遇到没有办法避讳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在名之前加一个“讳”字以示惶恐,比如北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即张猛龙碑)开篇即是“君讳猛龙”。名讳风气到了明清,已经达到了彻底泛滥程度,其涉及范围远远超越所谓的尊长,而是几乎适用于了所有略有点身份的成年男性,演变为了一种普遍的尊称礼节。就识字阶层而言,互相称呼几乎达到了只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的程度。民国时候,尽管已经式微,但仍然延续了这种风气,流行称“蒋介石”而较少称“蒋中正”,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当代人读明清的一些书,一当涉及人名,就会特别累。即使是清人日记,日记主人也还是自觉遵守名讳习惯,多是提他人的字,而不是名。民国时候的书提他人名的比较多了,但仍然有不少是习惯于称字。在这种风气当中,明朝后就越来越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人们已经不了解或忘记了某人原本的名,只记得他的字了。这种情况叫“以字行”。“以字行”,就是“以字行世”,即人们都将某人的字作为名使用,比如明人唐寅,字伯虎,世人多知“唐伯虎”;清人顾俊基,字人千,世人所知“顾人千”;民国吴敬恒,字稚晖,世人多知“吴稚晖”。“蒋介石”这一称呼流行,也可以视作“以字行”,但很勉强,因为“蒋中正”这个称呼毕竟也比较流行。类似情况在民国可说是太多太多,比如蒋方震,字百里,无论“蒋方震”还是“蒋百里”,两个称呼在民国时候都是鼎鼎大名。在“以字行”的风气当中,出现了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本人系于别人已经只知道自己的字而不知道名,就干脆“以字为名”,也即自己将字作为名使用。民国时候有起多个名乃至化名、笔名的风气,“以字为名”的人就特别多。比如廖仲恺,本是名恩煦,字仲恺;戴季陶,本是名传贤,字季陶;胡汉民堂弟胡毅生,本是名毅,字毅生;王一亭,本是名震,字一亭;刘伯承,本是名明昭,字伯承;于右任,本是名伯循,字右仁,等等。这种“以字为名”的情况跟蒋氏无关,因为他本人并没有把“蒋介石”当作过自己的正式姓名使用。
以上可见,“蒋介石”这一称呼流行是在中国古老的名讳风气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很勉强的“以字行”事例,其发生基础是当时人们出于尊重,可以视作对蒋氏的一种尊称。当代人已经属于后世之人,可以继承“以字行”习惯继续称呼“蒋介石”,但系于蒋氏正式姓名为“蒋中正”,其本人并没有“以字为名”,因此,完全可以不继承称呼“蒋介石”这一习惯,而更加中性并正式称呼“蒋中正”。如果一定要将称呼跟臧否态度联系起来,那么,只能认为称呼“蒋介石”恰是继续追捧,除非中国姓名文化的基本原则已经被完全推翻。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04:37

http://img1.gtimg.com/dajia/pics/hv1/249/126/1984/129041979.jpg顾则徐顾则徐,1962年,上海市人,独立学者,已经出版著作:《朱德别传——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服装是性的》《共和的守护者——蔡锷传》《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

沈阳-天路 发表于 2016-3-27 06:20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04: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顾则徐顾则徐,1962年,上海市人,独立学者,已经出版著作:《朱德别传——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 ...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6-3-27 08:25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04: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称蒋氏为“蒋介石”呢?隋唐时候的大儒孔颖达说:“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 ...

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代号

今来 发表于 2016-3-27 09:12

名字的内涵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6-3-27 10:04

:victory::victory: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16-3-27 10:4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6-3-27 11:22

老将文化底蕴很深

无所得 发表于 2016-3-27 15:44

蒋中正了不起

探索真谛543(院长) 发表于 2016-3-27 15:48

国共两党政治和战争时期,蒋介石称共产党为共匪,共产党则称其为蒋介石或者蒋光头。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醉老虎 发表于 2016-3-27 17:07

:victory: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18

探索真谛543(院长) 发表于 2016-3-27 15: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国共两党政治和战争时期,蒋介石称共产党为共匪,共产党则称其为蒋介石或者蒋光头。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lol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19

纣王 发表于 2016-3-27 15: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蒋中正了不起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20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6-3-27 11: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将文化底蕴很深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21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16-3-27 1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21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6-3-27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好朋友关注:)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21

今来 发表于 2016-3-27 09: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名字的内涵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21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6-3-27 08: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代号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3-27 17:22

沈阳-天路 发表于 2016-3-27 06: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好朋友天路版主第一时间关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蒋介石”原本是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