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7 15:52

玄学论坛0427


如果只修持布施、忍辱、精进的话,无法断除散乱心。如果要断除散乱心,一定要以禅定的修行来对治,才能够断除散乱心。——大宝法王噶玛巴《解脱庄严宝论》

佛陀不是因为发现“自我”很邪恶,所以说执着于自我导致痛苦。事实上,他发现自我——根本不存在,所以执着于自我是错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受苦的原因。了解这点很重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勇进无同忍,勿使忿势行,终得不还位,佛证可除嗔。”是说,要在不放逸中,修持安忍,不要给嗔心任何机会。藏文“勇进”,是指苦行,没有比对嗔恨修安忍更大的苦行,忍辱是最殊胜的苦行。就像赛车,你的安忍速度要比嗔心更快;就像游戏,你要能很善巧地控制嗔心。——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放下,不是让你什么都没有,或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对什么都不执着。没执着就不痛苦,所以,这种智慧并不消极,它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索达吉堪布

光是播种就期待丰收是不够的,还要努力耕耘。同样,光是有要成佛的想法也是不行的,还要竭尽所能去实践各种大小的菩提行,好好学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智慧等六度波罗蜜。总之就像“没有什么是菩萨不学的”所说的,要修持所有的善根,随喜别人的成就。——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了义炬》

其实佛法修持是一种密集式必须努力去做的,就像我们面对很多痛苦、面对很多挫折,去经验它,能够真正克服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说你要去找苦来吃,但你要做的是一定要面对、不能逃避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你要像是穿着忍辱的铠甲一般,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宝法王噶玛巴《贤劫千佛灌顶》

【菩提香飘太湖滨,同愿同行一家人】通过这次精彩的庆生活动,家人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也摆脱了对佛教的误解。佛教不是消极避世,放弃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也不是神神叨叨的迷信,而是积极地追求真理,用智慧处世,用慈悲待人。 O网页链接

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O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寂静FM•...

爱就是付出,所以永远也不会失去....生命中除了爱,一切都是行李。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样比黄金钻石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佛性,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字眼表达就是「禅心」。用禅心安顿自己,不管在顺逆境界,都能时时自在。

积福也好,消业也好,都是成佛的资粮;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成佛的助缘。上师慈祥地给你念咒、摩顶,这是加持你、摄受你;上师忿怒地打你骂你,也是在加持你、摄受你,是磨炼你的习性,调伏你的心。若是你不明白,以分别心不可能放得下。若是放不下,就不会开悟、见性。

一切法可归纳为二谛。对他人断除恶行,利益他人。此中包含三藏及大小乘一切法。要修持此二种法,最为重要的是修持忍辱,如果没有忍辱,对损害自己的人会进行报复,如此则不能断除害他,如是则不能利他,因此修法圆满必须要有忍辱。——《噶当派祖师嘉言选录》

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要修持忍辱。如果我们生气的话,便仍然有不善,就不能利益众生。当我们没有嗔心了,一切都能转为善时,那么自然地也成办了自利。——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经典中记载念诵咒语有许多功德,但要心口如法念才会有功德,不是嘴上念念而已。所以要有智慧的念,念的次数几遍都可以。但有些情况更惨,尤其是有些时候,嘴巴上念佛号,心里却想些很恶毒的事,这样是不行的。切记!——大宝法王噶玛巴《药师佛灌顶》

我们对一切有情的幸福,要具备一种责任感,要时时记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当我们说慈悲,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宗教哲理,慈悲是指自身首先对于苦乐有了认识,知道想要离苦得乐的感觉是什么之后,我们以此经验去感受其他众生的苦乐。——大宝法王噶玛巴《感谢万缘法,实修慈悲心》

【修行要下真功夫,因為關係著解脫生死】/海濤法師 2016.04.26 千經萬典,告訴我們佛的悲心、佛如何關心眾生。我們是念佛的人,我們要怎麼樣來報佛恩呢?報佛恩最好的方法:「趕快去幫助眾生」、「承擔如來家業」。 L秒拍视频 .

当我们成为一个修行、学佛人的时候,我们要舍弃一切伤害,并不是说不打人这么粗浅的意义,伤害别人的根本,是从哪里产生呢?就是从「心」开始发生,从我们心中的嫉妒、吝啬、嗔怒、仇恨发生,进而产生对他人的伤害。——大宝法王噶玛巴《普贤行愿品》

七支坐法最后重点是眼睛。初学者大都觉得闭上眼睛舒适,也较让心安住,容易体会到平和宁静。初学时可以这样,但,闭上眼睛会让你执着造作出来的平静。因此,闭眼睛禅修几天后,最好还是睁着双眼,这样才会保持警觉、清明的专注。不过不是让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前方,而是自然张开就好。——咏给明就仁波切

佛学的教授便是为了帮助我们消除执着,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执着与顽固。当在修行的路上前进,我们并不是要发展出另外一种见地,而是要逐渐地超越一切见地。——大宝法王噶玛巴《2007新年开示》

【】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4-27 17:50

爱就是付出,所以永远也不会失去....生命中除了爱,一切都是行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0427